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辅助动脉化疗在肌层浸润性大体积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评估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经尿道手术在直径超过3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较大体积(直径〉3cm)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T2NoM。~T4。N。M。)采用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动脉化疗效果,分析肿瘤降期率、保留膀胱率、肿瘤复发率,Kaplar-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6例(92.9%)患者动脉化疗有效,肿瘤可见明显缩小,经3~5次动脉介入治疗后行经尿道切除术+膀胱灌注完成保留膀胱治疗;动脉化疗无效2例,立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6例完成保留膀胱治疗的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分期降低19例(73.1%),无变化为7例。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30.8%),其中,浅表性复发5例,局部浸润性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28例患者总体生存率:3年69%,5年62.1%。无肿瘤复发生存率:5年44.07%。最终25例患者得到保留膀胱(保留膀胱率89.3%)。结论直径〉3cm的较大体积浸润性膀胱肿瘤采用术前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可使肿瘤降期降级及体积缩小,有利于经尿道完全切除,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保留了膀胱,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不愿或不宜行膀胱全切的患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梁胜杰邹青松韩邦旻荆翌峰高原崔迪夏术阶
- 关键词:膀胱肿瘤新辅助动脉化疗保留膀胱
-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的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行LRP且随访超过1年的176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年龄57 ~81岁,平均67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2~29.3 μg/L,平均8.6 μg/L.记录围手术期数据.术后1、3、6、12个月分别随访患者的PSA水平、尿控情况、性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6例平均手术时间127 min,出血量120 ml,19例切缘阳性,3例淋巴结阳性.出现Clavien Ⅰ级并发症17例(9.7%),Ⅱ级并发症6例(3.4%),Ⅲ级并发症4例(2.3%),未出现Ⅳ、Ⅴ级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出现1例生化复发,术后第12个月3例生化复发.术后1、3、6、12个月完全尿失禁者分别为8例(4.5%)、5例(2.8%)、2例(1.1%)及2例(1.1%).19例保留性神经病例术后1、3、6、12个月勃起功能恢复者分别为3、5、5、6例.结论 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在并发症控制、尿控及性功能恢复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肿瘤控制结果同样令人满意.
- 高原韩邦旻赵炜阮渊蒋琪赵福军孙晓文邹青松姜辰一蒿魁元毛师魁夏术阶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腹腔镜
- 前列腺癌AR信号通路与可溶性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源性细胞)之间的动态、双向的作用调控着前列腺癌进展.在前列腺基质和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微环境中,包括大量可溶性细胞因子.一些可溶性细胞因子可以与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甚至可以在无雄激素刺激下激活雄激素受体.文章就可溶性细胞因子与AR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做简要综述.
- 邹青松梁胜杰高原韩邦旻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信号传导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是否立即辅助内分泌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是否立即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综合比较.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检索1990年至2013年相关文献.Jadad质量记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治疗组为前列腺癌术后立即给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为前列腺癌术后延迟给予或不给予内分泌治疗,Meta分析评价两组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5项研究入选,共49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88例,对照组287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7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P<0.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立即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但不能提高总体生存率.
- 高原韩邦旻梁胜杰邹青松夏术阶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META分析
- 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AR活性差异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年轻和老年前列腺外周带基质细胞AR活性差异及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 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基质细胞给予生理浓度10nM DHT刺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R转录活性差异,Elisa检测AR调控因子FGF-2,KGF,IGF-1分泌差异.CCK8检测与BPH-1及LNCaP共培养后BPH-1及LNCaP增殖情况.免疫组化,Q-PCR,Westernblot探究不同年龄前列腺基质细胞ARA55表达,慢病毒干扰ARA55,给予10nM DHT刺激,West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AR表达差异,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基质细胞AR转录活性差异,Elisa检测FGF-2,KGF,IGF-1分泌差异.CCK8检测阴性对照组(ARA55-sc)与干扰组(ARA55-sh)与BPH-1及LNCaP共培养后BPH-1及LNCaP增殖情况.结果 基质细胞给予10nM DHT刺激,老年基质细胞AR转录活性、AR调控细胞因子FGF-2,KGF,IGF-1及对上皮细胞(BPH-1、LNCaP)促增殖高于年轻人(P<0.05).老年基质细胞ARA55表达高于年轻人.干扰基质细胞ARA55后,不同年龄段基质细胞AR表达无差异,老年基质细胞ARA55-sh较ARA55-sc AR转录活性、AR调控细胞因子FGF-2,KGF,IGF-1分泌及对上皮细胞(BPH-1、LNCaP)促增殖降低(P<0.05),而年轻人基质细胞ARA55-sh与ARA55-sc无差异(P>0.05).结论 在10nM DHT刺激下,老年人基质细胞AR活性强于年轻人.老年基质细胞可能通过高表达ARA55增强AR转录活性和AR调控细胞因子分泌,促进BPH-1及LNCaP增殖.
- 邹青松梁胜杰高原毛师魁蒿魁元夏术阶韩邦旻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间质细胞细胞因子类
- 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前列腺基质细胞促进PC-3/BPH-1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 研究前列腺外周带强势基因LMO2对前列腺上皮细胞株PC-3、BPH-1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WPMY-1前列腺基质肌成纤维细胞株,试图建立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细胞株,将WPMY-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WPMY-1-LMO2,慢病毒Lenti6.3-LMO2-IRES2-EGFP转染WPMY-1细胞)、阴性对照组(WPMY-1-NC,慢病毒Lenti6.3空载体转染WPMY-1细胞)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WPMY-1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MO2基因和LMO2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所建立的前列腺基质细胞与PC-3或BPH-1细胞共培养,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和EdU检测PC-3或BPH-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3或BPH-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过表达LMO2蛋白的WPMY-1细胞WPMY-1-LMO2.PC-3或BPH-1与WPMY-1-LMO2共培养后增殖能力提高;实验组培养基培养的PC-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数为(42.67±6.03)%,与阴性对照组(29.33±3.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培养的BPH-1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数为(35.00±2.52)%,与阴性对照组(23.33±2.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PC-3或BPH-1与WPMY-1-LMO2共培养后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8±5)个、(43±3)个,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O2基因在前列腺基质细胞中高表达促进PC-3和BPH-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前列腺不同区带基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疾病带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 姜辰一俞俊杰赵炜高原杜义恒夏术阶赵福军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基质细胞上皮细胞
- 血清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以及与根治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我中心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35例患者,收集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睾酮水平及合并伴随疾病等资料,记录患者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及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结果:低睾酮(〈300ng/dl)组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睾酮(≥300ng/dl)组(P=0.02),低睾酮组的根治病理Gleason评分同样也明显高于正常睾酮组(P〈0.01)。低睾酮组有20例(45.5%)出现病理升级,而在正常睾酮组有25例(27.5%)出现病理升级,低睾酮组发生根治术后病理升级明显多于正常睾酮组(P=0.04)。结论:临床上较低的睾酮浓度往往预示着更高级别前列腺癌并且同样预示着更易出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升级,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予以重视。
- 高原邹青松毛师魁蒿魁元夏术阶韩邦旻
- 关键词: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