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社会救助
  • 6篇救助
  • 6篇福利
  • 5篇社会保障
  • 3篇演进
  • 3篇社会风险
  • 3篇会风
  • 2篇人力资本
  • 2篇人力资本建设
  • 2篇社会
  • 2篇失业
  • 2篇内需
  • 2篇权利
  • 2篇权利视角
  • 2篇资本
  • 2篇最低生活保障
  • 2篇更替
  • 2篇公共福利
  • 2篇公民
  • 2篇公民权

机构

  • 25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刘旭东
  • 1篇李坚
  • 1篇曲绍旭
  • 1篇李莹
  • 1篇冯晓旭

传媒

  • 4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学术界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科学.经济....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理论界
  • 1篇中国社会保障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 1篇管理观察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失业治理对策中的悖论及反思被引量:5
2007年
面对我国空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界提出了各种失业治理对策,各级政府为实施这些对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研究发现,各种对策的提出都有与之相悖的论说存在,每一项治理对策产生的正效应,总有一种负效应与之相对,从而相互抵消,似乎在就业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平衡关系。这种情况的存在与中国的国情和产业转换背景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提高购买力来推动最终消费,进而增加就业是重要的措施,但购买力的真正提高有赖于发展公共福利,这或许是我们过去忽视的然而可能是走出这种悖论的有效途径。
刘旭东
关键词:失业治理扩大内需公共福利
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津贴制度的思考被引量:8
2007年
大学生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失业不同于一般群体的失业,他们是一种高知识、高成本、高预期、高动能群体的失业,因此,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不同。同时,他们又没有一般失业群体的职业经历,在纳入现行的保障体制中时,存在制度障碍。学者们提出了“一般救济说”“特殊救助说”“失业保险说”“社会津贴说”,等等。相较而言,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津贴制度比较符合我国现实状况,失业救助津贴应划分出不同的标准,即就业促进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资金来源从财政拨付中解决,中央和地方应采取分担制。
刘旭东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失业保障就业促进
收入风险更替与社会保障的重心转移被引量:1
2007年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分担公民收入风险的保护机制,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不同时期的风险侧重点不同,因而社会保障的重心也发生着历史性和阶段性的转移。这种转移过程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升级和创新,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保障的职能发生改变,从最初的工具性职能,经由权利性职能,最终上升到人力资本建设职能,从而实现了社会保障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最高原则。
刘旭东
关键词:人力资本建设
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拉动
2004年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类发展出现诸多困境: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增长放缓、就业困难。因而,改变旧的增长方式,建立新的增长方式就成为一种时代的客观要求。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增长方式,不仅能够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还能对就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其所增加的新的生产链条和劳动性质也正好符合我国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为解决我国现存的就业难题开辟了新的渠道。
刘旭东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再生
积极福利的理念及体系建构被引量:2
2005年
福利国家制度在历史上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危机,因而受到了新保守主义的批判。我国在自己的福利体系建构中,要汲取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以推动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积极福利体系。
刘旭东
关键词:新保守主义自我实现积极福利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与我国现实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我国社会现阶段已经进入风险高发期,风险预警和控制愈加受到重视。本文选择了九大预警指标,并专门研究了这些指标的警戒线,这九大指标是:贫富差距、失业率、犯罪率、腐败案件发案率、通货膨胀率、群众上访率、贫困线以下人口数、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率、最低保障覆盖率。通过指标警戒线与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对比发现,我国社会存在着系统性风险,风险的主要来源是社会分化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公共投入,提高最低保障平台,严厉打击腐败和犯罪,完善公共管理,是今后风险控制的首要关注点。
刘旭东
关键词:社会风险风险预警警戒线社会分化
国民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思考被引量:11
2008年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中国的社会保护制度也面临着战略性的转型,即由补缺型保障模式转向适度普惠型保障模式,而这种转型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都已具备。适度普惠型保障是全民性的福利改善,现阶段应实现低保制度由生存保障上升为发展保障,社会保险由体制性保险扩展为国民保险,社会福利由特殊群体福利转变为公共福利,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刘旭东
关键词:公共福利
从西方福利模式转换看金融危机被引量:3
2009年
当今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与福利模式转换的若干联系。西方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变革中,从财政性福利转变到信贷性福利,形成了一种西方社会特有的消费模式和文化模式,由此奠定了西方国家经济运行高层面的结构。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虚拟有效需求基础上的,本身就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而这一切的根本性原因毫无疑问地归咎于资本的本性。这次危机为我国福利建设提供了借鉴和警示,要求发挥国家的作用,对资本进行约束并使其服从社会宗旨。
刘旭东
关键词:金融危机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被引量:7
2007年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由最初的救急型举措经由道义性扶贫,最后达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扩展进而实现全社会的最低保障。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背后,反映着社会理念和制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为构筑国民公平底线,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稳定百姓预期,消除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共享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刘旭东
关键词:社会救助
社区建设“沈阳模式”的反思
<正> 现阶段我国城市普遍开展的社区组织建设,作为城市基础结构再造和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深化的形势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显。各地基于自身情况,摸索出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建设路径,创造出...
李坚刘旭东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