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 作品数:17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33例,腺鳞癌1例,腺癌1例,患者术前均接受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检查,根据影像结果明确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及最小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前磁共振检查发现短径超过0.8cm盆腔淋巴结95个,其中明确淋巴结转移108个,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性淋巴结T2信号强度略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平均ADC值以及最小ADC值均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联合高分辨磁共振T2WI成像能够清晰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在鉴别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准确性较高,同时可通过对淋巴结ADC值的定量分析预测宫颈癌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王志涛 杨耀文 杨尧华 黑静雅 赵建国 李文玲 葸燕燕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合成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预测弥漫性胶质瘤分级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合成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对弥漫性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颅脑合成MRI和3D-ASL成像的66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4~76岁,分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25例(WHO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组41例(WHOⅢ、Ⅳ级)。利用GE ADW4.7后处理软件测量肿瘤实质部分T_(1)、T_(2)、质子密度(PD)、脑血流量(CBF)。术后病理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标记指数(Ki-67 L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GG组与LGG组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_(1)、PD、CBF和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参数与Ki-67 LI的相关性。结果HGG组T_(1)[(1573±173)ms]、PD[(86.2±2.4)pu]、CBF[(129±48)ml·100 g^(-1)·min^(-1)]均高于LGG组[分别为(1376±134)ms、(83.0±2.5)pu、(77±49)ml·100 g^(-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6、-5.08、-4.24,P<0.01)。ROC显示T_(1)、PD、CBF鉴别HGG与L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3、0.777。多参数分析中,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100%。在LGG和HGG组中,T_(1)、T_(2)、PD、CBF与Ki-67 LI无相关性;整体胶质瘤患者中,T_(1)、PD、CBF与Ki-67 LI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94、0.411、0.406,P<0.01);T_(2)与Ki-67 LI无相关性(r=-0.100,P=0.423)。结论合成MRI和3D-ASL可无创评估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并预测Ki-67 LI,其中T_(1)和PD是较好的影像学新指标。 葛鑫 孙胜玉 刘文潇 赵建国 申颖 吕瑞瑞 黄雪莹 王晓东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血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血流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37例行上腹部CT灌注扫描的肝硬化住院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4例、Child-pugh C级8例;12例因其他疾病(无肝病史)行上腹部灌注增强检查结果为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GE AW 4.3工作站分别测量HBF、HBV、MTT、HAF、HAP、PVP值,分析比较肝脏灌注参数在正常肝脏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差别,以及各级之间的差别。结果肝右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及PVP值均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MTT值对照组低于Child B、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与对照组、Child A、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内叶灌注参数比较,对照组HBF、HBV值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BV值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HAF值在Child C级高于Child A、B级及对照组(P<0.05)。HAP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级,且Child A级高于Child C级(P<0.05);PVP值在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左外叶灌注参数比较,BF值对照组高于Child B、C(P<0.05)。BV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HAP值及PVP值对照组高于肝硬化各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肝硬化血流状态,是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贾晶 李晓军 陈勇 冀鑫 尹姬 朱凯 张伟 赵建国 王爱军 高知玲关键词:肝硬化 肝脏灌注成像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常规MRI序列和SWI序列扫描,其中6例同时行MRA检查,对常规MRI序列及SWI序列显示的CA病灶的大小及数量进行比较。结果常规MRI序列上显示18个病灶,其中>1.0cm的11个病灶,0.5~1.0cm的6个病灶,<0.5cm的1个病灶,未发现CA病灶周围有伴随的脑静脉畸形;SWI序列上显示25个病灶,其中>1.0cm的12个病灶,0.5~1.0cm的7个病灶,<0.5cm的6个病灶,其中3例CA病灶周围显示有伴随的脑静脉畸形。结论 SWI序列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明显多于常规MRI序列,可显示常规MR检查不易发现的微小病灶及伴随的脑静脉畸形。 孟淑萍 郭丽君 王霈 陈兵 朱凯 赵建国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磁敏感成像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大脑初级运动皮层区附近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术前对30例近中央前回区的肿瘤患者术前行DTI检查,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DTT图像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20例,发生浸润、破坏者10例。结论:DTT能够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分布、走行及与病变的关系,对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中对白质纤维束的保护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黄雪莹 詹茸婷 孙胜玉 和鸿 赵建国 马辉 张涛 王晓东 郭玉林 夏鹤春关键词:脑肿瘤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肌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成像(DSC-PWI)在原发性肌骨肿瘤(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PMST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常规MRI及DSC-PWI检查。分析肿瘤感兴趣区(RO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负性强化积分(NEI)、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M)、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等灌注参数。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TIC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类型。良、恶性肿瘤组间灌注参数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最佳参数及阈值。结果 65例PMST TIC分布类型:良性肿瘤Ⅰ型24例,Ⅱ型11例,Ⅲ型2例,Ⅳ型1例。恶性肿瘤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Ⅳ型16例,良恶性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Ⅲ、Ⅳ型作为恶性肿瘤判定标准,则TI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4.6%,准确性92.3%。灌注参数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NEI、MSD、MS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9、0.841、0.798。MTE、T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I 35.96作为判定良恶性的最佳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84.6%、83.8%。结论 DSC-PWI TIC类型结合灌注参数(NEI、MSD、MSI)有利于提高PMST良恶性鉴别诊断率,其中以TIC诊断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最高,灌注参数NEI敏感性最高。 王砚亮 崔君 李莉 卞益同 白峥嵘 马烨 王爱军 朱凯 赵建国 张伟 金国宏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灌注 集成磁共振成像在轻微型肝性脑病临床应用中的初探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对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脑实质内特定区域弛豫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定量检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并根据神经精神量表筛选出MHE患者23名为MHE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扫描仪上行SyMRI扫描,选取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背侧丘脑及额叶白质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测量T1、T2及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观察者间数据测量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MHE组及HC组T1、T2及PD值进行比较并统计其在两组间的差异及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对脑实质各ROI的T1、T2及PD值测量的一致性较好,ICC值分别为0.863、0.822、0.816。除双侧额叶白质外,MHE组较HC组部分亚区T1、T2及PD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值中双侧壳核、右侧苍白球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值中右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及左侧苍白球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值中右侧壳核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C组相比,MHE组双侧额叶T1值及PD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叶的PD值诊断效能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SyMRI对MHE患者各脑区弛豫值具有较好的定量能力,其T1、T2及PD值在检出MHE患者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刘文潇 党佩 杨旭宏 王明磊 赵建国 葛鑫 吕瑞瑞 雍鹏 王晓东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 质子密度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CST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CST,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和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种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CST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P<0.05)。结论:DTI能够明确CST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CST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王明磊 夏新舍 赵超云 郭艳红 赵建国 马辉 王晓东 夏鹤春关键词:脑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皮质脊髓束 剂量学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及其纤维束成像在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成像(DTT)中的主要特征及其量化分析。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对临床确诊的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扫描,选取MS病灶区域,即丘脑、内囊、胼胝体、半卵圆中心及顶叶典型病灶45处(丘脑5、内囊8、胼胝体10、半卵圆中心12、顶叶10);病灶旁正常脑白质部位(NAWM)以及健康志愿者与MS病灶相同部位作为感兴趣区,测量扩散张量参数值-FA值、ADC值及MD值,并对以上3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病灶FA平均值0.29±0.10,ADC平均值(1.03±0.12)×10-9mm2·s-1,MD平均值(1.01±0.12)×10-9mm2·s-1;NAWM FA平均值0.35±0.19,ADC平均值(0.85±0.01)×10-9mm2·s-1,MD平均值(0.89±0.13)×10-9mm2·s-1;健康自愿者FA平均值0.50±0.05,ADC平均值(0.72±0.04)×10-9mm2·s-1,MD平均值(0.73±0.04)×10-9mm2·s-1。MS组、NAWM组、健康志愿者组3组在丘脑和内囊2个部位上的MD、FA、ADC值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胼胝体、半卵圆中心、顶叶上的MD、FA、ADC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及DTT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标。 金国宏 徐镇 魏璇 朱凯 张伟 赵建国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扩散磁共振成像 脑胶质瘤术后IMRT中弥散张量成像示踪视觉通路纤维束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索弥散张量成像( DTI)示踪视觉通路纤维束融入放疗定位CT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间本院收的31例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行放疗定位CT、常规平扫或增强MR及DTI检查。将获取的视觉通路纤维束DTI图像与3DT1解剖图像融合,导入TPS。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将整体视觉通路纤维束作为OAR进行剂量保护方案和未考虑保护的常规方案。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结果两种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照射剂量及常规OAR保护情况下,PTV的CI、HI均相近(P=0.875、0.597)。保护性放疗方案患者患侧视束Dmax、Dmean分别降低至9.01%、9.05%,健侧17.96%、15.52%;患侧视辐射纤维束Dmax、Dmean分别降低至5.37%、5.48%,健侧12.89%、11.21%(所有P=0.000)。结论利用DTI显示视觉通路纤维束融入放疗定位CT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可减少整体视觉通路纤维束的辐射剂量,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放疗后发生视觉功能障碍的风险。 赵超云 王明磊 夏新舍 郭艳红 刘子姗 孙胜玉 赵建国 马辉 王晓东 夏鹤春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调强放射疗法 危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