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 作品数:23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肾内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活性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新诊断的143例非透析CKD患者及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维生素D3水平,分析其与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2.03±4.39)ng/ml、(20.29±4.66)ng/ml、(16.88±3.00)ng/ml、(13.71±2.99)ng/ml、(9.76±2.97)ng/ml,与对照组(25.68±4.08)ng/ml相比,各组间维生素D3水平逐渐下降(P〈0.05)。维生素D3水平与血肌酐(r=-0.676)、尿素氮(r=-0.554)、血磷(r=-0.248)、钙磷乘积(r=-0.178)、PTH(r=-0.636)、FGF-23(r=-0.690)呈负相关(P〈0.05),与血钙(r=0.157)、白蛋白(r=0.164)、肾小球滤过率e GFR(r=0.759)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e GFR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3.196+0.092X1-0.016X2(Y为维生素D3,X1为e GFR,X2为PTH,13.196为常数)。结论:随着CKD的进展,患者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日益严重,且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FGF-23升高相关。
- 陈凯王昱王成军张清鲍晓荣
- 关键词:维生素D3慢性肾脏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167例原发性IgAN患者按照24 h尿蛋白量分为A组(0~1.0g/24 h)、B组(1.0~3.5 g/24 h)、C组(〉3.5 g/24 h),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再按照肾活检时的血尿特点将167例患者分为Ⅰ组(无血尿)、Ⅱ组(镜下血尿)和Ⅲ组(肉眼血尿),比较这3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C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衰竭、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比例高于A、B两组,C组患者超质量及肥胖的比例高于A组,B、C两组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积分高于A组。随着血尿程度的增加,与预后不良有关的大部分临床和病理指标变化并不明显。结论:原发性IgAN的病理表现与蛋白尿量不完全平行;血尿的严重程度与IgAN的预后可能无显著相关性。
- 叶薇王昱沈玛丽杜国伟鲍晓荣
- 关键词:IGA肾病蛋白尿血尿病理特点
- 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53岁,女性。因“下肢浮肿伴尿检异常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浮肿,无肉眼血尿,亦无尿频、尿急、尿痛,查尿常规:
- 王昱卜吉梅鲍晓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异常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与其在肾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即非NS组(A组)、NS不伴水肿组(B组)、NS伴水肿组(C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液AQP1及AQP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肾组织AQP1及AQP2的表达。结果:(1)C组尿液AQP1含量为(43.078±17.923)μg,较A组的(39.189±12.448)μg及B组的(41.492±14.766)μg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45.309±16.921)μg、B组(38.621±13.187)μg尿AQP2含量显著高于A组的(30.320±9.528)μg;(2)AQP1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C组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14±0.201)%,显著低于A组的(0.683±0.311)%及B组的(0.652±0.300)%,A、B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于集合管,C组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823±0.002)%,显著高于A组的(0.512±0.213)%及B组的(0.665±0.228)%,A、B两组间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1含量与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B、C两组尿AQP2含量与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AQP2含量能反映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多寡,但尿AQP1含量与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 王昱张清陈凯张继红鲍晓荣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肾病综合征
- 尿酸在早期CKD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研究背景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CKD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不仅仅...
- 王昱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尿酸血管内皮细胞脂质代谢异常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预后因素与左室肥厚的相关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的临床及病理预后因素与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79例原发性IgAN患者与预后有关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及每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所有IgAN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分别比较2组各个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性,并将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与这些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室肥厚组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系膜增生,肾小管萎缩和动脉硬化水平也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左室质量指数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原发性IgAN患者的左室肥厚可能与决定该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有关。
- 叶薇杜国伟王昱汪丽珍沈玛丽鲍晓荣
- 关键词:预后因素左室质量指数
- 丙基硫氧嘧啶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机制。方法:1例因长期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所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并讨论。结果: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受损,并有肺部累及,ANCA阳性。结合发病前服用PTU长达36个月,故诊为PTU导致之ANCA相关小血管炎。经停用PTU,给予泼尼松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肾功能得到改善。结论:PTU可引起ANCA相关小血管炎,及时停用PTU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预后。
- 王昱鲍晓荣
- 关键词: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丙基硫氧嘧啶
- Co-Al/Cu多层膜中层间耦合和磁电阻的振荡被引量:1
- 1996年
- 近年来研究表明,由磁性金属和非磁性材料交替沉积而成的多层膜或超晶格结构中,相邻磁层间磁矩通过非磁层的耦合,可以出现相互平行排列的铁磁态、反平行排列的反铁磁态,或互相垂直的90°耦合。当磁性多层膜中出现反铁磁耦合时,样品饱和时的磁阻R(S)小于零场时的电阻R(O),出现了所谓的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效应,这一效应由于在磁头材料和磁敏感器件上具有广泛的用途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 周仕明陈良尧朱伟荣王昱郑卫民王亚栋郑玉祥金庆原钱佑华董国胜金晓峰夏慧
- 关键词:多层膜层间耦合磁电阻效应
- 微炎症在尿酸致早期CKD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炎症反应在尿酸所致早期慢性肾脏病(CKD)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右肾切除的方法建立早期CKD动物模型,以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灌胃10周稳步升高大鼠血尿酸,检测实验组(伴尿酸升高的CKD组,C组)大鼠血清指标尿酸(UA)、肌酐(Scr)、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等,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病变以及Ⅰ型胶原在血管壁沉积等情况,并与单侧肾切除组(CKD组,B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A组)相比较,分析伴尿酸升高的CKD组与其他两组间微炎症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微炎症在尿酸致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各组大鼠肾病理均未见明显病变,且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表明成功地建立了伴尿酸升高的早期CKD动物模型。A组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未见明显病变,管壁可见少量Ⅰ型胶原;C组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内皮间隙增宽,细胞水肿,管壁炎症细胞聚集,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结构紊乱,血管壁大量Ⅰ型胶原沉积;B组病变与C组相似,但程度较轻。C组血管壁Ⅰ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C组NO明显低下(P<0.01),ET-1明显增高(P<0.05),NO/ET-1比值明显降低(P<0.01),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尿酸与ET-1(r=0.9374,P<0.01)、Ⅰ型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r=0.840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NO(r=-0.9462,P<0.01)、NO/ET-1比值(r=-0.9230,P<0.01)呈显著负相关;尿酸与CRP(r=0.7251,P<0.05)呈显著正相关;NO与CRP(r=-0.7554,P<0.05)呈显著负相关;ET-1与CRP(r=0.7447,P<0.05)呈显著正相关;NO/ET-1比值与CRP(r=-0.8042,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微炎症是尿酸致早期CKD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
- 王昱鲍晓荣
-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尿酸血管内皮细胞微炎症
-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e GFR水平将250例透析前的CKD患者分成CKD1~5期组,所有患者行HRV检测(SDNN、SDNNI、RMSSD、PNN50),分析各期CKD患者HRV特点,并检测尿液指标尿白蛋白、尿肌酐等及血清学指标血常规、肾功能、糖代谢指标、血脂、电解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探讨HRV的影响因素。结果 CKD1~5期患者中HRV降低的比例分别为14.29%、54.90%、73.68%、80.43%和94.44%,除CKD3期和4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SDNNI、RMSSD、PNN50在CKD1~5期患者间均呈逐渐减小趋势,与肾功能水平、血脂、血糖、PTH、Hcy、CRP、贫血、电解质、尿白尿白排泄率等指标呈显著相关。结论 CKD患者普遍存在HRV降低,且随着肾功能恶化不断加重。CKD患者HRV降低与其肾功能水平、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微炎性状态、高Hcy血症、电解质异常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因素有关。
- 王昱陈凯张继红鲍晓荣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率变异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