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 作品数:53 被引量:2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及与感染的关系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31例患者烧伤总面积 (TBSA)≥ 30 % ,其中 3例患者于伤后第 1天死亡。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相点 (伤后 1、3、5、7、14、2 1、2 8和 35d)以及感染患者和死亡患者血中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进行检测 ;对照组为 2 5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烧伤患者血中sICAM- 1和sVCAM - 1水平分别于伤后 3d和 5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35d和 2 1d(P <0 0 5~ 0 0 1)。伤后 14d ,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达峰值 ,较伤后 1d和 7d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5~ 0 0 1)。感染组血清sICAM - 1和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0 0 5 )。与对照组及伤后第 1天比较 ,死亡组患者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呈显著性升高。患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与TBSA和Ⅲ度BSA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sICAM - 1水平与sVCAM - 1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烧伤可促进可溶性黏附分子的生成 ,并与烧伤严重程度和伤后感染密切相关。
- 陈晓东王顺宾江琼吴伯瑜
- 关键词:烧伤可溶性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芦荟粗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研究芦荟粗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内Ca^2+水平及细胞LDH漏出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75, 150, 300, 600, 1 200 mg ·L^-1)芦荟粗多糖作用于表皮细胞,观察计算生长曲线和细胞增殖指数,并测定细胞内Ca^2+水平和LDH漏出率。结果 芦荟粗多糖组表皮细胞培养2 d后增殖速度明显增快,d 3~5细胞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上升。与对照组比较,600和1 200 mg·L^-1芦荟粗多糖组表皮细胞内Ca^2+水平升高(P〈0.05),而这两组LDH漏出率则下降(P〈0.05)。结论 芦荟粗多糖具有促进体外表皮细胞增殖和保护表皮细胞的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Ca^2+来发挥其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 陈晓东吴伯瑜江琼林新华黄丽英王中成
- 关键词:表皮细胞增殖细胞内钙离子乳酸脱氢酶
- 严重烧伤患者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后血清IL 18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感染的关系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烧伤患者血中IL 18的水平。结果 烧伤后患者血清IL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感染组患者IL 18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 (P <0 .0 1~ 0 .0 5 ) ;伤后第 1天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烧伤总面积 (TB SA)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烧伤能增强机体表达IL 18,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 陈晓东王顺宾吴伯瑜江琼黄明翔
- 关键词:烧伤IL-18ELISA法动态检测
- 芦荟粗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芦荟粗多糖对体外培养人表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在芦荟粗多糖(75、150、300、600、1200 μg/ml)的作用下,光镜观察表皮细胞形态及细胞融合时间,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MTT法以及[3H]-TdR渗入量观察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芦荟粗多糖作用后表皮细胞形态学变化不明显,但芦荟粗多糖组细胞融合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300、1200 μg/ml芦荟粗多糖组的细胞核内以常染色质为主,而对照组与 75μg/ml芦荟粗多糖组则以异染色质为主;从生长曲线上看,芦荟粗多糖作用2 d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快; [3H]-TdR渗入量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上升(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显著性减少,G2/M期和S期细胞所占百分率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芦荟粗多糖可通过影响表皮细胞的DNA合成及细胞周期来促进细胞增殖。
- 陈晓东江琼吴伯瑜王顺宾黄丽英王中成
- 关键词:芦荟粗多糖表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芦荟防疤烧伤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制备芦荟防疤烧伤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库拉索芦荟凝胶冻干粉、冰片、十六醇、凡士林、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尼泊金乙酯、蒸馏水制备膏剂;以纸色谱法对芦荟防疤烧伤膏中芦荟凝胶多糖进行定性鉴别,利用1%香草醛硫酸与龙脑和异龙脑发生显色反应鉴别其中的冰片,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芦荟凝胶多糖的含量。结果本品为易涂展、有轻微油腻气味的乳白色软膏;上述方法可鉴别出芦荟凝胶多糖、冰片;芦荟凝胶多糖检测浓度在0.02~0.2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6.3%(RSD=2.5%)。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 姚宏孙媛媛林新华陈敬华蔡瑞红陈晓东
- 烧伤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分别对145例烧伤患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和血清中HCMV-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烧伤患者HCMVDNA阳性率为61.38%,正常对照组为29.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烧伤总面积(TBSA)≥30%患者阳性率为73.13%,显著高于TBSA<30%患者51.28%(P<0.05);小儿烧伤组阳性率为78.79%显著高于成人烧伤组56.25%(P<0.05)。同时,烧伤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10.34%,在PCR检测阳性89例患者中有15例HCMV-IgM为阳性。结论:烧伤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尤其以大面积烧伤患者更甚,在临床上应引起广泛重视。
- 陈晓东黄逢元陈舜吴伯瑜
- 关键词:烧伤人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sFasL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 sFasL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 (TBSA) >30 %患者 2 8例 ,健康志愿者 4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 (伤后 1、 3、 5、 7、 14、 2 1、 2 8和 35d)测定患者血中内毒素、细胞因子 (TNF α、IL 1β、IL 6、IL 8、IL 12和IL 18)、可溶性粘附分子 (ICAM 1和VCAM 1)以及sFas sFasL的水平。按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三组 :A组 ,脂多糖 (LPS)为 0~ 0 2 0 0U ml;B组 ,LPS为 0 2 0 0~ 0 4 0 0EU ml;C组 ,LPS >0 4 0 0EU ml。结果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B组和C组的TNF α、IL 1β、IL 6、IL 8、IL 18和ICAM 1水平在不同时相点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5~ 0 0 1) ;而B组和C组患者血中VCAM 1和sFas sFasL水平在部分时相点呈升高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B组和C组患者血中IL 12水平在烧伤早期呈下降的趋势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但在烧伤中后期则呈上升趋势 ;血浆LPS主要与血清中TNF、IL 1β、IL 6、IL 8、IL 1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0 0 1)。结论 烧伤后内毒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细胞因子。
- 陈晓东王顺宾江琼吴伯瑜
- 关键词:内毒素严重烧伤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SFAS/SFASL
- 两种抗生素联用对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大鼠血液内毒素及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体外实验表明,与使用单一抗生素比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更少。本研究拟观察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内毒素及γ干扰素释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 王顺宾陈晓东江琼吴英钦吴伯瑜
- 关键词:干扰素水平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并发
- 严重烧伤患者抗生素治疗时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抗生素治疗过程中,严重烧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患者,分别应用临床上常见抗生素[分为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亚胺培南)组]常规治疗。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抗生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组患者给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头孢哌酮组先升高后下降,用药后第1、2天明显高于第3、5、7天(P〈0.05),同时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组(P〈0.05)。头孢他啶组用药后第5天内毒素水平达高峰(0.398±0.172)EU/mL,明显高于用药前[(0.251±0.142)EU/mL,P〈0.05],也明显高于奈替米星组、头孢哌酮组和亚胺培南组(P〈0.05)。亚胺培南组用药后第1、2天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结论不同抗生素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可诱导不等量的内毒素释放,临床用药应注意药物本身对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 王顺宾陈晓东吴伯瑜江琼杨际慧
- 关键词:烧伤抗菌药内毒素类
- 毛冬青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FGF、GAP-43的表达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I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FGF、GAP-43表达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神经保护的机制。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于脑缺血前及再灌注后给予腹腔注射IA(20和40 mg·kg-1)至3、7、14及28天(1次/天),以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l和TUNEL染色法观察不同时段缺血区周边组织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FGF、GAP-43的表达和神经元的再生。IA干预后,大鼠NS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天和7天),TUNEL阳性神经元减少(3天),Nissl阳性神经元增多(3天),治疗组各时段bFGF、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缺血周边区皮层有神经元再生,表现为Brdu/NeuN共表达;IA处理后Brdu/NeuN双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加,以40 mg·kg-1剂量组最为显著。IA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区周边组织神经元凋亡,促进bFGF、GAP-43的表达和神经元再生有关。
- 郑关毅石旺清陈晓东朱元贵张静江琼
- 关键词:毛冬青甲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再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生长相关蛋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