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春见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壮族
  • 3篇民族
  • 2篇民族地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情感
  • 1篇道德审美
  • 1篇地区贫困
  • 1篇东盟一体化
  • 1篇东盟自由贸易...
  • 1篇东南亚民族
  • 1篇学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思维
  • 1篇意象
  • 1篇原型意象
  • 1篇秩序
  • 1篇中国-东盟自...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地区

机构

  • 1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潘春见
  • 1篇邵志忠
  • 1篇过竹
  • 1篇梁庭望
  • 1篇邓璇

传媒

  • 7篇广西民族研究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精神之史曜——梁越《陆荣廷评传》之超越
2014年
文章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深层角度,探讨梁越的《陆荣廷评传》一书在还原一个爱国、亲民、恋土的英雄形象方面,在对传主的性格、行为、命运及其内在动力的评述或解释方面,在寻求民族精神的价值与释放方面,在展示民族的、历史的风情画面方面所付出的心力和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潘春见
关键词:陆荣廷民族英雄民族精神原型意象
论壮族文学发展的动态曲线
1993年
要勾勒壮族文学发展的动态曲线,首先必须在宏观上把握壮族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理出文学翁展的阶段性,以及文学在各阶段中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相互消长、传承的关系,从而找出壮族文学发展起伏降落的规律特征。然而,由于历史上壮族人民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造成在壮族的文学史上,没有一场运动和活动可追溯到它们的确切起源,一切都好象是自生自灭,以致曾有过的光辉灿烂的过去因其“永久的魅力”不能蔚映子孙而暗然失色。
梁庭望潘春见
关键词:文学发展壮族文学口头文学文学史
竹楼·竹城·竹宫与瓯骆王宫构想——中国—东南亚壮泰族群干栏建筑研究之一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通过文献典籍、民俗学资料、文物古迹等的综合考察与分析,既进行了中国南方竹木城郭形制——竹楼、竹城、竹宫的推演,同时也进行瓯骆古国"城"和皇宫类大型建筑的构想。
潘春见邓璇
关键词:竹楼
从婚育文化看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研究之四被引量:2
2011年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族内婚导致通婚圈狭窄,不利于族群的开放、交融与发展,成为族际交往的一个根本障碍,是导致该地区封闭、贫穷、落后的原因之一。传统婚姻习俗框架下的男女关系结构,建构了两性在男女分工、家庭婚姻及社会关系上的社会性别框架。男逸女劳的性别关系,以及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价值观,造成该地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社会性别歧视和贫困效应。
过竹潘春见邵志忠
关键词:婚育文化少数民族贫困
论当前广西民族关系的主流与问题的主要表现被引量:3
1997年
民族中宗族及家庭多元共生格局的形成,是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它保证了广西民族关系的和谐和稳定。同时,新形势下广西民族关系中也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妥善进行解决,以发展广西良好的民族关系。
潘春见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民族关系问题民族融合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民族意识
东盟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建树——“共享与关爱的大家庭”愿景被引量:1
2008年
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以东盟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激情与温馨的"共享和关爱的大家庭"。这是一个远大而美好的愿景,交集着东盟特有的战略与文化,蕴含着东盟丰富的共享价值和凝聚人心的文化力。
潘春见
关键词:东盟一体化文化力
“花”图腾信仰与姆六甲神话被引量:8
1998年
“花”图腾信仰与姆六甲神话由相依相存,浑然一体而不断发展分化,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和发展方向分别参与了民间文学和民间信仰的文化建构。
潘春见
关键词:文化建构
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形象意境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通过对刘三姐化石成仙的遗迹、“如今广西成歌海 ,都是三姐亲口传”的神话传说、刘三姐生命意象中的“石”“花”特质、刘三姐集歌神、爱神、英雄保护神于一身的宗教感召力 ,揭示了在开放的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 ,歌仙刘三姐的形象意境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的结构之要素的历史必然性。文章认为 ,必须站在新的全球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与民族文化情境相对应的对话 ,才有可能创造出无愧于民族 。
潘春见
关键词:刘三姐文化品牌
首子信仰与壮族民间文学的原型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认为首子信仰是建立在远古壮族家庭社会文化建构之上的一个重要信仰形式 ,这种信仰属于生殖崇拜的文化范畴 ,是远古人类把食与生命、食与生殖联系起来后 ,在食与生殖链条上产生的对首生子的神秘和崇拜。认为首生子具有超凡的生殖神力 ,食之可带来生殖的繁盛和生活的兴旺发达 ,并以此为开端产生一系列的习俗观念和意识。这一习俗观念和意识经过多次的历史变革和漫长的历史演变后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但其核心内容却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沉淀到壮族民间文学的原型结构之中 ,成为壮族伏依兄妹神话、《唱罕王》、《莫一大王》史诗。
潘春见
全文增补中
反思乡村教育建构和谐社会——广西上林县不孤村“士读农耕”现象的启示被引量:1
2006年
广西上林县不孤村是闻名遐迩的“状元村”。该村重教疏财的传统,已升华为一种信念,一种人生实践,这是不孤村创造奇迹的奥秘。不孤村各农户对教育的投入远大于教育对他们的回报,它的典型意义既有可效仿的一面,也有不可效仿的一面,既有正面的启示意义,也有负面的启示意义。不孤村的文明还仅仅是教育传统的文明,这种文明对于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乡村社会仍有距离。通过教育和科技相结合,走科教兴村的道路,才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
潘春见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投资教育回报和谐社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