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充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Ⅰ-FABP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NEC患儿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入院时Ⅰ-FABP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评估结果。参照改良Bell分期标准将患儿分为3组,NECⅠ期57例为A组,NECⅡ期32例为B组,NECⅢ期16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儿Ⅰ-FABP水平及NCIS评分,并对Ⅰ-FABP水平及NCI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治疗结局将NECⅡ、Ⅲ期患儿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患儿Ⅰ-FABP水平及NCIS评分。以ROC分析就Ⅰ-FABP对NEC患儿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随着患儿NEC等级的升高Ⅰ-FABP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NCIS得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本研究确诊的48例NEC患儿中,8例患儿死亡,40例患儿存活。存活组患儿Ⅰ-FABP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NCIS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确诊NEC患儿Ⅰ-FABP水平及NC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Ⅰ-FABP对NEC患儿的诊断cut-off值为16.03μmol/L,ACU为0.926,95%CI为0.869-0.984,敏感度为85.42%(41/48),特异性为82.46%(47/57)(P<0.05)。Ⅰ-FABP对NEC患儿的死亡预测cut-off值为34.25μmol/L,ACU为0.759,95%CI为0.661-0.858,敏感度为75.00%(6/8),特异性为72.50%(29/40)(P<0.05)。结论血浆Ⅰ-FABP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NEC,同时该指标还可敏感地反应NEC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患儿的预后预测,临床上可根据该指标指导内外科治疗。
- 杨雪利何刚田鹏刘娟
- 关键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预测
- NF-κB在冬凌草甲素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olt-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Ori单用或联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50μmol/L)处理Molt-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ri对Molt-4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PDTC增加了Ori的上述作用。结论:Ori可诱导Molt-4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 刘琦李炳旻别俊杨宇田鹏吴刚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凋亡NF-ΚB
- 出生后6h内TSB对出生后72h高危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后6 h内血清总胆红素(TSB)对出生后72 h高危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医院分娩的150例足月或晚期早产单胎新生儿。收集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及出生后6 h内与出生后72 h TSB水平。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南对新生儿出生后72 h高胆红素血症风险进行判断。以ROC法分析新生儿出生6 h内TSB水平对出生后72 h高危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出生后6 h内TSB水平在4.1~5.5 mg/dl的最多(46.67%),出生后72 h TSB水平在13.6~16.5 mg/dl的最多(56.00%),12.00%新生儿出生后72 h诊断为高危高胆红素血症。ROC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后6 h内TSB对出生后72 h高危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截断值(cutoff)为4.95 ng/dl,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95%置信区间(CI)为0.838~0.949,敏感度88.89%(16/18),特异性91.67%(121/132)(P <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6 h内TSB>4.95 ng/dl可作为出生后72 h高危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敏感度及特异性,筛查婴儿出生内6 h内的TSB水平有助于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率。
- 杨雪利田鹏王和生丁小燕袁毅
-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高胆红素血症
- 动态肺部超声监测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拔管期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动态肺部超声监测早产儿(<34孕周)机械通气治疗围拔管期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7月125例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4孕周的早产儿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超声指导组57例和非超声指导组68例,分析比较两组间机械通气拔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非超声指导组(93.0%vs.76.5%,P=0.014),其中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显效明显高于非超声指导组(56.1%vs.32.4%,P=0.011),非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无效率高于超声指导组(22.0%vs.7.0%,P=0.024)。拔管后不良反应比较,超声指导组拔管后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非超声指导组(分别为5.3%vs.16.2%,P=0.048,3.5%vs.14.7%,P=0.032和19.1%vs.7.0%,P=0.042),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动态肺部超声监测能评估<34孕周早产儿肺部病变的进程,可辅助机械通气量和拔管时机的选择、指导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药物剂量应用于拔管,并能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拔管中和拔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 尚彪覃夏川刘学彬田鹏刘娟张鸿何刚白静丁小燕
- 关键词:早产儿机械通气拔管
-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冬凌草甲素诱导Molt-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诱导Molt-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Ori(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作用于Molt-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瑞氏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1)及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结果:Ori抑制Molt-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光镜下Molt-4细胞染色质固缩,凋亡小体出现。Ori活化Caspase-3,下调HDAC1表达,使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上调。结论:Ori可能通过提高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抑制HDAC1活性诱导Molt-4细胞凋亡。
- 田鹏刘琦李一飞杨宇张玉红吴刚
- 关键词:冬凌草甲素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MOLT-4细胞凋亡
- 四川省南充市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四川省南充市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无消化道症状儿童1 247例进行研究。受试儿童受检前空腹或禁食2 h以上,行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自制问卷对受试对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47份,回收有效问卷1 228份,回收率为98.48%,共223例受调查儿童H.pylori阳性,阳性率为18.16%(223/12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人数、家庭月收入、公用餐具不同情况的无症状儿童H.pylori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直系家属胃病史、主要照顾者、居住地、幼儿时期口嚼喂食、饭前便后洗手、啃手指、吃零食、公用洗漱用具不同情况的无症状儿童H.pylori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饭前便后有洗手为四川省南充市无症状儿童H.pylori感染的保护因素,儿童年龄8~14岁、直系家属有胃病史、幼儿时期有口嚼喂食、啃手指及公用洗漱用具为危险因素(P <0.05)。结论四川省南充市无症状儿童H.pylori感染率为18.16%,主要受母亲文化程度、饭前便后洗手、儿童年龄、直系家属有胃病史、幼儿时期口嚼喂食、啃手指及公用洗漱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对此类患儿进行干预时上应注意上述因素的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 杨雪利何刚田鹏刘娟
- 关键词:无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失衡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可导致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失衡,一过性干扰孕鼠子宫内胚胎发育,诱导胎鼠心脏发育畸形,造成小鼠先天性心脏畸形。本实验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一过性失衡的"开关机制"在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方法VPA作用后,应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全胚胎HDAC1与HDAC2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VPA作用后全胚胎的HDAC1与HDAC2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结论: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失衡与先天心脏发育畸形密切相关。
- 刘琦田鹏杨宇李一飞张玉红吴刚
-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6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痰培养,收集可能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165例共分离获得致病菌1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8株(31.69%)、革兰阴性菌104株(56.83%)、真菌21株(1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37周、0~6个月人工喂养、家庭成员吸烟、有过敏史、夏季卧室空调使用≥8 h/d、日均户外活动时间<2 h/d、挑食、接触毛绒玩具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R4.1.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法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为0.732,0.830;以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7,模型表现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受出生孕周、0~6个月喂养方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与区分度。
- 范良勤张鸿田鹏蒙玲尚彪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痰培养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