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
- 作品数:56 被引量:115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基于问题的学习”之“十二五”中职校长培训被引量:2
- 2011年
- "十二五"中职校长培训以质量为重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对于中职校长培训价值重大,它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变了原先知识传授型的校长培训模式。PBL打通了中职教育的进出口两端,契合中职教育的操作性特点。PBL应以中职校长智能结构为其基石,并关注其操作要件,包括培训问题的案例性、培训模块的针对性、培训师资的多元性等,才能更好地围绕问题展开培训,实现其独特的价值。
- 林宇
- 关键词:PBL智能结构要件
- 熵之流动——信息与德育系统有序化
- 2013年
- 德育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耗散结构。然而传统德育系统相对比较封闭,教育方式多以教师灌输为途径,以教材为来源。这一特点使其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传统德育系统成为一个高熵系统,德育的有效性和德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开放德育系统,大量引入外界信息,增加其生机活力,降低德育系统的熵量,最终形成有序化。
- 林宇
- 关键词:网络信息德育系统
- 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目标比较及思考被引量:8
- 2004年
- 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职前培训 (或新上任校长培训 )的目标主要侧重于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职后培训的目标则侧重于在职前培训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校长管理学校的有效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我国中小学国情和校长培训的实际 ,实行培训目标的高起点和高要求及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要分层次进行 ,不可追求冒进。
- 林宇
-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前培训校长培训职后培训校长管理校长职业化
- 试论小学校长的知识需求与培训被引量:3
- 2005年
- 小学校长知识需求,包含政治理论、教育理论、专项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四个方面,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致性与差异性、时代性与社会性、专业性与应用性、不均衡性与片面性。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要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并要找准难点的突破口。
- 林宇
- 关键词:小学校长知识需求知识结构
- 福建教育学院“十二·五”中职校长提高培训特色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十二·五"中职校长培训与普教校长培训分离,迫切需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本研究以福建教育学院"十二·五"中职学校校长提高培训方案为蓝本,分析其在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方面的职教特色,为提升福建省中职校长培训质量服务。
- 林宇
- 福建省农民工子女成就动机内驱力调查报告
- 2010年
- 合理的成就动机内驱力对于学生学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福建省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为实证对象,对他们的成就动机内驱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成就动机内驱力在强度和结构上不如城市学生;农民工子女的成就动机内驱力存在性别与学段的差异。笔者认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匮乏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 林宇
-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的教育学思考
- 2001年
- “以德治国”思想体现了江泽民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明确认识,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对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有重要指导意义。
- 林宇
- 关键词:依法治国
- 台湾小学感恩教育学科渗透例析——从教材的视角出发
- 2011年
- 2006年台湾通过《推动品德教育》案,恢复了青少年品格与道德教育课程,对品德教育的重视大大加强。然至2008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意识到品格教育的好坏难用纸笔测验,重要的是从生活落实,故而仍鼓励学校将品格教育融入九年一贯课程的七大领域教学,《推动品德教育》案终止。台湾在教育实践中,部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推动则渐由单独设科,改变为融入各科或校园生活中的样态,或是转化与整合为其它名称加以推动”。
- 林宇
- 关键词:品德教育学科渗透教育课程校园生活
- 台湾中小学性霸凌防治及其启示——以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为例
- 2019年
- 大陆对于校园欺凌的研究较多,但性欺凌(台湾称之为性霸凌)治理与防治研究甚少触及。台湾性别平等教育运动催生出"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专门机构,该机构在落实性别地位平等及性霸凌事件防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运作上具有权威性、公诉性、程序性、保密性等特点。"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建设对大陆的启发:校园欺凌法规体系须赋予性霸凌防治独立空间,建立专门机构应对校园性霸凌,逐步完善性霸凌事件的救助制度等。
- 林宇
- 关键词:救助制度
- 建国头17年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 2014年
- 开展公民教育,提高公民道德规范,是时代的要求。建国头17年即1949-1966年的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建设是在接管原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级学校的背景下展开的,围绕爱国主义与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不断调整与改革。但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公民教育常常渗透在各科教学中,还没有显示出显性的特点。
- 林宇
- 关键词:公民教育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