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原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陶渊明
  • 4篇魏晋
  • 3篇新语
  • 3篇世说新语
  • 3篇魏晋风度
  • 3篇风度
  • 3篇《世说新语》
  • 2篇农民
  • 2篇小说
  • 1篇大学文科
  • 1篇代文
  • 1篇玄学
  • 1篇造化
  • 1篇政治小说
  • 1篇中国古代小说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审美

机构

  • 11篇兰州师范高等...

作者

  • 11篇高原

传媒

  • 4篇甘肃高师学报
  • 3篇中国古代小说...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说中的“绝句”——论“诗化小说”《世说新语》的审美特性被引量:1
2005年
"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这是现代作家废名的创作自许,而他的"诗化小说"亦足以彪炳后世无疑。但稽之历史,则废名似乎还难以领"鲜"一步。如果我们不纠缠时间序列上的先后问题,说编纂于南朝的《世说新语》也曾"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那我们的意思显然不是强词夺理于在先的《世说新语》曾效法在后的"唐人绝句",而只是想指出它们在某种民族文化品格上的血脉贯通而已。
高原
关键词:诗化小说《世说新语》审美特性废名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戏剧研究
论深度安足的陶渊明——兼疑陶渊明“固穷”、“安贫”乃“纯粹儒家思想”
2003年
陶渊明的全部伟大从“肯脱青衫伴耦耕”的“安贫”与“固穷”开始。这种智者与强者的超绝作派既是他对儒家“安贫固穷”道德层面的继承 ,也是他基于自己对生活真正意义的卓越体验与领悟 ,更是他对道家所倡导的超越于道德之“善”的、为“真淳朴美”的生活境界而“安贫固穷”的进一步升华与现实地实现。这种获得精神上生态平衡的“有深度的安足”对人类摆脱因过多追求物质性生活所带来的困境具有永恒的启示作用 !
高原
关键词:陶渊明安贫乐道
让精神逍遥于高贵的维度——论大学文科教育的“精神贵族”性
2002年
“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精神上越走越窄。”复旦学者王晓明的这句断语可谓切中今天真正的时弊。我们社会精神上的贫困远甚于物质上的贫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很多 ,然而 ,最终可能主要还得靠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贵”起来 ,而这部分人又主要得靠大学这类文化重镇来培养。笔者将结合古今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强调一下大学文科教育其原初的定位 :“自由的艺术”之本质与培养“精神贵族”之目的 ,同时也探索一下“精神贵族”
高原
关键词:文科教育精神贫困人文精神
器范自然的“魏晋风度”——以《世说新语》为例
2005年
也正是在现代生活困境的映衬下,“魏晋风度”便以它那种“器范自然”、“师友造化”,即“模仿大自然豪华与严肃”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一种精神性的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价值与境界!“魏晋风度”不独为一种人的风度、文化的风度,也更是一种源于“天地境界”的大自然的风度,是我们民族与世俗、与物质拉开距离的风度!这种生活方式典型地代表了古代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方式。
高原
关键词:魏晋风度《世说新语》
器范自然 师友造化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人与自然一议
2003年
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功"而"彻底"地站在了自然的对面。同时现代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很难说就一定比古人绝对地高,特别在精神生活方面更是如此。不如古代人的原因恰恰在于现代人"成功"而"彻底"地活在自然之外。"回归自然"的呼声最内在地反映着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宿命,而正像鲍桑葵《美学史》所言:"人所以追求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感到他和自然分开了。
高原
关键词: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人格美刘孝标
“泛农民意识”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被引量:1
2004年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明清时期就已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忠义"说和"诲盗"说。当时也有少数人认为是为英雄豪杰立传,甚至有认为是"出于游戏"的。近代则有"倡民主、民权"的"政治小说"的提法。1949年以后,冯雪峰的"农民起义"说长期独占鳌头。至1975年伊永文提出"市民"说,之后更有人继续阐发为"为市井细民写心"说。自1979年起,"忠奸斗争"说开始在《水浒传》主题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新近出现的则是"反腐败"说。而今"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驳难和讨论。
高原
关键词:政治小说农民意识梁山好汉中国古代小说鲁智深小说史
论郭象“足性逍遥”
1999年
魏晋玄学时代的思想家郭象在其理论上提出的“足性逍遥”说,是一种带有多元性质的思想观念。它看到了人类想要超越、逍遥、自由的愿望,必须在世俗生活中才可能实现,并且唯有这样的超越才有意义。而陶渊明的出现,既一般地印证、又完美地发展了这一点,因为其“人生一一选译诗化”正体现了“人”类逍遥的最高境界的“性分”。
高原
关键词:郭象魏晋玄学
陶渊明·华严世界·菜根谈
2005年
结合佛教“华严世界”的说法与《菜根谈》的义理来阐述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最非凡的是他能对生活进行审美的“非功利的省视”,并用艺术的方式将这种“省视”升华为田园诗。陶渊明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怎样在极平凡的生活里看见其“华严”一面的智慧,而这是对生活有极高的觉解从而对生活保持超凡“激情”的人才会有的生活姿态。
高原
关键词:陶渊明
“泛农民趣味”的颂歌——从中西方社会文化形态之比较看《水浒传》主题被引量:3
2006年
《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文章”之下其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在表现对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思想意识与生活趣味的津津乐道和崇尚歌颂。这种主题定位将有效地解决那种传统的“多元”主题并陈所不能揭示出的《水浒传》主题的真正意旨与创作趣味问题。
高原
关键词:《水浒传》
痛苦化为美丽 绝望变成升华——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被引量:1
2004年
陶渊明在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以后 ,却达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幸福结局”。因为在他的田园耕读生活中 ,“绝望”变成了“升华”“痛苦”已化为“美丽 ,。而对陶渊明人生“幸福结局”的定位 ,其意义更在于可以较为充分与明确地揭示出他所最终选择的一种人生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双重永恒价值。
高原
关键词:陶渊明明人绝望田园升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