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腰段不稳定骨折融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62例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行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伤椎椎体高度矫正情况、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情况、融合情况、(ASIS)分级及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矫正率方面及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融合率94.1%;B组术后1年融合率60.7%,3例术后6个月发生断钉(P<0.05)。1年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比值和Cobb角矫正丢失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改善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的临床疗效椎间融合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
- 许立臣刘沂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
- 俯卧位与侧卧位下PELD治疗L_5S_1节段3、4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L_5S_1节段3、4区椎间盘突出症穿刺难度及患者心理焦虑程度。方法纳入自2016-06—2017-01行PELD治疗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0例,俯卧位组10例,侧卧位组10例。比较2组穿刺时间、透视次数、P角,手术开始30 min后焦虑APAIS评分,以及术后1 d、3个月疼痛VAS评分。结果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髂嵴相对下移,P角明显减小,同时由于髂嵴干扰减少,侧卧位组穿刺时间及穿刺时透视次数较俯卧位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后侧卧位组APAIS评分低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可降低PELD术中穿刺难度,减少透视次数,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同时能保证良好的术后效果。
- 张海斌许卫兵许立臣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侧卧位俯卧位焦虑心理
- 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MED与附加椎间融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终板信号改变微创治疗时融合与非融合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MR显示有终板信号改变患者,平均随访20.1个月,根据接受不同术式分为A、B两组。A组:行经后路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共29例;B组:行经后路间盘镜下髓核摘除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共27例。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的VAS、JO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放射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P>0.05),随访时B组JOA、VAS评分值优于A组(P
- 许立臣胡大鹏于一民刘沂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腰痛MODIC改变腰椎终板
-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术后限制完全活动时间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限制活动时间(分别为2周和6周)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77例行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根据入院次序分为短期组(38例)与长期组(39例)。两组均行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所有手术均为同组高年资医生完成,短期组术后2周限制完全活动,长期组术后6周限制完全活动。比较两组术前及各随访节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制动时间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期内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6周、3个月、12个月VAS、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6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制动时间相关并发症。在随访期内,间盘突出复发7例(9.1%),其中短期组4例(10.5%),长期组3例(7.7%),两组间盘突出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未发现缩短术后制动时间对手术效果和间盘突出复发率有负面影响,但同样未认定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短期制动方案更优。如果患者没有其他可能增加术后间盘突出复发率的因素时,采用更积极的康复方案并不会降低手术效果以及增加间盘突出复发率。
- 许立臣许卫兵刘沂杨东方张海斌
-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效果
- 不同体位下PELD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不同体位下应用椎间孔镜治疗有症状的老年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54例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接受PTED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腰痛情况和腰椎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中进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VAS疼痛评分、ODI评分较同组术前均得到有效缓解(P=0.034);在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术中动脉血气分析可见两组间PaO_2、PaCO_2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1,P=0.027)。而侧卧位组,患者满意度、再次接受手术意愿及推荐其他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数量均高于俯卧位组。结论对于接受PTED的老年患者而言,侧卧位相较于俯卧位手术效果均确切,但侧卧位对于老年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更小。
- 许立臣许卫兵刘沂杨东方张海斌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位
- 小切口显微镜手术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椎间孔镜下手术较以往显微镜下手术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本文意在探究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本研究属随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5-70岁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椎间孔镜下手术(34例)和通道显微镜下手术(33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和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价疼痛缓解情况,患者手术满意度采用Odom标准,随访节点为术后3、6、12个月。结果两种术式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两组间ODI评分在随访期内未发现显著差异。其中,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1)。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P=0.023,P=0.024)且椎间孔镜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两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均十分确切。术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下腰痛和下肢痛情况好于显微镜组,此外对正常组织最大化保留降低了二次翻修手术难度。缺点是学习曲线较陡峭。
- 许立臣许卫兵刘沂杨东方张海斌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与后外侧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与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回顾2007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无明显...
- 许立臣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植骨融合术
-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 许立臣胡大鹏于一民刘沂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短节段椎间融合
- PECD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退变后不同程度突出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或(和)颈脊髓,导致上肢放射性痛、麻木、肌力减弱、下肢步行不稳等症状,经规范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随着脊柱内镜特别是颈椎内镜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可通过完全的经皮入路来达到内镜下颈椎间盘的减压.
- 冯绍平许立臣王文刚许卫兵
-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椎间隙椎间孔狭窄
- 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精准定位的进展被引量:23
- 2019年
- 神经根性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对诊断明确、定位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积极的手术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术前病灶节段的精确定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由于皮区痛觉分布存在不典型的情况,导致磁共振结果、神经学查体的神经根定位效果不够可靠,继而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近年来,术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用于术前责任神经根定位逐渐增多。但由于此技术最初多为麻醉或放射科领域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无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SNRB不同穿刺技术、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与穿刺安全性相关局部精细解剖等方面的内容梳理。我们将这一系列要点与微创脊柱外科临床应用相结合,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责任节段术前精准定位目相联系,对颈椎SNRB的发展历史,不同穿刺入路的发展及差异(包括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背侧“直接”入路和背侧“间接”入路),与颈椎SNRB灾难性并发症相关的因素(血管因素、固醇类激素种类选择等)以及能够提高颈椎SNRB安全性的要点(穿刺局部血管精细解剖及分布与进针角度影响等)及争议点(造影剂使用与否、颈椎侧位的重要性等),SNRB应用发展(背侧入路、超声引导下的颈椎SNRB应用效果等)进行了整理,作此综述。根据对研究结果的整理,总结术者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穿刺入路的选择参考,以期辅助脊柱外科医生更安全地应用SNRB进行术前定位。
- 杨东方屠冠军许卫兵许立臣
- 关键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神经根型颈椎病前外侧入路脊柱外科疾病神经根性颈椎病微创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