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臣 作品数:12 被引量:2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数字体育”概念新解 <正>研究目的:通过开展揭示"数字体育"概念、构建相关理论体系等研究,从信息技术视角,审视、观察、探索新技术带给中国体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1"数... 张立 李祥臣 龚健文献传递 基于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动作模式识别初步研究 <正>研究目的:人类动作的模式识别技术在日常体力活动监控、人机自然交互、医疗电子、老人看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MEMS三维加速度信号的动作识别技术较之基于图像和视频的动作识别系统具有成本低、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而... 李祥臣文献传递 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 被引量:146 2020年 面对日益蔓延的生活方式疾病,我国政府启动了主动健康科技专项,探索制定遏制慢性疾病不断恶化的中国方案。研究通过梳理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脉络,面向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总结其学科特点,尝试给出主动健康的定义。主动健康是依照复杂性科学理论,人体可在远离平衡态形成自组织行为,通过主动对人体施加可控的刺激增加人体复杂性,从而达到健康干预的目的。研究认为,主动健康作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将会形成与现代疾病医学相互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尽管运动科学是主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主动健康医学的要求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运动科学需要基于复杂系统、大数据和AI技术进行基础理论创新。 李祥臣 李祥臣关键词:大数据 人工智能 自组织 科学范式 李祥臣:主动健康,必要且必然 被引量:6 2020年 “上工治未病。”求助于医疗总是人们健康出现问题之后的亡羊补牢,如果能在此之前,治于未病,减少乃至防止疾病的发生,对每个人,对国家和社会都是更好的选择。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对健康中国实施原则的阐述包括: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四项原则都明确地指向治于未病的主动作为。主动健康,就是我国面向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模式。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祥臣研究员,请他分析阐释,以飨读者。 张栋 李祥臣关键词:亡羊补牢 上工治未病 普及知识 共建共享 运动负荷熵:一种运动负荷测度新理论 2024年 确定和安排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核心和基础性的内容之一,也是体医融合领域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数理逻辑分析和建模,基于不确定性科学,提出了一种运动负荷熵测度理论,构建了相应测定系统,并组织实施了151 958次试验。分析发现,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提出的最小可觉差的观点并不完善。研究证明运动刺激的感知阈限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且韦伯分数也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会随着参考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的系数。经数理推导和实验验证,研究建立了运动负荷主客体统一的测度方程,研究成果为个体化精确运动负荷测度提供了新方法。 李祥臣 彭小令 彭小令 石磊 沈瑜菲 任志强 李祥武 许寿生 许寿生数字体育新解 被引量:29 2012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揭示数字体育的概念,构建相关理论体系,探索数字体育优势特征以及分析发展数字体育中应注意的技术应用问题等。从信息技术视角审视、观察、探索新技术带给中国体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期望能够通过深化认识,更好地引导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活动,提高体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的优势支持作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张立 李祥臣 龚健关键词:体育原理 体育信息 数字体育 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4年 最大摄氧量概念提出以来,从最大摄氧量设备气体收集技术来看,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气袋收集技术阶段、混合室技术阶段和实时连续/每口呼吸技术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从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所采用的气体收集技术的演变过程来梳理最大摄氧量测量设备的发展脉络,并分析气袋收集、混合室和每口呼吸技术的优缺点及设备的发展特点,同时对我国最大摄氧量设备的发展提出建议,为国内最大摄氧量测试技术运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饶志坚 尚文元 尚文元 李祥臣关键词:最大摄氧量 增强双人跳水动作同步水平的红外传感器和图像数据同步监控分析系统的研究 李祥臣 肖书明 张忠秋 陈骐 何伟 黄希发 张建文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体育总局科研所")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攻关课题"双人跳水动作同步水平的图像数据同步监控分析系统研究",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的系统功能,并达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1)双...关键词:关键词:红外传感器 软件系统 无标记动作捕捉技术在FMS深蹲动作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4年 目的深蹲动作作为功能性动作筛查系统FMS中7个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帮助探索身体在平衡、协调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验证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Opencap在整个无负重深蹲测试中运动学数据的有效性。探索为损伤筛查、运动康复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法招募18名健康受试者。在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中利用无标记动作捕捉系统和有标记动作捕捉系统(Vicon)采集无负重深蹲过程中的人体标记轨迹数据。将深蹲动作划分为下降、深蹲保持、上升3个阶段。将系统采集的运动学数据导入Opensim中,增加肌肉骨骼模型的膝关节自由度使其具有内收/外展和内/外旋功能,进行逆向运动学和身体段运动学计算,同时利用关键点数据开发算法计算双脚朝向角度。采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分析两个系统在深蹲周期中的运动学指标差异性,并以均方根误差进行表示。结果经过时间对齐和偏移消除后,衡量两个系统在深蹲周期中的差异。数据表明,骨盆、人体质心和大腿段质心在3个方向的位移没有显著性差异。测量的下肢角度中,屈曲/伸展运动的差异最小,而内/外旋运动的差异最大。双脚朝向角度误差不超过2.5°。结论基于无标记和基于有标记测量的深蹲运动学数据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表明该技术可以用于运动损伤筛查。 李帅甫 张绪树 郭媛 李祥臣 石磊 占堂海关键词:深蹲 动作捕捉技术 逆向运动学 健康受试者 立姿振动对男青年运动员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立姿振动引起男青年运动员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将运动员随机平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均站在振动台上深蹲训练,实验组受到同振幅和频率、不同加速度的振动,上、下午的相同时间段各1次,10分钟/次,但对照组不受振动,12周后测定6种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结果:实验组2的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实验组2与振动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结论:现在常用参数的立姿振动使男青年运动员血管活性物质向引起血管损伤的趋势变化。 徐树礼 林琳 张雪临 李祥臣关键词:血管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