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璐莎
-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远隔部位DWI高信号病灶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
- 研究目的:探究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远隔部位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显示的高信号病灶与脑小血管病(cer...
- 徐旭华叶香华李佳雯童璐莎高峰
- 脑梗死急性期后他汀撤药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 目的他汀撤药与卒中患者的不良转归相关,但这种风险在与静脉溶栓药物合用时是否仍然存在,并且是否与撤药时间相关均有待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静脉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72小时)以后至3周内这一时间区间内撤药是否会...
- 童璐莎胡海涛张圣严慎强楼敏
- 文献传递
- 基于社区抽样调查数据的颈动脉疾病预测模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拟定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杭州市2个社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的卒中筛查数据共14 226例,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自愿参加筛查项目且完成血压、空腹血脂、空腹血糖及颈部血管B超检查,随机抽样1000例进行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为结局,以是否出现颈动脉内膜斑块/内膜增厚分为2组,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Logistic回归,建立评分模型并以C值检验预测效能.结果 随机抽取的1000例样本中,164例有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最佳预测模型的C值=0.804,高危诊断点3.5,敏感度0.713,特异度0.757.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更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颈动脉筛查和卒中一级预防.
- 童璐莎姜雯红严慎强楼敏张建民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颈部血管彩超卒中一级预防
- 脑梗死急性期后他汀撤药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 目的:他汀撤药与卒中患者的不良转归相关,但这种风险在与静脉溶栓药物合用时是否仍然存在,并且是否与撤药时间相关均有待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静脉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72小时)以后至3周内这一时间区间内撤药是否...
- 童璐莎胡海涛张圣严慎强楼敏
- 患侧静脉显影不良与急性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周围水肿形成相关
- 背景与目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PHE)形成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既往研究表明颅内静脉引流障碍会导致脑损伤后水肿形成,但目前尚无脑出血后颅内静脉引流状态的研究。我们假设脑出血后患侧颅内静脉引流障碍导致PHE形成,从而影响...
- 陈琳徐梦骏严慎强罗钟毓童璐莎楼敏
-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时间对静脉溶栓患者转归的影响
- 童璐莎楼敏
- 凝血酶诱导脑积水模型中脑膜巨噬细胞的作用
- 目的脑膜巨噬细胞是存在于大脑非实质区一种特殊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巨噬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脑可能通过脑膜存在的功能性淋巴管直接与外周免疫系统相连。为了进一步探索脑膜相关免疫功能在脑积水中的作用,实验采用侧脑室...
- 郝晓迪叶香华沈丹李佳雯童璐莎高峰
- CD200Fc通过保护血脑屏障来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
- 研究目的:探究CD200-CD200R1信号在自发性脑出血中发生的变化及其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这一信号与血脑屏障的关系,以及通过给予CD200Fc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研究这一信号对于神经功能预后的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尾动脉...
- 乐辰升郝晓迪童璐莎高峰
- 嗜酸粒细胞增高症致双侧分水岭梗死一例
- <正>报道一例突发肢体乏力伴嗜酸粒细胞增高的病例。患者男性,69岁,因'双下肢及右上肢无力8天'入院,发病前2周曾有持续一周的腹泻病史,既往有40余年吸烟史。入院查体见双下肢及右上肢肌力3级,双侧腱反射消失。入院后行3....
- 童璐莎万锦平蔡新楼敏
- 文献传递
- 脑梗死急性期后他汀撤药对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 目的他汀撤药与卒中患者的不良转归相关,但这种风险在与静脉溶栓药物合用时是否仍然存在,并且是否与撤药时间相关均有待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静脉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72小时)以后至3周内这一时间区间内撤药是否会...
- 童璐莎楼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