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坤龙
- 作品数:19 被引量:119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煤集团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截瘫并发褥疮封闭负压吸引细菌培养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对截瘫Ⅲ~Ⅳ度褥疮伤口内菌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截瘫合并骶尾粗隆部和/或足踝部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经封闭负压吸引治疗,6例常规治疗,对褥疮伤口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初次培养最常见感染菌群为大肠杆菌,其次为铜绿假单孢菌、致病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混合感染较多见;2组对菌群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157).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截瘫褥疮,并不能有效清除截瘫伤口中的致病菌增殖.
- 米坤龙梁冰刘奇薛希相郭晓伟
-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褥疮细菌培养
- 促进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被引量:1
- 2003年
- 米坤龙李玉珍赵秋振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医学教育人体形态结构
- 脑垂体瘤误诊1例
- 2003年
- 张京红米坤龙李建东程建贞
- 关键词:脑垂体瘤误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头颅CT
- 筛前、后孔的位置及形态学调查
- <正> 筛动脉来自眼动脉,是中鼻甲以上鼻粘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严重鼻出血有时需要行筛动脉结扎术。为给临床工作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本文对60例张家口地区出土的成年女性颅骨穿经眶内侧壁的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与观察,并...
- 米坤龙王新生赵卿董建峰
- 文献传递
- 跟骨解剖板在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中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板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0年7月—2012年12月,应用跟骨解剖板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28例,术中注意关节面、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复位,同时采用跟骨解剖板及松质骨螺钉进行牢固固定。结果 28例患者平均随诊23个月,患者主观症状满意率82.1%,足部外形优92.9%,足及踝关节活动优67.9%,Bohler角优85.7%。结论跟骨解剖板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贺廷永米坤龙孙晨
- 关键词:跟骨骨折跟距关节面内固定
- 骨科疼痛诊疗分级评分法分析被引量:75
- 2013年
-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被世界疼痛学会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n’。临床实践中骨科患者的疼痛症状普遍存在,而且强度一般较高,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
- 米坤龙梁冰张永忠
- 关键词:骨科疼痛评分法骨科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症状
- 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及位置关系 ,补充人体调查资料 ,并为眶内侧壁血管结扎术及筛窦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总结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变化情况 ;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左右两侧各孔间的相对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 :穿经眶内侧壁的血管神经孔 ,二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5 4 .12 % ,右 5 6.4 9% ,三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4 2 .35 % ,右 4 1.18%四孔者所占比例为左 3.5 3% ,右 2 .33% ,未发现有单孔者。各孔间距离分别为Dacryon点—筛前孔 :左 17.73± 1.5 5mm ,右 17.5 2± 1.85mm ;筛前孔—筛后孔 :左 14.37± 1.4 6mm ,右 14.4 0± 1.76mm ;筛前孔—副筛动脉孔 :左 9.84± 2 .0 2mm ,右 9.76± 1.5 5mm。结论 :眶内侧壁血管神经孔的出现率以二孔最多 ,三孔次之 ,左右两侧对比 ,各孔出现率及两孔间距离统计学无显著差异。Dacryon点至筛前孔 ,筛前孔至筛后孔 ,筛前孔至副筛动脉孔的距离为手术止血提供参考依据。
- 米坤龙赵卿王新生董建峰
- 大鼠脑挫伤后“即早基因”-c-jun和c-fos基因表达的特点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c - jun和c -fos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 :利用自由落体法复制大鼠脑挫裂伤动物模型。伤后 30′、1h、2h、4h、8h、2 4h和 72h杀死大鼠取脑组织 ,石蜡切片 ,用PV6 0 0 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c -fos无阳性表达 ,而c - jun呈弱阳性。模型组c -fos阳性神经元分布在伤灶周围区皮质 1 - 2mm范围和部分海马 ;c - jun阳性神经元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广泛分布。结论 :c -jun基因表达较c -fos更强烈、更广泛和表达时间更长。
- 薄爱华董建峰张辉邢立强米坤龙
- 关键词:脑挫伤即早基因C-JUN基因C-FOS基因
- 眶上孔、眶下孔、颏孔位置关系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研究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的位置关系,以补充人体调查资料及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游标卡尺测量三孔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距颅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左侧:22.64±0.34mm、25.52±0.20mm、25.67±0.17mm;右侧:23.11±0.35mm、26.43±0.19mm、25.93±0.17mm。左右两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左右对称,两侧眶下孔和颏孔基本位于一个矢状面内,而眶上孔位于该矢状面的内侧。
- 王新生米坤龙张世勋路兰鸿
- 关键词:颏孔矢状面左侧
- 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阿霉素具有神经毒性,对外周感觉神经有高度选择性和快速逆行性轴浆运输等特点,实验研究证明阿霉素局部应用能破坏感觉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而产生疼痛治疗作用。本文对阿霉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 米坤龙刘奇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阿霉素轴浆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