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

作品数:204 被引量:1,45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篇金属学及工艺
  • 7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冶金工程
  • 13篇化学工程
  • 13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5篇合金
  • 27篇复合材料
  • 27篇复合材
  • 18篇熔体
  • 17篇高温合金
  • 16篇凝固
  • 16篇力学性能
  • 16篇铝合金
  • 16篇力学性
  • 15篇金属
  • 14篇涂层
  • 13篇喷涂
  • 11篇纳米
  • 10篇连铸
  • 9篇AL
  • 8篇陶瓷
  • 8篇
  • 7篇镀锌
  • 7篇共晶
  • 5篇等静压

机构

  • 19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宝山钢铁股份...
  • 10篇东南大学
  • 9篇宝钢集团中央...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包头铝业(集...
  • 3篇中国航发贵州...
  • 2篇南昌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南瑞电力...
  • 2篇国网辽宁省电...
  • 1篇东北轻合金有...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材料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02篇王俊
  • 139篇孙宝德
  • 42篇疏达
  • 25篇高海燕
  • 24篇周尧和
  • 20篇何树先
  • 18篇李克
  • 16篇董安平
  • 11篇康茂东
  • 10篇韩延峰
  • 9篇翟长生
  • 8篇储双杰
  • 8篇李飞
  • 8篇祝国梁
  • 8篇陆燕玲
  • 7篇林金平
  • 7篇张立
  • 7篇刘雅辉
  • 6篇张力宁
  • 6篇张佼

传媒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材料导报
  • 15篇热加工工艺
  • 13篇铸造技术
  • 13篇中国有色金属...
  • 8篇机械工程材料
  • 8篇铸造
  • 6篇上海金属
  • 6篇特种铸造及有...
  • 5篇Transa...
  • 4篇轻合金加工技...
  • 4篇材料保护
  • 4篇无机材料学报
  • 3篇粉末冶金技术
  • 3篇金属学报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航空材料学报
  • 3篇铸造纵横
  • 2篇模具技术
  • 2篇腐蚀与防护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5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20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隔热性分析被引量:28
2007年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不同类型的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传统涂层、纳米团聚粉末制备的纳米涂层和空心球粉末制备的空心球涂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压汞仪和激光脉冲法观察和测试各种涂层的组织形貌、空隙分布和导热系数,并在相同条件下测试各种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涂层空隙率最低,内部孔洞细小。空心球涂层组织相对疏松,内部层片更薄,有最高的空隙率和最大的平均空隙大小。传统涂层介于二者之间。纳米涂层和传统涂层均表现出双态空隙大小分布。涂层的导热系数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传统涂层的热导率最高,纳米涂层与空心球涂层的热导率相接近。纳米涂层具有最好的隔热性能,空心球涂层接近纳米涂层的隔热效果。隔热效果与涂层厚度呈线性关系。随着厚度增加,导热系数低的纳米涂层和空心球涂层的隔热效果增长幅度高于传统涂层。
周洪李飞何博陆燕玲王俊孙宝德
关键词:热障涂层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隔热性能
Cu-Fe-Ag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23
2006年
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Ag对Cu-Fe原位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熔铸-形变法分别制备了Cu-12 wt%Fe、Cu-14 wt%Fe-1 wt%Ag、Cu-14 wt%Fe-3 wt%Ag和Cu-11 wt%Fe-6 wt%Ag4种原位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应变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电阻率。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拉伸断口形貌,用能谱仪(EDS)分析了Fe和Ag在Cu基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添加Ag可以细化初生的Fe枝晶,强化Cu基体,降低高温下Fe在Cu中的固溶度,材料的强度和电导率同时得到提高。但添加Ag后,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在较低的应变下,拉伸试样的断口就表现出剪切断裂特征。
高海燕王俊疏达孙宝德
关键词:原位复合材料电导率
保护熔剂对熔体温度处理工艺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研究了保护熔剂对亚共晶Al-Si合金A319熔体温度处理工艺及其细化晶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护熔剂可以较好地解决熔体温度处理工艺高温氧化问题,并能细化合金中的共晶硅相,起到覆盖保护、精炼、除渣、细化一次性完成的效果.从而使熔体温度处理工艺对铝相组织形貌的改善和细化效果能够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
王荣王俊倪红军孙宝德周尧和
关键词:熔体温度处理亚共晶AL-SI合金
SiC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21
1995年
采用曾顶处理的碳化硅颗粒,经半固态搅动铸造与热挤压相结合的综合工艺制备成的SiCp/ZA22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该方法成本较低,所得材料可重熔,易于成型加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俊黄裕杰王仕勤张力宁
关键词:锌基复合材料碳化硅颗粒
冷加工镍-铬合金棒材表面缺陷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应用金相、显微硬度、SEM和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冷拉Ni80Cr20合金表面条纹形成原因。结果表明:Ni80Cr20冷拉棒材表面的条纹是材料内部的硬质夹杂物造成的。
高海燕王俊孙宝德
合金元素对Cu/γ-Fe界面特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合金原子在Cu/γ-Fe界面不同点阵位置的置换能,确定合金元素在Cu/γ-Fe界面模型的占位。通过对晶格错配度、界面结合能、界面能和电子结构的计算分析合金元素对Cu/γ-Fe界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合金元素B、Si、P、Al、Zr使界面结合能增大,增强Cu/γ-Fe界面稳定性;B、Si、P等11种合金元素则会使界面能降低,有利于γ-Fe的时效析出形核。因此,B、Si、P、Al、Zr可以促进γ-Fe的析出,同时形成稳定的γ-Fe相。通过合金原子相对体积、晶格错配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分析合金元素的作用机制。
徐沛瑶王宇飞高海燕王俊王俊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界面能
激光选区熔化GH5188合金组织和性能研究
2023年
针对GH5188高温合金支板的激光选区熔化制造工艺,设计了不同的增材制造工艺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GH5188高温合金支板的激光选区熔化工艺设计要点。最终获得了满足要求的激光选区熔化GH5188高温合金支板零件。
张元伟苏庆郎连林陈建李巍刘雅辉王俊
关键词:支板增材制造
Ni-Al-Y三元合金微观组织特征及析出相演变研究
吴贇康茂东王俊
交变磁场作用下热镀锌液中锌渣的分离被引量:8
2007年
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利用热镀锌液与锌渣之间导电率差产生的电磁挤压力分离锌渣.静置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频率为20 kHz,磁感应强度均方根值约为0.05 T,分离器为5 mm×5 mm方形孔陶瓷管,分离时间15 s时,实现了粒径5μm以上锌渣与镀锌液的分离,且锌渣在净化过程中由不规则形貌变为较规则的多边形.
董安平疏达王俊蔡西川孙宝德
关键词:交变磁场锌渣
原位自生TiB2/2014?Al复合材料挤压铸造
2019年
采用氟盐反应法制备了原位自生5vol.%TiB2/2014Al复合材料,研究了原位自生复合材料挤压铸造成形工艺,以及挤压铸造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能够制备合格的TiB2/2014复合材料薄壁铸件;相比2014Al基体合金,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差的挤压铸造成形性;挤压铸造可减少铸造缺陷,细化基体组织,显著改善原位自生TiB2颗粒的分散性;与重力铸件相比,复合材料挤压铸件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薛菁王朦朦王俊高海燕
关键词:原位自生成形性力学性能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