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祥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贵德盆地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的天文旋回记录
- 王治祥黄春菊沈永金李彦知
- 陇西地区甘肃群的物质来源及其构造和古气候指示被引量:5
- 2013年
- 我国西北甘肃群的新近纪沉积包含风成和水成类型的沉积物,研究这些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对于揭示中新世时期的干旱区分布及大气环流格局以及区域构造和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示踪方法,分别对该区发育于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的典型风成和水成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并与周边的西秦岭和六盘山物质以及来源于亚洲内陆地区的第四纪黄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新世风尘堆积代表性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与西秦岭剥蚀物及天水中新世河流沉积样品显著不同,而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的锆石年龄谱十分相似,表明中新世风成堆积与第四纪黄土具有相似的物源区,进一步印证了前人提出的中新世时期的干旱区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宏观格局与第四纪基本类似的观点;(2)天水地区11.5 Ma的河流相样品的锆石年龄谱明显不同于西秦岭剥蚀物,而与其东部的六盘山一致,指示着六盘山可能早在11.5 Ma以前就存在隆升剥蚀.
- 梁美艳王治祥周森宗克清胡兆初
- 关键词:碎屑锆石
- 陇西地区甘肃群物源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研究
- 我国西北甘肃群的新近纪沉积包含风成和水成类型的沉积物,研究这些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对于揭示中新世时期的干旱区分布及大气环流格局以及区域构造和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碎屑锆石U-Pb 年龄物源示踪方法,分别对秦安QA-Ⅲ...
- 梁美艳王治祥周森宗克清胡兆初
- 黄土高原东部(山西阳曲)1.2 Ma以来黄土记录的两次显著干旱化事件被引量:2
- 2021年
- 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内陆干旱过程和沙漠的扩张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东亚冬季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干旱过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吕梁山以西的黄土地区,对于其东部还缺乏相应研究.为此,我们对吕梁山东部约1.2 Ma以来的阳曲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元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阳曲地区在1.2 Ma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干旱事件.第一次干旱化事件发生在0.94 Ma,表现为Si、Fe百分含量和Rb/Sr比值显著减小而Ca含量明显增加,这次事件可能主要与大气CO2浓度下降导致全球冰量增加,特别是北半球冰盖扩张相关.第二次事件发生在0.31 Ma左右,Rb/Sr比值显著下降,Ca含量显著增高,这次事件可能是由于忻定古湖裂解引起区域干旱增强所致.
- 毛永栋王治祥庞志斌
- 关键词:黄土高原干旱化古气候学
- 秦安中新世风尘堆积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甘肃秦安的新近纪风成红土堆积是东亚大陆古环境演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相对第四纪黄土而言,对其记录的古环境信息仍缺乏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秦安QA-I剖面早-中中新世代表性黄土和古土壤层样品开展了初步的正构烷烃分析,并与前人发表的不同时期的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代表性样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QA-I剖面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_(14)~C_(35),其中来源于微生物的低碳数部分(C_(14)~C_(20))的含量明显高于来自高等植物叶蜡的高碳数部分(C_(26)~C_(35)),主峰碳处于C_(16)~C_(18),中碳数部分(C21~C_(25))的相对含量最低,这些特征与第四纪黄土及晚中新世-上新世三趾马红土中一些强发育的古土壤层类似,但与弱风化的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及水成沉积明显不同;(2)QA-I剖面样品的高碳数部分虽具有一定的奇偶优势,但碳优势指数(CPI)明显较各类风化较弱的样品低.上述结果显示,秦安中新世风尘红土堆积经历了较强烈的风化成壤和微生物作用,导致其中的长链正构烷烃较显著的氧化和降解,并以微生物贡献的短链正构烷烃为主.微生物对全岩有机质(TOC)的贡献以及对TOC碳同位素的影响需在古环境重建中予以充分考虑.
- 沈佳恒肖国桥王治祥孙青吴海斌张春霞郭正堂
- 关键词:中新世风尘堆积正构烷烃古环境
- 山东青州黄土成因的碎屑锆石证据
- 黄土高原连续的黄土沉积是研究新生代气候演化的重要陆相纪录之一,对其物源的研究不仅可以重建东亚地区新生代以来大气环流格局,而且能够更好地解释黄土中保存的各项气候指标.近年来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示踪方法对黄土高原黄土物源开展研...
- 王治祥梁美艳武建勋彭淑贞
- 天水-秦安地区新生代构造和地貌演化的碎屑锆石证据被引量:4
- 2016年
- 天水-秦安地区保存有多种成因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物,其物质来源及其变化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隆升剥蚀历史、构造变形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示踪方法,对该区的古近纪洪积砾岩、新近纪河流和湖相沉积进行了分析,并与中新世以来的风尘堆积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古近纪洪积砾岩中包含大量亲扬子地块的560~1100Ma的锆石颗粒,但这一年龄的锆石颗粒在早中新世河流相沉积中显著减少,同时出现了大量200~360Ma的锆石颗粒,指示着古近纪洪积砾岩主要来自西秦岭的中部和/或南部,而早中新世河流相沉积主要来自西秦岭北部;2)约11.5Ma以来,该区河流相沉积以380~450Ma的锆石颗粒占主导,与六盘山南部岩体的年龄一致,指示着六盘山南部的初始隆升;3)该区晚中新世湖相沉积的锆石年龄分布明显不同于同时期的河流沉积物,但与秦安中新世风成红土、晚中新世-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及第四纪黄土十分相似,指示着该区中新世的细颗粒水成沉积物很可能主要为风尘物质.本文的研究揭示出天水-秦安地区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转变和地貌演化均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阶段性隆升密切相关,特别是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可能既为中新世风成红土的出现创造了物源和风动力条件,也为其堆积创造了地貌条件.
- 王治祥梁美艳孙宇奇戴高文
- 关键词:碎屑锆石构造隆升地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