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植玉婷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角膜
  • 7篇准分子
  • 7篇准分子激光
  • 7篇激光
  • 7篇分子
  • 6篇青光
  • 6篇青光眼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角膜磨镶...
  • 4篇术后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青光眼
  • 4篇磨镶术
  • 4篇激光原位
  • 4篇激光原位角膜...
  • 4篇激光原位角膜...
  • 4篇角膜磨镶术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30...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解放军303...

作者

  • 23篇植玉婷
  • 9篇张庆平
  • 9篇周卫为
  • 8篇黄勇志
  • 7篇孙涛
  • 5篇黄荔
  • 5篇颜鲁宁
  • 4篇孙涛
  • 4篇佘啸
  • 2篇黄巨恩
  • 2篇许金美
  • 2篇李丽
  • 2篇高松
  • 2篇邓振德
  • 2篇芩志敏
  • 2篇胡碧兰
  • 2篇苗重会
  • 2篇刘绵林
  • 2篇班梅
  • 1篇何剑峰

传媒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青光眼眼部血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青光眼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54例(65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32例(53眼)和正常组30例(30眼)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AG、PCACG的阻力指数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青光眼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青光眼的3个显著因素。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是影响PCACG的显著因素(P=0·000);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是影响POAG的显著因素(P<0·01)。结论:慢性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与眼部血流速度尤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密切相关。眼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PCACG前房角关闭的诱发因素。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POAG视神经缺血的主要原因。
周卫为张庆平芩志敏黄荔植玉婷
关键词:青光眼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在显微镜下利用深板层剖切技术,对用甘油冷保存的角膜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结果:21眼中16眼角膜植片存活,呈半透明,其中7眼术后角膜植片血管化,治愈率76.19%。5眼术后角膜植片发生混浊、溶解。结论:采用甘油冷保存的角膜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这将明显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治愈率。
孙涛植玉婷黄勇志佘啸邓振德颜鲁宁许金美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PTK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PTK )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PTK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10例(13只眼)角膜浅层病变,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最佳矫正对数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均数分别为0.16、0.27、0.33。13只眼术后各时间点视力均值与术前视力均值作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远视漂移度数平均为+1.6 D ±0.21D (+0.50D-+3.0D);4只眼在术后3个月,形成轻度角膜haze;所有病例未见原有角膜病变复发者。结论:PTK治疗浅层角膜病变安全有效,术后存在远视化和原有疾病可能复发等问题。
孙涛植玉婷黄勇志颜鲁宁佘啸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角膜浅层病变丝裂霉素
改构体和野生型aFGF对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ur)对大鼠部分视神经夹伤后的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比较研究Afgf的神经保护活性对促有丝分裂活性的依赖程度。方法:将Wistar大鼠4...
张庆平黄荔黄巨恩周卫为植玉婷
文献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改变及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视神经损害的意义,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POAG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浆ET-1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技术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各组间的均数差异比较用t检验,并将POAG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分别与各项CDI血流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POAG组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AG组OA的ED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I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其PS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OAG组SPCA的PSV、ED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I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OAG组CRA的PSV、ED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I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OAG组ET-1水平与OA及SPCA的EDV呈负相关(P<0.01);与OA及SPCA的RI呈正相关(P<0.01);与SPCA及CRA的PSV呈负相关(P<0.05);与OA的PSV、CRA的EDV、RI无相关性(P>0.05)。正常对照组ET-1水平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OAG患者视神经损害与眼血流速降低及血浆ET-1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岑志敏张庆平周卫为黄荔植玉婷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成像
272例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原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选择符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适应症标准并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的272例病例,分析行角膜移植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变化趋势。结果角膜移植术病因以角膜白斑占首位(44.12%),其余依次为感染性角膜炎(约20.59%),角膜化学伤及热烧伤(约8.82%)、遗传相关的角膜营养不良和角膜变性、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破裂伤、再次角膜移植术者及其他。在调查期内,角膜白斑始终占角膜移植病因首位,数量和比重没有明显变化,感染性角膜炎和角膜化学伤及热烧伤的数量和比重在下降,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数量在逐步增加。其余病因变化不明显。形成角膜白斑的首要病因是真菌性角膜疾病(约46.28%)。真菌感染患者一直居感染性角膜炎病因首位,但绝对数量在下降,而所占比重在上升。年龄分布以中青年组为主。结论角膜白斑是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真菌性角膜疾病是导致角膜白斑的主要原因,并呈上升趋势。圆锥角膜和大泡性角膜病变在逐年增多。
植玉婷孙涛黄勇志颜鲁宁佘啸
关键词:角膜移植病因学角膜疾病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致角膜瓣并发症的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眼外伤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在我院行LASIK术后因外伤引起角膜瓣移位、皱褶、丢失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例均急诊行角膜瓣复位术,术后1d所有角膜瓣对位良好,皱褶明显消失或减轻,大部分患眼上皮修复,9眼视力达到0.6—1.0(60.0%),视力恢复时间最快为术后2d,最长14d,平均(7.5±0.4)d。角膜瓣丢失者术后3d上皮修复完整。术后1个月,所有病例角膜透明无细微皱褶,视力0.6~1.0,平均(1.02±0.45)。与损伤前平均视力进行配对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皱褶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恢复良好视力。
植玉婷孙涛黄勇志
关键词:眼外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瓣皱褶
慢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眼血流情况及血管因素在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2例(35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53只眼)和正常组30例(30只眼)的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posteriorciliaryartery,S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阻力指数显著性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的收缩期、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慢性青光眼患者血流速度尤其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增大导致视神经局部的血流循环障碍。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有关。
周卫为张庆平芩志敏黄荔植玉婷
关键词: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干扰素治疗失败滤过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失败滤过泡的疗效。方法:患者为 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滤过泡失败并连续随访...
张庆平周卫为植玉婷黄荔
文献传递
蛇毒降纤酶治疗慢性青光眼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蛇毒降纤酶降低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局部微循环以及对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①实验组:应用蛇毒降纤酶进行治疗。于治疗前行眼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流变学、眼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电脑视野检查,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作记录;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参照上述相应时间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作记录。结果:两组青光眼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电脑视野的M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进步(P<0.05);治疗后6个月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①蛇毒降纤酶具有明显降低慢性青光眼患者血黏度、改善眼微循环的治疗作用;②视神经血流灌注量对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可能起一定作用;③蛇毒降纤酶对慢性青光眼及视神经缺血病变的临床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张庆平周卫为植玉婷苗重会刘绵林
关键词:降纤酶青光眼血液流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