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范永增

范永增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药物
  • 7篇靶向
  • 6篇纳米药物
  • 6篇甲状腺
  • 4篇受体
  • 4篇腺癌
  • 4篇甲状腺癌
  • 4篇靶向性
  • 3篇肿瘤
  • 3篇介导
  • 3篇放射性
  • 3篇TSH
  • 3篇TSH受体
  • 2篇等基因
  • 2篇受体介导
  • 2篇位点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癌
  • 2篇基因
  • 2篇甲状腺功能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17篇范永增
  • 14篇袁耿彪
  • 7篇朱晓娥
  • 4篇郑元义
  • 3篇冉海涛
  • 3篇严清波
  • 2篇詹连珊
  • 2篇包建东
  • 2篇王志刚
  • 1篇张淑英
  • 1篇王玉婵
  • 1篇任建丽
  • 1篇赵琴
  • 1篇杨鑫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性纳米药物对肿瘤的应用研究
2010年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兴起,纳米药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关注的热点是在纳米药物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合成的方法,连接能够结合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使其成为具有靶向性的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该文着重评述了纳米药物的概念及靶向性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范永增袁耿彪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药物设计
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在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观察近红外荧光吲哚七甲川菁染料IR-783在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中对肿瘤的特异靶向作用。方法采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创建卵巢癌裸鼠模型,将IR-783注入15只裸鼠体内,之后采用MaestroTM2.10活体成像系统分别在30min、1h、6h、24h、48h观察染料的肿瘤特异靶向作用及其在荷瘤裸鼠体内的代谢分布。结果图像分析软件测得肿瘤平均体积(16.34±3.35)cm3,游标卡尺测得为(15.56±1.85)cm3(P=0.79);注射后30minIR-783主要分布于肝脏、心脏、肾脏和肺,6h肿瘤荧光强度达到峰值,注射后48h肿瘤部位仍存在少量荧光信号。结论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可无创、准确、直观地反映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
詹连珊袁耿彪潘东风范永增郑元义
关键词:卵巢肿瘤
TSH受体介导的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的靶向高分子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体外寻靶实验
目的 制备一种由TSH受体介导的包裹放射性核素131 I的靶向高分子纳米药物,并对其体外甲状腺癌细胞(FTC-133)的靶向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放射性核素131 I的高分子纳米药物;通过碳...
范永增袁耿彪朱晓娥包建东Li Chun
关键词:靶向核医学
SPECT/CT联合MRI诊断原发性单发腰椎结核1例被引量:2
2021年
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腰痛8年,近期加重入院,平卧位时缓解,站立及行走时加重,疼痛时不伴有双侧下肢小腿疼痛。既往无其他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核抗体:阴性,红细胞计数:4.9×10^(9)/L,白细胞计数:6.0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3.91×10^(9)/L,单核细胞绝对数0.68×10^(9)/L,血红蛋白:157 g/L,C反应蛋白:46.23 mg/L,红细胞沉降率:70 mm/第一小时,降钙素原:0.2030 ng/ml。
王帅凌茜范永增
关键词:腰椎结核影像学诊断
甲状腺癌中BRAF、RET、MEN1、FOXE1等基因相关SNP位点的筛选及临床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TC)BRAF、RET、MEN1、FOXE1等14个基因的80个SNP突变位点,探讨TC的发病机制及潜在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干预价值。方法根据2011年12月前更新的纳入标准,纳入文献77篇,筛选出14个基因共80个高信息量的SNP位点。采集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2例滤泡状甲状腺癌(FTC)、1例未分化癌(pDTC),共11例肿瘤组织样本,分别取肿瘤组织、瘤旁组织,以及甲状腺良性肿瘤(TA)组织标本22例。采用DNA纯化试剂盒提取组织DNA,80个SNP位点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相对分子质量阵列技术进行序列分析,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 (1)选择14个基因的80个位点,除了BRAF的rs1733832位点在样本中未检出,其余79个位点在TC、TC癌旁组织及TA中都有表达;(2)MEN1基因的rs669976位点和FOXE1基因的rs965513位点的突变在TC和TA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P53基因的rs722494在TC及TC癌旁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0个SNP位点在PTC中有47.5%的位点出现融合型,2.5%的位点出现缺失;在FTC中,有7.5%的位点出现融合型,1.25%的位点出现缺失。结论 TC相关14个基因对TC的发生、发展及良恶性鉴别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对TC复发/转移、失分化的诊断、治疗、预防干预及分子靶向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
朱晓娥袁耿彪范永增冉海涛郑元义王志刚
关键词:基因分型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对核医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4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2021年9—12月(第一学期)和2022年3—6月(第二学期)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第一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学期采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对比两学期核医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生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前,学生在两学期内教学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第二学期学生辐射危害、教学效果、教学成本、操作真实性、实验安全性、学生接受性等维度评分均高于第一学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4、8.361、7.546、8.264、7.227、5.200,P<0.05);教学前,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教学后,第二学期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寻求真相能力、思想开放水平、认知成熟度评分高于第一学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7、21.099、16.954、17.401、20.208、11.271、15.405、5.918,P<0.05);第二学期学生教学满意度90.48%高于第一学期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8,P<0.05)。结论核医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能从整体上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加满意科室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
郑晨曦袁耿彪任建丽范永增熊亚岚饶茂华
关键词:核医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
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的高分子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放射自显影实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制备一种包裹放射性核素的纳米药物,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放射性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分子纳米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作为载体,用放射线核素131I作为包裹药物,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131I的PLGA纳米药物。并对其外观、形态及放射性特征进行观察分析,采用光镜、电镜及放射自显影术,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其包裹放射性核素的能力。结果通过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的高分子纳米药物;光镜下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55±0.25)μm,电位为(-30.1±5.3)mv;包封率为(1.0±0.5)%;单个PLGA纳米药物的放射性活度约为1.1×10-2 Bq,单个纳米药物的比活度为5.2×10-3 Bq/nm3。体外放射自显影图像显影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包裹放射性核素131I的纳米放射性微球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放射性自显影效果好,为对放射性核素抵抗或不敏感的肿瘤核素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方法和思路,为进一步包裹放射性核素的靶向性纳米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范永增袁耿彪朱晓娥包建东Li Chun
关键词:PLGA
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复合物 PZ -1009在卵巢癌成像的初步探索
2014年
目的:初步探索近红外荧光染料复合物PZ-1009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功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后,尾静脉注射复合物(10 nmoL/20 g),采用活体显像仪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图像采集,在荧光强度最高时间点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成像。结果注射1h后肿瘤部位即出现强烈的荧光信号,采用图像软件测得6 h时信号强度最大,直至48 h肿瘤部位仍可见少量荧光信号,且肿瘤任何时间点的荧光信号强度都高于正常部位( P<0.05);注射染料后6 h处死裸鼠,取肿瘤及主要器官进行显像,观察到除肠道外各器官都有较低荧光信号,但肿瘤仍为最强。结论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MHI-148与其他物质耦合后的新物质PZ-1009仍具有明显的肿瘤靶向性,为后期的多模态探针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詹连珊袁耿彪潘东风郑元义范永增冉海涛
关键词:有机染料靶向性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131)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对甲亢预后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随访单纯甲亢患者145例,平均年龄44岁;单纯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173例,其中重度肝功能损害10例,肝功能衰竭3例,平均年龄43岁;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121例,其中重度肝功能损害2例,平均年龄39岁;甲亢伴甲状腺炎患者107例,平均年龄47岁。比较各组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单纯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肝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较单纯甲亢组无明显差异。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与单纯甲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较单纯甲亢组无明显差异。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较甲亢伴甲状腺炎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131)I治疗对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无确切相关性。
范永增袁耿彪严清波Aaftaab Allarakha
关键词:肝疾病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
2023年
甲状腺肿瘤是最主要的内分泌肿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特征,而分化型是最常见的。虽然目前已知的 DTC均有较好的预后,但也有少部分病人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步丧失对碘的摄取,最终演变成碘抵抗的高分化型甲状腺肿瘤(RAIR-DTC)。近年来,多种靶向药物的推出为RAIR-DTC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文章将对RAIR-DTC的靶向治疗机制和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汪思宇刘伊琳母文娜吴燕艳范永增
关键词:靶向治疗索拉非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