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铝酸铋颗粒中铋、铝的含量
- 2013年
-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铝酸铋颗粒中铋、铝含量。方法:样品经硝酸处理后,用纯水制备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喷入乙炔-空气火焰,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铋、铝的含量。结果:铋在8.0~2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为0.35%(n=9);铝在2.0~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0.29%(n=9)。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复方铝酸铋颗粒中铋、铝含量的测定。
- 任刚齐淑静王莹郭开兴
-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铋铝
- 梓醇对缺糖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梓醇对抗缺糖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方法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加入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制备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梓醇可剂量依赖性的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减少乳酸脱氢酶漏出率(P<0.05或<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拮抗丙二醛水平升高,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P<0.05或<0.01)。结论梓醇对缺糖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钙超载有关。
- 王莹刘玉刚陈占法
- 关键词:梓醇PC12细胞缺糖缺氧CA2+
-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及评价被引量:9
- 2014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病理学研究发现脑萎缩,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沉积及细胞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AD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详细描述并评价了目前常见的AD模型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 王莹刘玉刚张丹参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Β淀粉样蛋白记忆
- 应用步态康复机器人评估工具对正常人步态测试的研究
- 丁敏杨晓刚孙红燕郭丽霞王莹吴庆文刘保国兰梅刘岩杨海平滑卉坤杜艳华
- 课题研究采用国内首台步态康复机器人 Lokomat 对正常人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痉挛状态等指标评定,测定关节活动度的动态指标。 Lokomat 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是由瑞士HOCOMA 医疗器械公司生产,主要由步态矫型器...
- 关键词:
-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步态训练电脑控制关节活动度
- 红景天苷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反复夹闭及再通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治疗组。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给药组小鼠跳台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水迷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脑组织NOS及NO含量明显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红景天苷能够减轻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层次不清,突触减少,核固缩等病理改变。结论红景天苷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 王莹刘玉刚陈占法
- 关键词:红景天苷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一氧化氮
- 颈椎不同体位对颈椎病患者黄韧带厚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动力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颈椎不同体位对颈椎病患者颈椎黄韧带厚度的影响方法对25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进行颈椎中立位、前屈位及后仲位动力学核磁共振检查,根据所得矢状Ⅲ磁共振图像测量患者在不同颈椎体位下C2~T1各节段黄韧带厚度数据,结果入选患者C7~T1节段黄韧带厚度[颈椎前屈位时为(3.02±0.97)mm,颈椎中立位时为(3.16±0.90)mm,颈椎后伸们时为(3.18±1.00)mm]均明显趟过C。各节段黄韧带厚度(P〈0.05)。当颈椎处于后伸位时,C3-7各节段黄韧带厚度均较前屈位时明显增厚(P〈0.05)。结论入选颈椎病患者C6~T1节段黄韧带较其他颈椎节段黄韧带明显增厚,并且颈椎部位黄韧带厚度随颈椎后伸运动而增加,以上可能是C6~T1节段容易发生脊髓冲经压迫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玉刚王莹滕兆伟郭光辉陈占法
- 关键词:黄韧带颈椎厚度
- c-Met激酶抑制剂LY28对PC-3、NCI-H441、MDA-MB-231细胞和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Y28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取对数生长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人肺癌NCI-H441细胞及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 h后分为1个对照组和14个实验组。对照组用0.04%DMSO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分别用0.1、1、10、20、40、80、100μmol/L的LY28、克唑替尼培养,每组3个复孔。各组细胞置于培养箱中孵育72 h后弃培养基,每孔加入0.5 mg/m L的MTT溶液100μL。培养箱中孵育4 h,在酶标仪570 nm波长处检测各孔光密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计算LY28、克唑替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2制作PC-3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挑选模型裸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包括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mg/kg组及克唑替尼组),每组8只。给药组分组当天即开始每天单次灌胃给予10 mg/kg的LY28、20 mg/kg的LY28、40 mg/kg的LY28、40 mg/kg的克唑替尼,周期21 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Met、p-Met、Akt、p-Akt、ERK1/2及p-ERK1/2。结果 LY28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分别为(10.154±1.209)、(18.946±2.457)、(29.868±3.493)μmol/L,克唑替尼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分别为(19.105±2.970)、(39.818±5.694)、(34.982±4.977)μmol/L。LY28对PC-3、MDA-MB-231、NCI-H441细胞的IC50均低于克唑替尼(P均<0.05)。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 mg/kg组、克唑替尼组抑瘤率分别为38.38%、67.17%、80.30%、77.27%。与模型组比较,LY28 10 mg/kg组、LY28 20 mg/kg组、LY28 40 mg/kg组及克唑替尼组p-MET及其下游信号p-Akt、p-ERK1/2水平降低(P均<0.05),且LY28 40 mg/kg组
- 王莹井维娜程捷任刚王敬章刘玉刚
- 关键词:半数抑制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IPC辅助护理对THR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变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挤压泵对全髓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THR手术且术前排查无DV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和试验组(B组,术后予间歇充气挤压泵辅助护理)。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6 d,每日测定2组股静脉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单位时间血流量、下肢周径(术前及术后1~6 d)及引流量进行对比分析。术后7 d筛查2组下肢有无DVT形成。结果 2组股静脉血流变比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d内B组则明显优于A组(P<0.01)。2组下肢周径手术前后比较,A组术后1~4 d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于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2组下肢筛查均无DVT形成。结论 IPC模仿了踝关节运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机制,可以达到稳定、快速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效果。
- 陈俊丽王莹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
- 应用步态康复机器人对正常人步态的研究
- 2013年
- 人体的各种运动中,最基本而又呈周期性的运动就是下肢的行走活动。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疾病、交通、工伤等原因,导致大量行走功能障碍的患者出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研究证明,这类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正确的、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丁敏吴庆文王莹孙红燕滑卉坤杜艳华
- 关键词:肌力关节肌痉挛状态机器人
- 以c-Met为靶点的抗肿瘤系列化合物体内外药效筛选
- 2016年
- 目的从8个LY系列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并进一步评价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首先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对LY系列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观察它们对c-Met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采用CCK-8法观察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在体外对人胃癌MKN-45、人神经胶质瘤U87MG、人肾癌Caki-1、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U87MG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考察活性化合物的抑瘤效果。结果 HTRF结果显示有4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LY22、LY25、LY28、LY32),其中LY28对c-Met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克唑替尼(Crizotinib)。CCK-8结果显示这些活性化合物对选用的4种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LY28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裸小鼠移植瘤实验显示,LY28可显著抑制U87MG裸小鼠移植瘤的增殖,40 mg/kg LY28抑瘤率达到78.13%。结论化合物LY28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 王莹张玉花陈占法刘玉刚
- 关键词: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