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志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常德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叶天士中风治疗中“治未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研究
- 欧志斌
- 文献传递
- 孟河名医费伯雄养生学术思想研究
-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问题、食品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养生保健在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各阶段均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养生保健作为中医的强项...
- 欧志斌
-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术思想费伯雄
- 孟河医派马培之辨治痈疽特色研究
- 2023年
- 痈疽是发生于皮肉、脏腑、四肢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孟河医派马培之辨治痈疽经验丰富,理论详实。他认为痈疽以正气亏虚为本,热毒内蕴、气血凝滞为标,主张辨证以阴阳为纲,细辨寒热真假;以脉理为要,确定表里寒热虚实、预后吉凶;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辨证时结合气候变化规律。在痈疽的治疗上,马培之认为应以培补气血为本,以防痈疽耗气伤血,损及本源,同时重视外治法,认为必要时当使用刀针切开排脓引流。马培之治疗痈疽用药平正和缓,讲究药力,同时注重顾护胃气,避免苦寒伐胃,对于前人的名方,亦加减化裁,改良新用。马培之对痈疽辨治的独到见解及处方用药特色,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 欧志斌黄丽晖夏中玉徐贻珏徐建达罗立波
- 关键词:马培之痈疽脉诊外治法
- 浅论“脾体阴而用阳”被引量:4
- 2014年
- 从三个方面探讨唐容川"脾体阴而用阳"的观点,即从易理论探讨脾具有坤卦之德,其体属阴,脾之用如乾卦之健,其用属阳;从脾的生理特性、功能特点探讨脾体属阴,其用为阳,强调脾阴脾阳紧密相关;从临床遣药制方论探讨治疗脾病方剂,多润燥得当,以平为度。
- 叶瑜莫志红莫智旭欧志斌
- 关键词:易经
- 叶天士治疗中风既病防变学术思想探析被引量:8
- 2016年
- 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且善诊杂症,多有良效。他在继承前人学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提出了"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在治疗上他认为"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治则治法,他强调应该掌握中风传变规律,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治疗的同时避免阴液干涸,因时制宜,时刻注意守定正气,结合患者的体质区别用药,截断扭转疾病的传变,重在治本,不废治标,使得中风防治理论更趋完善,对后世医家防治中风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欧志斌叶瑜
- 关键词:中风既病防变叶天士学术思想
- 费伯雄养生防病学术思想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费伯雄养生防病思想为天人合一,防病于先;修心养性,怡情培气;注重食养,详明宜忌等几个方面。其理法明确,用药和缓,研究、继承和发扬费伯雄的养生学术思想对推动现代中医养生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欧志斌颜晓静曹震张琪
- 关键词:费伯雄养生防病
- 孟河医派源流及学术思想探析
- 2024年
- 孟河医派作为江苏一大中医流派,其历史悠久,名医辈出,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东晋时期的葛洪。宋代出了翰林学士、经方大师许叔微。明代有儒医王肯堂,博学广识,医著等身。明末清初有马荣成、费尚有、法征麟、沙晓峰等。晚清费伯雄、马培之先后应召入京,为皇太后、皇帝治病,均获显效,一时朝野轰动,名传九州。孟河医派凭借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世代传承,延绵至今,桃李天下,著述浩如烟海,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近代中医第一流派”之称。
- 罗立波黄丽晖欧志斌
- 关键词:孟河医派中医流派马培之费伯雄许叔微医著
- 新时代中医医院科研管理背景、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平台体系逐渐完备,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优化中医药科技管理,加强中医药科技活动规律研究”,营造中医药科研发展良好环境。科研管理在中医药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绩效评价与奖励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信息系统建立不够完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欠缺等。对此,可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科研顶层设计、更新科研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弘扬地方医学流派等,以优化中医医院的科研管理,更新服务理念,使中医医院的科研工作得到提高与发展。
- 黄丽晖欧志斌罗立波
- 关键词:科研管理
-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深蕴治未病思想。对早期情志失常,重视未病先防,治以通调气血;查见中风先兆诸症时,欲病救萌,治以大补元气;立分部逐瘀法,祛瘀以防变,以及积极防治小儿抽风,均体现其及早截邪的思想;病愈后多气虚血瘀,应尽早活血化瘀以防病复的思想,有效指导着现代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其治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对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治未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欧志斌叶瑜
- 关键词:治未病王清任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