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小儿脑性瘫痪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2篇脑瘫
  • 2篇痉挛
  • 2篇痉挛型
  • 2篇儿童
  • 1篇性病
  • 1篇运动疗法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按摩
  • 1篇针灸按摩治疗
  • 1篇正常值
  • 1篇偏瘫
  • 1篇小儿脑瘫
  • 1篇疗法
  • 1篇进行性病变
  • 1篇痉挛型脑瘫

机构

  • 4篇黑龙江省小儿...

作者

  • 4篇林萍
  • 3篇许洪伟
  • 1篇林鹏
  • 1篇刘青
  • 1篇李影
  • 1篇吕智海
  • 1篇李明远
  • 1篇姜志梅
  • 1篇王景刚
  • 1篇张丽华
  • 1篇李林
  • 1篇王立苹

传媒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压氧与针灸按摩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8例被引量:1
2003年
选择应用高压氧、针灸按摩治疗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38例为治疗组,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常规用运动疗法治疗,用Vojta姿势反射分别评价两组患儿病情,并分为轻中重3度,两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两组好转率分别63%和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高压氧、针灸按摩治疗脑瘫是临床有效的方法之一。
李明远林萍许洪伟李影林鹏
关键词:高压氧针灸按摩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
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探讨巴氯芬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50例患儿按年龄给药,剂量为每日40~75mg,逐渐增量,10~15 d为1疗程,分级标准采用改良的Ashuorth评分法。结果显效3例,有效12例,好转20例,总有效为35例,总有效率70%。并且1~3岁与4~6岁两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巴氯芬是目前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应严密观察其副作用。
李林林萍姜志梅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巴氯芬肌张力儿童
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体会被引量:5
2007年
小儿脑性瘫痪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痉挛型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痉挛型瘫痪而另一侧上、下肢正常。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患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腕关节掌屈角、股角、足背屈角小于正常值。
林萍吕智海许洪伟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性病变
平衡测试仪对健康儿童静态立位平衡参考值的测定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利用平衡测试仪(BPM)对健康儿童静态立位平衡功能进行测定,从而得出儿童静态立位平衡的参考值。方法将97名13~48个月健康儿童按每12个月为1个年龄组分为3组,每组再按性别分为2组[13~24个月31名(男18名,女13名);25~36个月32名(男18名,女14名);37~48个月34名(男19名,女15名)]。利用常州产JB-PH-Ⅱ型BPM测试其静态立位平衡功能,得出能反映平衡的各项参数(左右偏移、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和重心轨迹图,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平衡功能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儿童13~24个月、25~36个月、37~48个月平衡数据男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各组间左右偏移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重心轨迹图大部分呈球心型。结论健康儿童随着月龄的增大平衡功能逐渐完善。
王景刚张丽华许洪伟林萍刘青王立苹
关键词:正常值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