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茂生

作品数:40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文学伦理学
  • 13篇伦理学批评
  • 12篇文学伦理学批...
  • 10篇伦理
  • 8篇道德
  • 7篇唯美
  • 7篇唯美主义
  • 7篇文学
  • 5篇萧伯纳
  • 4篇艺术
  • 4篇文学研究
  • 3篇叙事
  • 3篇诗歌
  • 3篇戏剧
  • 3篇伦理身份
  • 3篇《道连·葛雷...
  • 2篇艺术创新
  • 2篇英国文学
  • 2篇莎乐美
  • 2篇主题

机构

  • 31篇江西师范大学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作者

  • 39篇刘茂生
  • 3篇王英
  • 2篇方红
  • 2篇肖惠荣
  • 2篇聂珍钊
  • 1篇程小玲
  • 1篇王晓兰
  • 1篇蓝云春
  • 1篇张连桥
  • 1篇葛桂录
  • 1篇刘甜
  • 1篇胡旦
  • 1篇刘建福
  • 1篇陈琴
  • 1篇刘文洁
  • 1篇潘晓燕

传媒

  • 16篇外国文学研究
  • 6篇世界文学评论...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江西广播电视...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4年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国际合作与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以开放的胸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与合作,在展现中国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文学伦理学批评方作为中国本土学者所倡导的批评方法,在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一批评方法也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并参与建构。
刘茂生张连桥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学术界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学术界
E.A.罗宾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与艺术创新——以《理查·科里》和《弥尼沃·切维》为例
E.A.罗宾逊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重要的诗人之一,批评家一般认为他只是使用了当时的诗歌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实际上,他在诗歌写作中既坚持了美国诗歌的传统,又遵循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原则。本文以他的短诗《理查·科里》和《弥尼沃...
刘茂生
关键词:诗歌主题艺术创新
中日文学关系研究的新突破——评《选择·接受·转化》
2003年
刘茂生
关键词:中日文学亚洲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中西文学日本化西方文学
《理想丈夫》中的政治伦理与家庭和谐被引量:2
2009年
王尔德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已放弃了他所坚守的唯美主义艺术原则,逐步走向关注社会、关注道德的现实主义艺术,涉及了婚姻、家庭、政治等。在结构相对复杂的《理想丈夫》一剧中,王尔德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段呈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内涵,多种伦理情感交织在一起,从而推动着剧情的展开。剧中所表达的种种伦理情感,概括起来就是:坚持正义的政治伦理,以爱为基础的家庭伦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以善、恶、美、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伦理。
刘茂生
关键词:道德政治伦理宽容
《莫斯卡特一家》中的空间性及其伦理意识
2015年
小说《莫斯卡特一家》讲述了犹太青年阿萨从偏远的小镇辗转至大都市谋求新生活的故事。文章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及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阐述了主人公阿萨从闭塞乡村到喧嚣都市、再从喧嚣都市退守避世书房的失败人生经历,认为主人公的生活空间与其伦理追求息息相关,空间的转换昭示着主人公伦理意识的蜕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阿萨的伦理迷失不仅是个人梦想的破灭,对于具有相对独立伦理体系的犹太群体来说,这种迷失更是犹太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逃避的悲哀和无奈。
王英刘茂生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王尔德童话的道德阐释:以《快乐王子》为例被引量:12
2007年
王尔德认为,艺术要与道德分开,并把这看成他的唯美主义艺术的基本主张。尽管他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按照自己的唯美主义原则塑造艺术形象,但是,即使那些所谓的唯美形象,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的道德现实。其实,王尔德企图通过艺术手段把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从道德现实中脱离出来,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对道德有深切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他塑造的唯美艺术形象也违背其意愿地有着道德的前提。正是这一点,说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主张只能是一种艺术理想而无法在艺术创作中真正实现。王尔德按照唯美主义艺术原则创作的并不是超越道德现实的童话形象,他塑造的童话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现实道德基础,而且其艺术美也同道德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童话中,尽管王尔德一再坚持唯美主义的创作主张,但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否定了他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艺术理想。
刘茂生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道德
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的创新与突破——兼评聂珍钊教授《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2015年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刘茂生蓝云春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道德教诲与伦理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萧伯纳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华伦夫人的职业》生动地描绘了经营不正当行当的华伦夫人与女儿薇薇之间由于社会黑暗造成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母女俩关系恶化并分道扬镳的场面,从而揭示了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本文将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回到亲情破灭事件的"伦理环境",分析剧中人物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混乱",以期更好地剖析剧中和谐家庭伦理关系难以形成的根源。
刘茂生胡旦
关键词:《华伦夫人的职业》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身份
奥斯卡·王尔德与中国文化被引量:20
2004年
1 9世纪后期王尔德对庄子思想的吸纳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它标志着庄子思想与西方知识阶层开始在精神深处进行对话。王尔德没有停留于对庄子思想的表面认同 ,而是心契于庄子“无为”思想这一神髓 ,将之运用于社会批评与文艺批评 ,成为一种新的思想准的。正是依循庄子对人类文明以及社会批评的思路 ,王尔德自己的价值判断才变得更加清晰坚定。
葛桂录刘茂生
关键词:社会批评庄子思想文艺批评知识阶层吸纳
《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2015年
美国作家艾·巴·辛格的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从多方面展现了19世纪初期,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的碰撞下,犹太人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凸显了伦理在犹太人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探讨了主人公阿萨从传统犹太伦理观中渐渐迷失的过程,他抛却正统犹太伦理思想;在重塑新的理性世俗伦理观的种种尝试下,一步步背离弥赛亚,最终沦陷在新旧伦理规约中而无法自拔。由于不断挑战伦理秩序,阿萨两次婚姻破裂、家庭身份缺失、社会身份持续错位,直至临近死亡。这一伦理悲剧渲染了伦理的力量,从而告诫世人任何破坏伦理秩序和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必将遭受严厉的惩罚,背负无法挽回的代价。主人公阿萨在新旧伦理观支配下的矛盾情感和游移不定的道德立场,进一步揭示了其无视伦理秩序导致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最终结局,更是犹太民族在传统伦理观遭到摒弃、新的伦理观尚未明晰确立的这一时期不可避免的困境。
刘茂生王英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