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仙

作品数:13 被引量:2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黑土
  • 5篇土壤
  • 4篇水分
  • 3篇施肥
  • 3篇土壤水
  • 3篇大豆
  • 2篇水分动态
  • 2篇土壤水分
  • 2篇黑土区
  • 2篇长期施肥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效锌
  • 1篇蒸散
  • 1篇脂肪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王凤仙
  • 12篇韩晓增
  • 7篇王凤菊
  • 7篇邹文秀
  • 3篇李良皓
  • 3篇王守宇
  • 2篇王树起
  • 2篇王风
  • 1篇李海波
  • 1篇梁尧
  • 1篇乔云发
  • 1篇朱霞
  • 1篇闫春娟
  • 1篇宋春
  • 1篇张克强
  • 1篇卢斯佳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应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玉米地、休闲地、苜蓿地和裸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黑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剖面0-190 cm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黑土表层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差异较明显,总体表现为裸地相对较高,其次为休闲地、苜蓿地和玉米地;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可以划分为水分相对稳定期、水分消耗期和水分补给期3个时期;根据变异系数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邹文秀韩晓增李良皓王凤仙
关键词:黑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黑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方法,研究黑土区平水年大豆地、草地和裸地3种覆盖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空间垂直动态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基于变异系数(Cv)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分为4层,即水分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不同覆盖类型下,土壤水循环深度依次为大豆地〉草地〉裸地,土壤水循环强度依次为草地〉大豆地〉裸地;3种覆盖类型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呈增长型变化特征,裸地0~20cm土层各时段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草地和大豆地;30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含量依次为草地〉裸地〉大豆地。该区土壤储水量主要受降雨调控,3种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总蒸散量依次为草地〉大豆地〉裸地。
王风王树起韩晓增王凤仙张克强
关键词:黑土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循环土壤深度蒸散
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黑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为阐明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综合作用下黑土活性有机碳的数量特征,探讨合理调控农田土壤质量的施肥模式。本试验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对比和研究了草地与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冷水提取有机碳以及热水提取有机碳数量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过25年的自然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的数量显著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无肥处理(P<0.05)。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处理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经过长期化肥+有机肥处理后,农田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组分的数量较无肥和化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除微生物生物量碳外,总有机碳与其他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数量均达到草地植被下的碳水平,土壤总有机碳及冷水和热水提取有机碳的含量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差异不显著,颗粒有机碳含量比草地生态系统坛加43.7%。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冷水提取有机碳以及热水提取有机碳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是提高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数量的有效措施。
梁尧韩晓增王凤菊王凤仙
关键词:草地黑土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
构建黑土肥沃耕层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根据黑土耕作土壤质地粘重,在长期不合理的耕作中形成的犁底层,是大豆产量提高主要限制因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黑土肥沃耕层的3项技术,即打破“犁底层”并向其中分别施入秸秆、有机肥和化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法相比,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能够提高大豆产量的16.9%-45.9%,其中在犁底层施用秸秆和有机肥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向黑土耕作土壤的“犁底层”中施入秸秆和有机肥来达到构建肥沃耕层,提高大豆产量的目的。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王凤菊
关键词:黑土
冻融过程黑土2m土体固液态水分含量动态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应用中子仪-TDR联合测定法监测海伦站冻融过程中黑土固液态水分含量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冻结过程,2m土体水分含量增加73.7 mm,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3.4%,上层土体水分含量的增加是下层土体水分在温度梯度驱动下向上层迁移造成的。固态水含量是土壤温度和土体含水量综合作用的结果,2 m土体固态水贮量最大值出现在2月下旬至3月初,约占2 m土体总水贮量的60%;液态水含量随冻结时间推移逐渐减少,直至达到稳定的冻结状态,液态水最小含量约占2 m土体总水贮量的40%。
王风乔云发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
关键词:黑土冻融动态特征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3
2010年
在东北黑土区中部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肥力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与供试前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表现为增加,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表现为增加,而全钾、速效钾则减少,长期无肥处理的土壤除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增加以外,均呈减小的趋势; 各处理土壤C/N均表现为减小,在11.32-12.01之间波动; 长期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的pH稳定在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不同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表现为:化肥+高量有机肥(NPKM2)〉化肥+低量有机肥(NPKM1)〉化肥(NPK)〉无肥(CK); 不同处理玉米和大豆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NPKM2〉NPKM1〉NPK〉CK,各处理的玉米产量年际间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大豆产量年际间变化不显著。生物耗竭试验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提高黑土的生产能力。
韩晓增王凤仙王凤菊邹文秀
关键词:黑土有机肥土壤肥力作物产量
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三个施肥处理: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的土壤进行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K、NP、NPM土壤中的有机磷都能自然矿化,其中CK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弱,而NP、NPM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较强,并且种植作物有利于土壤磷的矿化;CK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弱,施用磷肥可提高CK土壤的供磷能力,而NP、NPM土壤基础供磷能力较强,施用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影响不大;长期种植作物不施磷肥土壤中的磷处于耗竭状态,施NK肥种植作物处理能加剧土壤中磷的消耗;CK土壤供磷能力较弱,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低,对磷肥的利用率高,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明显;NP、NPM土壤供磷能力较强,作物对土壤磷的依存率较高,对磷肥的利用率低,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不大。
王凤菊韩晓增王凤仙宋春朱霞卢斯佳
关键词:培肥方式供磷能力黑土
不同水分处理下农田黑土水分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利用中子仪原位监测土壤储水量的方法,研究3个水分处理下农田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受长期不同水分处理的影响,适宜水分处理0—110 cm土壤储水量最高,其次为自然降水处理,分别比干旱处理增加了23.4%和12.9%;在大豆生育期内,各水分处理土壤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均呈"减小—增加—减小—增加"的趋势,与大豆生育期内降雨分布密切相关;各处理大豆耗水量表现为适宜水分处理>自然降水处理>干旱处理,其值分别为459.4、420.3、326.4 mm;不同时段大豆耗水量表现为在无控水影响的时期(2008-05-01—2008-06-15)大豆耗水量处理间差异较小,而在控水时期差异较明显;从进水量与耗水量的比值可以看出,黑土调节土壤水分的能力较强;干旱处理、自然降水处理和适宜水分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9、4.8和5.4kg.hm-2.mm-1,表明一般年份灌溉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邹文秀韩晓增李良皓王守宇王凤仙
关键词:水分处理黑土农田土壤水
长期施肥对黑土锌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锌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生产中过多或过少施用锌肥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环境。随着我国东北黑土开发利用年限的增加,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施用锌肥,明确所施用的锌肥在土壤中形态的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对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和对...
王凤仙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有效锌
文献传递
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被引量:58
2009年
东北黑土区粘重的耕地土壤,经多年不合理耕作后产生了较厚的"犁底层",成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分析了构建肥沃耕层对作物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沃耕层构建后,土壤形成了一个深厚的耕层,作物产量增加.与常规耕作法相比,向20~35cm土层施用秸秆和有机肥使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9.88%和6.20%,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9.58%和6.02%,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167.99%和73.78%,表明肥沃耕层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提高大气降水的入渗能力;向"犁底层"施用秸秆和有机肥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法,该处理玉米出苗率与0~35cm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肥沃耕层的构建由于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碳源和透气性,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王凤菊
关键词:黑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