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平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 ̄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 冯文峰漆松涛黄胜平黄理金
- 关键词:动脉瘤
-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的思路探讨
- 2007年
-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笔者就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并发症加以浅述,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介入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 付于黄培新黄胜平张新春黄燕蔡业峰
- 关键词: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中医药干预
- 症状性颅内动脉分支狭窄血管内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2
- 2008年
- 白小欣黄胜平李铁林林浩罗望池李雪莲朱文燕蔡业峰黄燕
-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 黄培新教授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枢性发热经验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中枢性发热是重症脑病常见的一个伴随症状,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黄培新教授提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提出了和解少阳、通腑泄热的治疗大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 张燕婷黄胜平李颖彬蔡军林浩黎劭学黄培新
- 关键词:中枢性发热中医药疗法大柴胡汤
- 三维TOF法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报告
- 1995年
- 三维TOF法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初步报告方陆雄,任文德,彭林,黄胜平,刘承勇磁共振血流成像(Magneticrosonaceangiography,MRA)能清楚地显示脑Willis动脉环和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特别适合于颅内动脉瘤的检查...
- 方陆雄任文德彭林黄胜平刘承勇
- 关键词:脑肿瘤动脉瘤NMR
- 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意义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间特点以指导防治。方法:采集患者具体发病日期及其对应节气以及患者在24h内发病时间点及对应12时辰。结果:24节气秋分20例(7%),寒露19例(6.6%),立冬16例(5.6%),大雪15例(5.2%),大寒13例(4.5%),从立秋至大寒之间与立春至处暑比较,前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十二天干:巳时33例(14.2%),申时29例(12.4%),辰时26例(11.2%),酉时24例(10.3%)最低为寅时5例(2.1%),与12经脉子午流注图对应发现发病率最高的两个时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风、寒、燥邪可以导致aSAH发病率的显著增加,可考虑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aSAH。
- 马朝晖李贵福黄胜平张迎光罗望池尤劲松朱吉祥黄燕李铁林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中医
- 颈内动脉颅外段异常分支一例
- 2006年
- 患者 男,72岁,因右侧肢体乏力2年,加重3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于2005年6月12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 罗望池张迎光黄胜平白小欣蔡业峰
- 关键词:颈内动脉颅外段肢体肌力肢体乏力高血压史体格检查
- 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1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接受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有14例(78%),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3%,出血率为16%,死亡率为11%,致残率为11%。结论:局部动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治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安全性和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 白小欣黄胜平蔡业峰李铁林林浩罗望池李雪莲朱文燕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介入中医药
- 球囊闭塞试验的适应证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被引量:9
- 2011年
- 颈内动脉自身血管性病变或邻近占位性病变术中常需临时或永久性闭塞颈内动脉.其闭塞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变化十分复杂,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颅内血管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因此明确侧支循环及靶血管灌注区的血流代偿情况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球囊闭塞试验(ballon occlusion test,BOT)是一种经皮经血管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以评估脑血管代偿供血能力的技术,由Serbinenko于1974年首次报道[1],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定位明确、操作简便、测量直观、结果可靠,被广泛用于评价颅内侧支循环.本文针对球囊闭塞试验适应证的选择、结果判定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加以综述.
- 黎劭学陈锦华黄胜平
- 关键词:相关并发症适应证颅内侧支循环血管性病变颈内动脉
- 新型3维弹簧圈蓝筐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
- 目的:分析各种新型3D弹簧圈篮框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优缺点。
方法:采用电解可脱3D弹簧圈篮框技术对58例宽颈动脉瘤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水解成篮形弹簧圈栓搴18例宽颈动脉瘤,将微导管放入动脉瘤囊后,首先将一合适的...
- 李贵福黄胜平李铁林蔡业峰朱吉祥张迎光白小欣朱文燕
- 关键词: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介入治疗弹簧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