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锐
- 作品数:54 被引量:32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结果,并分析POIT技术的要点。方法收治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44例,其中POIT组23例,ADIT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结果随访20~25个月。POIT与ADIT比较,手术时间(90±15)mim、(153±30)min,P<0.05;术中出血量(212±25)ml、(532±147)ml,P<0.05;术后出血引流量(154±11)ml、(271±53)ml,P<0.05;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残留腰痛的发生率POIT组优于ADIT组;POIT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优于ADIT组,术后1年两组神经损伤恢复、矫正丢失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适应证;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 郑圣鼐姚庆强王黎明徐杰曾逸文王钢锐孙达锋时梦骁徐燕
- 关键词:椎体骨折前路手术内固定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50岁以上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50~61岁,平均54.5岁,累及T11~L2共36个椎体。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填充物均应用MIIGX3人工骨。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止痛药使用评分、伤椎高度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2.5min/椎,出血量平均38.5ml/椎,MIIGX3填充量平均5.0ml/椎,无肺栓塞、MIIGX3渗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6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8.5±0.8分,术后2d时降低到2.2±0.8分,末次随访时为2.5±0.8分;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8±0.6分下降到术后2d的0.2±0.6分,末次随访时为0.3±0.5分;伤椎椎体前、中柱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1.5±3.1mm、20.3±2.9mm,改善到术后2d的24.6±2.8mm、24.3±2.1mm,末次随访时为24.4±2.6mm、24.1±2.5mm;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18.5°±4.5°,术后2d改善为13.5°±3.5°,末次随访时为14.0°±4.5°。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学复查示术后MIIGX3充填均匀,术后3个月时已基本吸收,为自体松质骨替代。结论: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复位可靠、止痛效果确切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 孙强徐杰邹雪琴王黎明曾逸文王钢锐
-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性
- 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制定手术计划的价值(英文)被引量:3
- 2007年
- 背景: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出现对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术前病理改变,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手术计划制定中的作用。设计:回顾性分析,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对象:南京第一医院2002-01/2005-01收治2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评估组146例和对照组122例,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术前评估组:①CT扫描及三维重建:采用TOSHIBA-HiSpeed/I螺旋机,进行横断位螺旋扫描,扫描后进行标准重建,最后在计算机工作站(Radwork5.1)进行三维重建,相关数据可运用图像分析软件(ADW3.1)进行测量分析。②三维CT辅助手术计划的设计:立体多角度地展现颈椎骨性解剖标志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提供手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对照组:术前常规CT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椎体、钩突关节和小关节突骨质增生。②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类型。③观察椎管前后的骨质增生等改变,通过CT仿真椎管镜观察脊髓受压情况。结果:26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评估组发现椎间盘突出129例、椎体后部缘骨质增生109例、黄韧带肥厚褶起皱61例、后纵韧带钙化27例、小关节突骨质增生31例、椎板增厚29例、椎体滑脱18例;术中所能见到的解剖结构同临床表现与影像发现均相符合;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移植骨块移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X射线片示全部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或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95.9%。②对照组术后X射线片和CT示24例椎管减压不充分,17例钛板或螺钉位置不满意;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84.4%,低于术前评估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颈椎个性化三维CT检查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作出准�
- 侯明夫徐杰王钢锐蒋纯志
- 关键词:颈椎病三维CT手术
- 羟乙二膦酸二钠和左旋多巴复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1998年
- 应用羟乙二膦酸二纳(HEBP)和左旋多巴复合治疗了3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另选18例作为对照。6个月后,多数患者腰背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血清骨钙素、尿Ca/Cr和HyP/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前臂骨密度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此疗法能显著改善症状,抑制患者过高的骨转换。
- 王钢锐董天华
- 关键词:骨质疏松药物疗法左旋多巴
- 改良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被引量:4
- 2018年
- 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改良Cable-Pin系统治疗29例髌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赵磊王钢锐王强祁义民曾逸文郑圣鼐
- 关键词:髌骨骨折
- 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评估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0~79岁,平均63.6岁。退变性滑脱9例,峡部裂性滑脱11例;Ⅰ度滑脱4例,Ⅱ度滑脱12例,Ⅲ度滑脱4例。单节段滑脱14例,其中L3 3例、L4 2例、L5 9例;双节段滑脱6例,其中L4、L5滑脱4例,L3、L4滑脱2例。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隙撑开复位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钉道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1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明胶海绵覆盖,术毕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症状消失。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1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7~49个月,平均30.5个月,末次随访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疗效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9.2%及91.3%。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钉道无松动。融合成功18例,融合率90%。结论: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 王大林徐杰王黎明曾逸文郑圣鼐王钢锐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老年
- 红外线透视导航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32例患者在导航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其中19例为外伤后胸腰椎骨折,5例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8例为腰椎滑脱。记录术中螺钉的植入的时间、出血量,术后进行CT扫描,按Andrew分类法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导航下成功对32例患者共植入168枚椎弓根螺钉,其中T1110枚,T术后临床无神经症状。平均每钉从注册到植入手术时间为(10±2.4)min,出血量:胸腰椎骨折平均为(400±52.3)ml,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200±36.8)ml;腰椎滑脱(300±44.6)ml。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 喻忠王黎明徐杰桂鉴超蒋纯志王钢锐郑圣鼐姚京东侯明夫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PKP结合体外复位器治疗Kümmell病患者40例(共40个椎体)。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容积、矢状面Cobb角、术中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容积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注射量5.5~7.5(6.5±0.8)mL,术后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27.5%,均为椎间隙内渗漏,椎弓根、椎管结构完整。结论对于Kümmell病患者,PKP结合体外复位器能有效止痛,并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可有效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力学强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克服了单纯球囊扩张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 赵磊曾逸文王钢锐祁义民郑圣鼐杨雷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脊柱后凸椎体后凸成形术
- 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24例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后正中入路显微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椎管内肿瘤24例,包括颈椎4例,胸椎11例,腰椎7例,胸腰椎2例。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髓内肿瘤3例。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3例,Ⅳ级2例。均采取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特点,11例采用半椎板入路,13例采用全椎板入路手术。术中借助电生理监测皮质脊髓束电位变化,所有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切除。结果术后全切除21例,其中髓外19例,髓内2例;次全切除3例,其中髓外2例,髓内1例。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2周(出院时),24例患者的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15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与术前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Z=0.791,P=0.429)。但有3例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平均术后6个月),24例患者的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16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0例,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9,P=0.001)。3例症状加重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髓外肿瘤随访1年余复发,予以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后正中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时,采用正确的显微切除技巧,合适的椎板暴露及电生理监测,必要时行椎弓根内固定等,有助于提高术中对脊髓和神经根功能的保护,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从而保证手术疗效。
- 吴维宁芮翔宇田威王钢锐吴有志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后正中入路电生理监测半椎板切除脊柱重建
- Magerl B 型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POL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结果 ,探讨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要点.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回顾性分析69例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OIT组23例,POLT组25例,ADIT组2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 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获20~25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POIT组、POLT组、ADI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5)、(123±30)、(153±30)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2±25)、(407±47)、(532±147)mL 术后出血引流量分别为(154±11)、(218±27)、(271±53)mL.术后1年POIT组伤椎前、后缘缘高度比值分别为85.2%±4.0%和96.4%±4.0%,均优于PO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POIT组和POLT组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值及Cobb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POLT组和ADI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损伤恢复、纠正丢失程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的适应证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POLT及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 郑圣鼐姚庆强王黎明徐杰曾逸文王钢锐孙达锋时梦骁徐燕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