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刚
- 作品数:2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与排水被引量:1
- 2009年
-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 刘继刚
- 关键词:先秦城市给水排水
- 对夏商周时期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三代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有差异的。总的说来,西周以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春秋以后,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三代时期生态保护思想的根源肇始于人们对森林动物和植物的自然崇拜。周代开始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有些国家还将"四时之禁"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固定。
- 刘继刚
-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图腾崇拜
- 甲骨文所见殷商时期的防灾活动被引量:3
- 2018年
- 甲骨文中有许多反映殷人防灾活动的辞例。从卜辞记载来看,殷人已懂得在灾前采取一些预防举措。此可分为消极防御与积极防御两种。殷人尚鬼,认为天神、地祗和人鬼主宰着灾害,且由巫人主持,以酒肉、黍稷为祭品,通过歌舞鼓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祭祀活动对其进行祷告,以期能消灾避难。此类方式是消极的。殷人还通过对天文、气象的占卜,不断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尽量规避灾害天气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商王重视农业生产,经常派人或亲自到各地视察农情。这些方式对灾害防御具有积极意义。
- 刘继刚
- 关键词:甲骨文殷商防灾
- 关于夏商周时期城郭筑造问题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城郭的初建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卫君主和民众的安全并抵御外族的入侵。在选择城址时,注重居址周围生态环境的优化,以便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建造城郭时,一般会选择夏天、秋天收获之后和初冬时节。夏商时期城郭规模有限,至周代则猛增,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面积远远大于周王城,甚至数倍于后者。
- 刘继刚
- 关键词:夏商周时期城郭
- 先秦水灾概说被引量:2
- 2007年
- 水灾、旱灾和虫灾并称为威胁古代农业的三大自然灾害。先秦时期,水灾频仍,其基本特点是: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中期和春秋时期为水灾相对高发时期,多发生在农历的5、6、7月;水灾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平原低洼地带;先秦时期黄河泛滥与迁徙危害性较大;春秋以降兼并战争加剧了水灾的发生。
- 刘继刚何婷立
- 关键词:先秦水灾
- 从唐诗看唐代的牧童被引量:1
- 2009年
- 唐代是我国诗歌极盛时期,唐诗中有许多反应牧童生活的作品,仔细品读后发现唐代牧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山果怀中落”的悠闲,又有“前溪风雨恶”的仓皇;既有横卧牛背的短笛声声,又有放牧归来的疲惫不堪。本文通过对唐诗中有关牧童作品的解读,以期再现唐代牧童的生活。
- 刘继刚
- 关键词:牧童唐代唐诗品读
- 先秦灾害述论
- 本文旨在通过对先秦灾害史料的统计,总结先秦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探讨先秦时期灾害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成因,归纳出先秦时期人们防灾救灾的各种有效措施,以有利于今天的抗灾和减灾工作。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对目前国内先...
- 刘继刚
- 关键词:先秦时期防灾措施
- 文献传递
- 从考古发现看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与排水被引量:2
- 2010年
-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 刘继刚
- 关键词:先秦城市给水排水
- 试论先秦时期的疾疫被引量:5
- 2007年
- 刘继刚
- 关键词:先秦时期甲骨文流行病文化
- 北魏孝文帝迁都环境因素考论被引量:6
- 2018年
- 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中叶,北魏实行的大规模"移民实京"活动。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孝文帝时期的平城地区成为史书记载的灾害多发区,其频次占北魏全境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旱等灾荒频发的史实与文本表征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史书编纂者文本记录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政治中心人口增多、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社会关注度提高的史实。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外,平城及周边地区灾害频发的客观现实也是迁都的因素之一。
- 刘继刚
- 关键词: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