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士奎

作品数:29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市职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艺术
  • 5篇诗歌
  • 4篇艳情
  • 4篇艳情诗
  • 4篇盛唐
  • 4篇情诗
  • 3篇艺术表现
  • 3篇怨诗
  • 3篇盛唐诗
  • 3篇唐诗
  • 3篇宫怨
  • 3篇宫怨诗
  • 3篇韩偓
  • 2篇唐代
  • 2篇唐代宫怨诗
  • 2篇题材
  • 2篇七言
  • 2篇七言绝句
  • 2篇王昌龄诗歌
  • 2篇五言

机构

  • 17篇苏州市职业大...
  • 9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7篇毕士奎
  • 1篇刘小平
  • 1篇罗时进

传媒

  • 7篇苏州教育学院...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镇江高专学报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盛唐诗学理论特征论略
2004年
与空前繁荣的诗歌创作相比,盛唐的诗学理论似稍显沉寂。但是,盛唐的诗学也自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在理论研究及其发表形式上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诗学的一些核心范畴进行了较为理性、全面也更合乎客观实际的理解、把握和凝定;诗学理论的诗化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并愈加昭彰鲜明。对此,我们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毕士奎
关键词:盛唐诗学理论
王昌龄送别诗的意象创设
2007年
王昌龄的送别诗,十分重视诗歌意境、意象的创设。他能精心地选择意象,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经过加工、提炼而选入诗中,成为全诗的重要元素;能巧妙地组合意象,把选入诗中的意象,通过承续式、叠加式、剪辑式等不同的方法加以组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意象系统,以更好地传达思想、表现情感。
毕士奎刘小平
关键词:意象
“怨”与“乐”:王昌龄、王建宫女诗情感差异探因被引量:5
2009年
盛唐王昌龄的宫怨诗与中唐王建的宫词,在诗歌史上均颇有影响。两人虽都于诗中描写了宫女妃嫔,但她们的情感心理却显有区别,王昌龄突出表现的是宫女之"怨",而王建突出表现的则是宫女之"乐"。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人创作的材料来源有别,题材性质各异,仕宦经历不完全相同,表现手法互异,以及盛、中唐社会风气和审美风尚的悬殊。
毕士奎
关键词:宫怨诗宫词宫女情感心理
唐代宫怨诗繁荣原因初探被引量:2
2006年
有唐一代,宫怨诗的创作较为繁荣,不仅诗作颇多,而且诗家,特别是名家甚众,如沈俭期、杜审言、王昌龄、李白、王维、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杜荀鹤等等,均创作出了诸多宫怨之作。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封建帝王后宫嫔妃弊制的存在;开放的社会和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为写作宫怨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诗人以创作宫怨诗来对六朝以迄唐初浮靡的宫体诗进行反拨;受当时诗歌入乐风气的影响以及宫怨诗恰正满足了人们了解“宫闱秘事”的好奇心理等等。
毕士奎
关键词:唐代宫怨诗
“闭户脱三界 白云自虚盈”——论王昌龄诗歌的佛理禅意被引量:3
2001年
王昌龄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在意境的营造上受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 ,表现了佛理禅意。内容上体现与禅师僧友的密切交游 ,表达对方外生活的艳羡向往 ,阐发对佛道禅理的深切感悟 ;艺术上在禅悟和诗性的结合中表现与大自然最深沉的和谐契合 ,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纯然呈现 ,表现独具魅力的佛道禅理 ,借对世事无常、情感幻灭的体证 ,直接抒怀感物、了悟佛性。同时 ,诗人借以释解其心灵的孤独、郁闷和悲苦。因此 ,王昌龄“确实是达到了禅境的诗人”
毕士奎
关键词:诗歌意境禅语诗性
相同的诗歌主旨 各异的艺术特质——高适《燕歌行》与王昌龄《出塞》(其一)比较阅读被引量:1
2005年
高适《燕歌行》和王昌龄《出塞》(其一)同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前者被称为“常侍第一大篇”,后者被誉为“七绝的压卷之作”。同时,两诗又都写出了相同的思想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征人的同情和对荒淫昏庸边将的愤恨,并切盼英明的将领守土备边,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不过,两诗因诗体不同、艺术着眼点有别,因此虽有相同的思想主旨,却呈现出各异的艺术特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结构布局上,前者完整绵密,后者精巧别致;表现手法上,前者铺陈充畅,后者含蓄蕴藉;诗歌风格上,前者悲壮苍凉,后者雄壮豪放。然而,两诗又异曲而同工,都取得了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毕士奎
关键词:高适《燕歌行》《出塞》艺术特质
近三十年王昌龄诗歌研究综述(1977-2007)被引量:2
2008年
近三十年(1977-2007),学界对王昌龄诗歌的研究,可谓成绩斐然。不仅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繁富,而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明显的深进和拓展。就其诗歌的体裁而言,研究者视点主要集中在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上;就其内容而言,则多着力于边塞诗、送别诗、宫怨诗等三大题材上。梳理近三十年王昌龄诗歌的研究概况,不仅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诗作提供借鉴,而且可为今后更深入研究诗人及其诗论打下坚实基础。
毕士奎
关键词:诗歌
略论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多方位优化被引量:1
2005年
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育人的成效。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切实重视并优化中小学校园的环境,使其成为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物态环境,有助于在学校形成学生“乐学”、老师“乐教”,正向合力、“和谐共振”的新局面。
毕士奎
关键词:教育环境
论王昌龄的五言古诗被引量:1
2002年
对王昌龄的诗歌研究 ,人们多将视点集中于他的七言绝句 ,而对其数量颇多的五言古诗 ,则关注不够。其实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 ,亦内容丰富 ,包蕴深广 :既有对建功立业的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怨情的抒写 ;也有对广泛而复杂的边塞生活的反映 ;更有迭遭贬抑、仕途屡屡受挫后 ,对清寂虚明心理境界的追求 ;以及怀古咏史 ,用以讽谏时事 ,借古喻今。并且特点鲜明 ,风格多样 :或雄浑豪迈 ,或超逸旷放 ,或苍郁深沉 ,抑或清新自然。因此 ,王昌龄既是名副其实的“七绝圣手”,也是当之无愧的“五古名家”。
毕士奎
关键词:五言古诗
王昌龄为七绝创作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014年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至盛唐时,年岁较长、诗名早著的王昌龄,不仅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而且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也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不仅如此,王昌龄的七绝还具有示范效应和标杆作用,受到当世特别是后世作者的追模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七绝的影响。因此"七绝圣手"王昌龄,从题材的拓展、数量的增加、影响的扩大等诸方面,为七绝的创作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士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