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宇红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6篇腺癌
  • 3篇氧合
  • 3篇氧合酶
  • 3篇胰腺炎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腺炎
  • 3篇抗炎
  • 3篇抗炎药
  • 3篇环氧合酶
  • 3篇环氧合酶-2
  • 3篇合酶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食管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糖尿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孙逸...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袁宇红
  • 12篇陈其奎
  • 9篇于涛
  • 7篇詹俊
  • 6篇于钟
  • 6篇钟娃
  • 3篇夏忠胜
  • 3篇陈锦武
  • 2篇苏红
  • 2篇黎洁瑶
  • 2篇范苗静
  • 2篇赖人旭
  • 2篇张晋昕
  • 2篇于涛
  • 1篇周慧敏
  • 1篇袁世珍
  • 1篇吴卓
  • 1篇孙小娟
  • 1篇李新
  • 1篇梁碧玲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The 14...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2012年广...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照内镜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MRA(3DDCEMRA)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本院同时行3DDCEMRA和内镜检查的153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3DDCEMRA图像进行减影后处理,采用MIP和薄层(thin-MIP)方法3D重组,测量3DDCEMRA图像中食管壁内和壁外曲张静脉、胃黏膜下和胃周曲张静脉的最小、最大以及平均直径,对照内镜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3DDCEMRA与内镜结果的相关性,并采用x2检验比较出血组和无出血组食管壁外及胃周曲张静脉的出现率。结果出血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59例,中度曲张6例,轻度曲张5例,无出血组食管静脉重度曲张32例,中度曲张4例,轻度曲张5例;出血组胃静脉重度曲张28例,中度曲张34例,轻度曲张16例,无出血组胃静脉重度曲张7例,中度曲张12例,轻度曲张9例。减影后的MIP图像能够总体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thin-MIP重组图像能够鉴别食管壁内和壁外曲张静脉以及胃黏膜下和胃周曲张静脉。3DDCEMRA测得食管胃曲张静脉的直径与内镜分级呈相关性,r值为0.544~0.878(P〈0.01)。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组91例,在出血组(59例)和无出血组(32例)出现食管壁外静脉分别为27例(27/59)和24例(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9,P〈0.01);胃静脉重度曲张组35例,在出血组(28例)和无出血组(7例)出现胃周静脉的分别为22例(22/28)和4例(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结论3DDCEMRA可全面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对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评价与内镜结果呈正相关,食管壁外静脉的出现可能降低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性。
吴卓梁碧玲李勇钟镜联叶瑞心王东烨李楚强袁宇红
关键词:出血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雷贝拉唑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药物雷贝拉唑对非甾体抗炎药(NISADs)吲哚美辛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PPIs雷贝拉唑对吲哚美辛诱导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HO-1的相关性。给予小鼠口服吲哚美辛10 mg/kg,24 h后处死。在给予吲哚美辛前30 min,口服雷贝拉唑30~100 mg/kg和奥美拉唑30~100 mg/kg;在给予吲哚美辛或雷贝拉唑前10 min,肌内注射HO-1抑制剂锡-原卟啉(Sn PP)30 mg/kg。结果吲哚美辛引起小肠出血性损伤,侵袭性肠道杆菌数量增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雷贝拉唑以剂量依赖性保护吲哚美辛引起的肠损伤,并且MPO活性上升受到抑制,而奥美拉唑无该作用。预处理Sn PP能够加重吲哚美辛引起的小肠损伤,并拮抗雷贝拉唑的保护作用。结论雷贝拉唑能够保护吲哚美辛诱导的小肠损伤,并与雷贝拉唑通过上调黏膜中HO-1/CO的表达而抑制i NOS表达。
袁宇红于涛钟娃陈其奎
关键词:雷贝拉唑非甾体类消炎药小肠损伤
胰腺癌环氧合酶-2表达的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COX-2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胰腺癌、22例慢性胰腺炎、9例胰腺良性肿瘤、15例正常胰腺组织和2株人胰腺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然后比较胰腺癌组织COX-2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株人胰腺癌细胞COX-2表达均阳性。70.7%(58/82)胰腺癌组织可见COX-2表达,而正常胰腺组织只有6.7%(1/15)呈微弱表达。COX-2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胰腺癌组织COX-2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种组织(P<0.05)。胰腺癌组织COX-2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其与胰腺良性肿瘤、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有帮助。胰腺癌组织COX-2表达不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袁宇红刘建平赖人旭詹俊
关键词:环氧合酶-2胰腺癌免疫组织化学
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1年
袁宇红袁世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环氧合酶-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2年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胰腺癌、11例慢性胰腺炎、7例胰腺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 正常胰腺和慢性胰腺炎组织的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未见COX-2的表达,7例良性胰腺肿瘤有2例COX-2呈阳性表达,45例胰腺癌中,有34例COX-2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5.6%。COX-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良性肿瘤(X_2分别为19.79、21.16和6.28,P<0.0001、P0.05)。结论 COX-2的过度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效。
袁宇红赖人旭
关键词:环氧合酶-2胰腺癌免疫组化SP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16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2526例SLE患者中合并AP的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类整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转归。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SLE合并AP的发生率为0.63%(16/2526),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例。所有患者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抑酸、抗炎、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治疗。痊愈6例,好转7例;死亡3例,其中2例为SLE合并SAP患者,1例为SLE合并MAP患者。SLE合并SAP患者与SLE合并MAP患者相比,更多合并狼疮性肾病(6/6比5/10,Fisher确切概率法)、血液系统损伤(6/6比5/10,Fisher确切概率法)、肝损伤(5/6比0/10,Fisher确切概率法),受累器官较多(中位数为7个比3个,Z=-3.225),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3.5分比6.5分,Z=-2.8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合并AP死亡患者与SLE合并AP痊愈或好转患者相比,较多合并狼疮性脑病(2/3比1/13,Fisher确切概率法),受累器官较多(中位数为7个比5个,Z=-2.276),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高(中位数为21分比12分,Z=-2.1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LE合并SAP患者多见合并狼疮性肾病、血液系统损伤、肝损伤、SLE活动、多器官受累。SLE合并AP预后不佳患者多见SLE活动、多器官受累、合并狼疮性脑病。
钟娃夏忠胜于钟于涛袁宇红陈其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预后
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Musashi1阳性细胞体内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和肠上皮细胞
目的:Musashi 1(Msi1)被认为是神经干细胞和肠上皮干细胞的一个标志基因。然而,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Msi1阳性细胞能否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和肠上皮样细胞,至今尚未明确。方法:克隆小鼠Msi1启动子序列,构建Msi...
陈其奎于涛兰邵阳袁宇红周慧敏邓娜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
环氧合酶-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背景和目的: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分别升至全身性恶性肿瘤的第8位和第9位。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体征,加以缺乏简便和可靠的诊断方法,确诊时多...
袁宇红
关键词:胰腺癌环氧合酶-2非甾体抗炎药基因诊断化学预防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β-catenin的磷酸化改变和表达增加相关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现象与β-catenin的磷酸化改变和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的现象提供科学研究的线索.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
黎洁瑶于涛夏忠胜陈广成袁宇红钟娃赵利娜陈其奎
小肠间质瘤致肠扭转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52岁,反复上腹痛3年余,加重10 d.患者上腹部间歇性胀痛,进食或仰卧位时腹痛加重,身体前倾、俯卧位时疼痛减轻,无放射性痛,伴腹胀、恶心、嗳气,症状可自行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体重下降1.5 kg.患者有饮酒和吸烟史.体检:体温36.7℃,脉搏68次/min,血压105/65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0次/min,神清,营养不良,被动前倾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未及明显包块,中上腹及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于涛吴雅雅范苗静袁宇红黄凤婷苏红陈其奎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肠扭转反复上腹痛浅表淋巴结移动性浊音放射性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