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世鸿

作品数:28 被引量:4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气溶胶
  • 8篇颗粒物
  • 4篇悬浮颗粒物
  • 4篇总悬浮颗粒
  • 4篇总悬浮颗粒物
  • 4篇相对湿度
  • 4篇降水
  • 4篇大气环境
  • 3篇酸雨
  • 3篇污染
  • 3篇空气污染
  • 3篇边界层
  • 3篇TSP
  • 3篇大气颗粒
  • 3篇大气颗粒物
  • 2篇学成
  • 2篇源解析
  • 2篇气溶胶粒子
  • 2篇化学元素平衡...
  • 2篇化学质量平衡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南京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常州市环境保...
  • 1篇北京市人工影...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28篇黄世鸿
  • 6篇李如祥
  • 5篇蒋维楣
  • 5篇李子华
  • 3篇刘红年
  • 3篇杨军
  • 3篇黄辉军
  • 2篇谢骅
  • 2篇莫天麟
  • 2篇张予燕
  • 2篇刘文菁
  • 2篇董真
  • 1篇胡隐樵
  • 1篇杭维琦
  • 1篇李良福
  • 1篇储惠芸
  • 1篇蔡晨霞
  • 1篇刘卫国
  • 1篇魏荣爵
  • 1篇刘小红

传媒

  • 9篇气象科学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 1篇中国颗粒学会...
  • 1篇第三届全国大...
  • 1篇第二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 2篇198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州市大气气溶胶颗粒来源解析被引量:31
1995年
用“化学元素平衡法”(CBM)对常州市气溶胶来源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土壤尘对TSP和IP的贡献率居首位,分别占30%和40%,燃煤尘和建筑尘对TSP的贡献率各占25%,对IP的贡献率,前者为21%,后者为17%,钢铁尘,对TSP和IP贡献率分别为2.5%和4.1%,汽油尘对TSP贡献率小于1%,对IP为3.4%。该市IP占总悬浮颗粒总量的63%。
黄世鸿李如祥沈恒华陆百英金华中陈诚坤
关键词:气溶胶
南京市PM2.5与PM10谱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比较
在夏、冬两个季节,分别在南京市四个站点进行为期7天的气溶胶PM2.5采样,同时在2005.5.23~ 5.27期间,南京市两个采样点采集PM10样品,同时进行了部分排放源的采集。用X射线一荧光光谱仪(XRF) 分析得到气...
刘红年黄辉军蒋维楣黄世鸿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文献传递
城市降水酸度分布与气溶胶水冲刷被引量:3
1989年
在湖南省邵阳市工业区测量表明,该区颗粒物含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颗粒物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为Ca^(2+)、SO_4^(-)、NO_3^-、NH_4^+和Na^+。Ca^(2+)在大颗粒(dp>9.0um)富集度最高,而SO_4^(2-)在小颗粒(dp<2.0um)中最丰富。所有尺度的颗粒都具有中和酸的能力,随粒径增大而提高。讨论表明,颗粒物水冲刷对雨滴化学成分和酸度的影响对直径小于2000um的雨滴是相当灵敏的,这种影响主要由大颗粒提供。讨论结果与降水成分的监测资料相一致。气溶胶水冲刷机制有效地解释了城市酸雨频率的规律分布。
黄世鸿蒋维楣张国君王道藩
关键词:降水酸度
南京市主城区大气颗粒物来源探讨被引量:31
2007年
在2005-05-03——05-27期间,用Anderson九级采样器在南京市两个采样点采集大气气溶胶样品,同时进行了部分排放源的采集。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得到气样及源样中PM10的化学成分,分析了南京市大气气溶胶的元素质量谱分布,进行了PM10的富集因子分析,并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计算各类源对气溶胶PM10的贡献。结果表明,各类污染源对南京市气溶胶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尘(35.45%)、煤烟尘(22.13%)、土壤尘(20.27%)、硫酸盐(5.43%)、汽车尘(4.61%)、海盐(1.91%)、冶炼尘(1.69%)、其它源(8.51%)。文中还结合了南京市TSP和PM2.5的来源解析结果,分析了南京市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黄辉军刘红年蒋维楣黄世鸿张予燕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超声速气流成冰率和冰晶形成机制被引量:2
1993年
在温度为0—12℃并悬浮有雾滴的冷箱中测量了超声速气流的成冰率ρ_(io)结果表明,在马赫数1.1—1.84和总压小于6个大气压范围,ρ_1介于10^(12)-10^(12)g^(-1)。结果还表明,ρ_2随马赫数和总压增大以及环境温度降低而缓慢增加。这些结果与超声速气流膨胀理论所表明的规律相一致。 对冰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超声速气流中的水汽均质核化(凝结-冻结)是产生冰晶的主要过程。本文指出,超声速气流用于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具有价廉、无污染、简便和长距离作业等优点。根据实验提供的数据,发展一种新的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是可能的。
黄世鸿李如祥钱昌国
关键词:超声速气流冰晶
估算大气边界层内气溶胶干沉降速度和浓度垂直分布的方法被引量:8
1995年
本文分析了影响边界层内大气气溶胶干沉降的各种物理因子,在忽略地表转换阻尼作用(transferresistance)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仅依赖微气象资料的考虑层结影响的干沉降速度表达式。同时也给出了干沉降速度对粒径的依赖关系和随粒径的变化曲线,另外还在中必大气条件下推导出了气溶胶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函数。
张强胡隐樵黄世鸿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沉降速度气溶胶
积云发展对酸化剂清除的数值模拟
1996年
本文利用云内成雨清除模式和云下雨水冲刷清除模式讨论了云内和云下致酸物质的清除、酸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雨水酸化主要是在云内形成、而云底之下雨水对清除酸化过程是不重要的。而对流引起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对污染层内致酸物质的浓度变化有较大影响。
李如祥黄世鸿莫天麟
关键词:积云酸化剂数值模拟酸雨二氧化硫
我国若干地区总悬浮颗粒物和沉积尘来源解析被引量:37
1999年
使用受体数学模型中的化学元素平衡法(CEB)对西安市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市区地面以及北京郊区、湖北黄石工业区、河南平顶山工业区、陕西枣园的积尘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几类源中,土壤上贡献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煤烟尘和建筑尘,再次是冶炼尘,汽油尘最小。各源贡献出现的地区、季节差别,主要是与工业活动和人们生活使用的材料和燃料相一致。这些结果反映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基本状况,对大气环境防治有指导意义。
谢骅黄世鸿李如祥李联盟李淑君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化学元素平衡法空气污染
液氮成冰效率的小云室试验被引量:2
1993年
该文对液氮成冰效率作了小云室实验介绍。小云室实验中直径1mm的液氮成冰率达到10^(13)量级。
王美玲任婕韩光曹学成俞香仁姚扬苑黄世鸿李如祥
关键词:液氮云室
南京市PM2.5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解析被引量:96
2006年
在夏、冬两季,分别在南京市4个站点进行为期7天的气溶胶PM2.5采样,同步采集并分离主要排放源的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得到气样及源样中PM2.5的化学成分,对南京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富集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化学质量平衡法(CMB)计算各类源对气溶胶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的夏、冬平均值分别为69.1、139.5μg.m-3,PM2.5/PM10的全年平均值为63.9%;富集成分中,S、As、Zn、Pb等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Na则主要来源于海洋。来源解析的结果表明,各类污染源对南京市气溶胶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扬尘37.28%、煤烟尘30.34%、硫酸盐9.87%、建筑尘7.95%、汽车尘2.98%、冶炼尘2.57%、其他源9.01%。作者还对扬尘中的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
黄辉军刘红年蒋维楣黄世鸿张予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