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林
-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Ⅳ型胶原在贲门癌自体荧光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 背景和目的 随着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LIF)光谱和图像技术广泛的应用研究,它逐渐成为了一种很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组织病理诊断的新工具。其原理主要是组织内的荧光...
- 陈胜林
- 关键词:自体荧光贲门癌荧光物质
- 文献传递
- 胃肠肿瘤自体荧光诊断及物质来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胃肠道的固有荧光,从而早期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本文对诱导荧光技术的原理、胃肠道肿瘤固有荧光的常见物质来源作一综述。
- 陈胜林李威
- 关键词:自体荧光荧光诊断胃肠肿瘤
- 回肠恶性间质瘤1例
- 2006年
- 陈胜林李威曾永明陈广灿
- 关键词:小肠恶性间质瘤外科手术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增殖、迁移方面的影响和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和L02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GSK3β、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用浓度100ng/ml的Wnt3α和20 ng/ml的DKK1处理,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HepG2的迁移情况。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02相比,HepG2细胞高表达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低表达GSK3β。Wnt3α能够显著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而DKK1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与Wnt3α组相比,DKK1处理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68.6±0.5)%VS(47.5±1.5)%(P<0.01),而S期细胞比例减少(17.4±0.5)%VS(28.6±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说明,Wnt3α提高了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水平,抑制了GSK3β的表达,而DKK1抑制了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迁移实验透膜细胞数对照组为(176.40±12.98)、Wnt3α组为(238.20±18.38)、DKK1组为(110.40±9.46),P<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方面起重要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 李伟谢肖俊陈胜林李界明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荧光抗体技术
- C-erBb-2、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C-erBb-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寻找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erBb-2、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0%,(48/80)和56.2%(45/80)。②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MMP-9阳性率分别为75.0%(30/40)、72.5%(29/4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erBb-2、MMP-9阳性率45%(18/30)、40.0%(16/40),(P<0.05);③二者共同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高于二者均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26.3%(5/19),(P<0.05),④C-erBb-2、MMP-9联合表达存在意义,且为正相关(r=0.257,P<0.05)。⑤C-erBb-2、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性别、年龄、浸润层次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有关。结论:C-erBb-2、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检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 潘亿文何娟陈胜林侯国庆李威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C-ERBB-2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化
- Ⅳ型胶原在贲门癌自体荧光诊断中的意义
- 背景和目的: 随着激光诱发自体荧光(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LIF)光谱和图像技术广泛的应用研究,它逐渐成为了一种很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组织病理诊断的新工具。其原理主要是组织内的荧光团吸...
- 陈胜林
-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胶原蛋白
- 文献传递
- 胃癌肝转移31例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胃癌338例中伴肝转移的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施行同时性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切除组)的19例和仅行胃癌根治术而未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未切除组)的12例的术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全组除1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30例均获得随访。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4.4%和33.3%;未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0.0%,3年及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组病例中有68.4%在肿瘤和周围肝组织间形成纤维假膜。结论假包膜形成是有利的预后因素。对于胃癌肝转移病人,特别是有假包膜形成者采用外科治疗预后更好。
- 陈胜林王兵余水平汪栋宇莫伟民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肝外科手术预后
- Ⅳ型胶原在贲门癌自体荧光诊断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比较胃底贲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差异,分析胃底贲门组织癌变后Ⅲ、Ⅳ型胶原蛋白分布的改变对组织的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Ⅲ、Ⅳ型胶原在16例贲门癌病人正常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Ⅲ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细胞外间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而Ⅲ型胶原在癌间质中的抗体阳性反应较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或还稍有增强;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贲门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内Ⅳ型胶原比正常组织显著减少,而Ⅲ型胶原减少不明显;Ⅳ型胶原可能是胃底贲门黏膜细胞外基质自体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细胞外基质中Ⅳ型胶原的降解可能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李威陈胜林曾永明陈君填郭毓文李欣欣
- 关键词:胃肿瘤荧光免疫测定
- 对比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应用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介入栓塞方案对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肝段或联合肝段、肝叶或者半肝切除方式对手术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手术组患者肝癌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7%)明显优于介入组(总有效率72.1%);治疗结束1年后肝癌复发率(20.9%)明显低于介入组(48.8%);3年内患者存活率(74.4%)明显高于介入组(53.5%);住院治疗时间(9.14±1.82)d略长于介入组(7.83±1.35)d。结论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患有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陈胜林方建林夏伟
- 关键词: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胆石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联合组,平均每组38例。微创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胆石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微创组;并发症和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微创组。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胆石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陈胜林严江古松刚梁家宏陈灿坚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