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炳贵
- 作品数:26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瑞士国家科学基金瑞士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福建的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皮棘扫描电镜及其体态的比较观察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福建的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皮棘结构及其体态的异同。方法 :从福建省建瓯市与松溪县并殖吸虫疫区捕捉福建华溪蟹分离得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囊蚴 ,分别感染家猫 ,4~ 6个月后解剖在肺脏检出成虫 ,制作扫描考察样本。结果 :两者体棘均为单生型 ,位于口、腹吸盘周围的皮棘以尖刀形和三角形为主 ,排列较为整齐、密集、均匀。腹吸盘侧及睾丸之后的皮棘多呈粗宽的杵状或锤状 ,末端粗钝 ,排列较为稀疏、零乱 ,并多有裂隙。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虫体体态呈长梭形与钝梭形 ,体宽∶体长为 1∶2 7和 1∶2 1 3 ,但电镜观察的虫体标本的长宽比例不宜作为虫种固有形态特征的依据。结论 :福建产泡囊狸殖与斯氏狸殖体棘结构及其体态较为相似 ,无明显差别。两者可能是同一虫种。
- 李友松常正山程由注沈炳贵周宪民
- 关键词:体态扫描电镜并殖吸虫
- 蒿甲醚引起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皮层变化被引量:5
- 1996年
- 蒿甲醚引起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皮层变化1肖树华,沈炳贵,JackHORNER2,BrianACATTO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中国;2DepartmentofCli...
- 肖树华沈炳贵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蒿甲醚电子显微镜
-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Ⅳ.白蛉自然感染的前鞭毛体接种小鼠后的无鞭毛体亚显微结构被引量:1
- 1991年
- 从克拉玛依大沙鼠洞内捕集蒙古白蛉和安氏白蛉,分离出自然感染的利什曼前鞭毛体,皮下接种BALB/c小鼠,4个月后切小块组织进行亚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来自上述两种白蛉体内的原虫与大沙鼠耳组织内分离出来的利什曼原虫在形态上甚为一致,从而推测以上两种白蛉是当地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
- 沈炳贵管立人许永湘
- 关键词:利什曼病无鞭毛体
- 携带肺吸虫尾蚴的淡水螺类拟钉螺亚科一新种(前腮纲;中腹足目;圆口螺科;拟钉螺亚科)
- <正> 作者于2002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作肺吸虫病调查时,捕获3种淡水螺类,为放逸短沟蜷,建瓯洱海螺和拟钉螺亚科一新种,特以发现地命名后者为新店拟钉螺Triculaxindiangensis sp.nov。对其作详细描...
- 李友松林陈鑫周宪民沈炳贵林孝金
- 文献传递
- 甲氟喹单剂口服治疗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皮层的损害(英文)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甲氟喹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皮层的损害。方法12只雌性昆明小鼠每鼠感染60~8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其中10只小鼠于感染后35d用甲氟喹单剂400mg/kg口服治疗,治疗后8h、24h、3d、7d和14d分别剖杀2只,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常规方法固定、逐级乙醇脱水和临界点干燥器干燥,用扫描电镜观察,另2只未治疗的感染小鼠取虫作对照。结果甲氟喹给药后8h,雌、雄虫即示虫体局部肿大,有广泛的皮层褶嵴肿胀、紧密接触和融合,并有少数感觉结构(sensory structure)肿大或部分有破溃。给药后24h,雄虫和雌虫头部高度肿大,并伴有严重的口吸盘损害。给药后3d,虫体普遍出现局部肿大,雌、雄虫的受损皮层融合形成大的块状物,突出于体表,并见局灶性或广泛的皮层剥落,或因肿大的感觉结构破溃形成洞样外观。给药后7d,甲氟喹引起的虫体局部肿大和皮层损害与给药后3d相仿,并见局灶性皮层剥落、肿大,感觉结构的破溃和雌、雄虫口吸盘毁形。给药后14d,个别存活雄虫的虫体仍有轻度局部肿大,但其头部皮层褶嵴正常。结论甲氟喹可引起血吸虫成虫虫体局部肿大和广泛严重的皮层损害。
- 肖树华薛剑沈炳贵
- 关键词:甲氟喹日本血吸虫扫描电镜术
- 左旋吡喹酮与右旋吡喹酮治疗对体内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被引量:7
- 1995年
- 感染日本血吸虫35d的小鼠用左旋吡喹酮(L-Pra)150mg·kg-1,或右旋吡喹酮(D-Pra)150、600mg·kg-11次灌胃治疗,在给药后的15min,1、2、4、8、24h分别解剖取虫,以扫描电镜观察血吸虫的皮层变化。结果,发现,L-Pra150mg·kg-1对血吸虫可引起明显和广泛的损害,包括皮层的严重肿胀、融合、糜烂和剥落,并伴有宿主白细胞的粘附;盘状感觉器官亦示有明显的肿胀、变形和破溃。用D-Pra150mg·kg-1治疗的血吸虫皮层损害轻微。如剂量增至600mg·kg-1,虫的皮层损害与L-Pra150mg·kg-1引起的相似,但程度较轻。结果认为,吡喹酮的2种旋光对映体对血吸虫的药理作用虽极为相似,但右旋吡喹酮的作用较左旋吡喹酮的为差。
- 肖树华沈炳贵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左旋吡喹酮
- 蒿甲醚对感染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皮层的损害(英文)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皮层的损害作用。方法8只小鼠于感染埃及血吸虫尾蚴后81d,用单剂蒿甲醚400mg/kg口服治疗。治疗后1、3、7和14d各剖杀2只小鼠,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并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处置虫体,作扫描电镜观察。从另2只未作治疗的感染小鼠取虫作对照。结果用蒿甲醚治疗后24h,雄虫的皮层结节肿大、破溃或从皮层上剥落;在雄虫和雌虫的体表可查见有局灶性或广泛的皮层肿胀、融合、空泡变化、糜烂和剥落,以及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3d,雌、雄虫的皮层损害加重,最严重的损害为口吸盘肿胀和破溃,并查见皮层褶嵴有广泛和严重的肿胀、糜烂和剥落,以及雌虫盘状感觉结构的破坏。治疗后7至14d,有些虫仍示有中或重度皮层损害,而有些仍存活的虫则示其大部分皮层已有明显恢复。结论蒿甲醚对埃及血吸虫的皮层具有广泛和严重的损害作用。
- 肖树华Marcel TANNER沈炳贵Jürg UTZINGERJacques CHOLLET
- 关键词:蒿甲醚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扫描电镜术
- 马来丝虫病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阐明丝虫与细菌感染对马来丝虫病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作用。 [方法 ]1逐月访视病人 ,观察急性炎症发作季节消长。2在急性期患者的炎症部位取样作细菌培养 ;在急性发作过后不同时期作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测定。3采取有效控制丝虫病传播或乙胺嗪治疗急性炎症史患者 ,观察急性发作的变化。 [结果 ]1发现急性发作高峰与蚊媒传播季节高峰相一致。2在急性发作患者中 ,97例作细菌培养 ,90例为阴性 ;2 5 5例作抗‘O’效价测定 ,初次发作和单纯炎症患者 94.1% (143/ 15 2 )未见效价增高。3在丝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后 ,急性炎症年发作率 ,初发和单纯炎症史患者迅速显著下降。4仅对急性炎症史者采取抗丝虫成虫治疗未能证实其减少炎症发作的效果。 [结论 ]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急性淋巴管、淋巴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 ,丝虫病传播存在 ,患者受到重复感染 ,由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激发所致。
- 史宗俊谢瑾灼胡杏林李中兴任燕芬孙德建徐树人袁以真沈炳贵
- 关键词:马来丝虫病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乙胺嗪
- 单克隆抗体影响利什曼原虫侵入吞噬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 1993年
- 用扫描电镜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什曼原虫与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相互关系。实验证明,前鞭毛体在抗杜氏利什曼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形态发生很大变异,部分原虫呈溶解现象,部分原虫仍可粘附于吞噬细胞外,但单克隆抗体经 56℃灭活后,则原虫形态无改变,且粘附在吞噬细胞周围,有些原虫的鞭毛及虫体前端已进入细胞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前鞭毛体外膜上的配基与吞噬细胞受体的结合有关。
- 瞿靖琦沈炳贵汪俊云包意芳杨玥涛
- 关键词:吞噬细胞单克隆抗体利什曼原虫
- 新疆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病原生物学的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皮损内分离的3株婴儿利什曼原虫,接种至草原兔尾鼠或背纹仓鼠的腹腔/睾丸内后,引起内脏感染。鼠的病理变化与从内脏利什曼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致。BALB/c小鼠皮下接种原虫后,既不发生皮肤损害,也不引起内脏感染。猴的皮下注射该原虫后,仅产生含虫的皮肤损害而不引起内脏感染。皮肤利什曼病人的皮损组织置NNN培养基内培养时,在培养基内难以查获前鞭毛体,用上述感染鼠的脾组织置该培养基内培养,可以使前鞭体生长繁殖。无鞭毛体的超微结构显示,膜下微管数为74±7,周长为8.86±1.25μm,原虫的大小指数为6.61±1.56。通过本文结果及文献复习,作者指出:中国的婴儿利什曼原虫是由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和表型呈多态性的不同品系组成的复合体。
- 管立人杨元清沈炳贵柴君杰任灏远许永湘左新平吴嘉彤邓琳淇
- 关键词:皮肤利什曼病病原生物学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