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芳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心理
  • 4篇家庭
  • 3篇小学生
  • 3篇疗效
  • 3篇家庭环境
  • 3篇干预
  • 2篇心理干预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心理治疗
  • 2篇心理咨询
  • 2篇已婚
  • 2篇已婚女性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焦虑
  • 2篇抑郁焦虑状态
  • 2篇年级
  • 2篇女性
  • 2篇惊恐
  • 2篇惊恐障碍
  • 2篇婚姻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赵芳萍
  • 9篇马梁红
  • 8篇骆桂秀
  • 2篇黄福文
  • 2篇蓝琼丽
  • 1篇陈意曼
  • 1篇杨春旭
  • 1篇韦佳成
  • 1篇韦真琴
  • 1篇韩越
  • 1篇周敏
  • 1篇农超英
  • 1篇张小玲
  • 1篇张艳玲
  • 1篇杜凌
  • 1篇丁爱国
  • 1篇唐柳云
  • 1篇易平
  • 1篇黄文
  • 1篇田昕

传媒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柳州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性治疗对抑郁焦虑状态的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按罗马Ⅱ诊断标准选择31例IBS患者,给予博乐欣12周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IBS主要症状、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31例患者经治疗后胃肠道主要症状、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0%,经χ2检验,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给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药和心理支持疗法,可提高疗效。
易平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支持性心理治疗
柳州市城区3-4年级小学生个性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小学生个性特点分布情况以及个性与家庭因素的相关关系,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作用,为开展儿童心理发育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西柳...
赵芳萍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环境
文献传递
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干预策略的探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了解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并探讨相关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37例。术前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评其抑郁和焦虑状态,术后7d再次进行的抑郁焦虑调查和相应心理干预。干预6周后再次进行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评定,分析前后数据。结果:37例颌面肿瘤患者术后3d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比较严重,干预6周后,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颌面部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存在明显抑郁焦虑的状态,在关注患者身体状态恢复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
黄文赵芳萍马梁红唐柳云骆桂秀
关键词:抑郁焦虑状态支持性心理干预
综合医院心理科求助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就诊的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初中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相关因素,指导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因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由父母陪诊的初中生共397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的温暖、理解与问题因子中抑郁、强迫性、体诉、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121,-0.166,-0.154,-0.198,-0.123,-0.244,P〈0.05),母亲教养方式中情感的温暖、理解与行为问题因子中分裂样、强迫性、多动、违纪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145,-0.148,-0.187,-0.198,P〈0.05),父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否认与分裂样、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127,0.134,0.211,0.202,0.190,P〈0.05),母亲教养方式中拒绝、否认与抑郁、社交问题、强迫性、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192,0.125,0.188,0.186,0.208,0.169,P〈0.05),家庭环境中亲密度与分裂样、抑郁问题、社交退缩、强迫性、体诉行为、社交行为、攻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环境中矛盾性与分裂样、抑郁问题、社交退缩、强迫性、体诉行为、多动、攻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显著相关,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改善家庭环境,指导父母对子女多加关注、爱护、理解、信任和鼓励,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避免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养育方式。
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关键词: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老年人就诊问题解析
2007年
目的提高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治技术。方法对前3年组和近3年两组老年人就诊问题的种类及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引起的心理问题、家庭矛盾、为子女问题来咨询3种老年人就诊问题类型近3年比前3年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老年人以慢性病和家庭人际问题为主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应高度重视提高相应的诊治水平。
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关键词:心理咨询老年人
柳州市2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小学生心健康水平及干预实验研究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进行为期1a的实验干预,干预后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除自责倾向外,实验组MHT各项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心理问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其他因子检出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减轻或改善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蓝琼丽马梁红田昕黄福文陈意曼赵芳萍
关键词: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
柳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干预研究
马梁红蓝琼丽田昕黄福文陈意曼丁爱国韦真琴杨春旭赵芳萍韩越骆桂秀韦佳成张艳玲农超英张小玲杜凌周敏
项目由心理医生、教师、儿童问题研究者组成课题组,对柳州市4所小学的3-4年级1781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调查,筛出MHT有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
关键词: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1781名柳州市小学生个性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笔者前期对柳州市四所小学(示范性小学与非示范性小学各2所)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个性、家庭环境做了调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高达65%。并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家庭环境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将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环境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本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个性及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赵芳萍马梁红骆桂秀
关键词:家庭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问题
婚姻治疗对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婚姻治疗对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3例已婚惊恐障碍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病前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6个月,研究组加婚姻治疗;治疗前后OLSON婚姻质量问卷测查。结果:患者病前一年内应激性生活事件婚姻家庭问题研究组为89.2%,对照组为9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的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中婚姻满意度(34.7±6.1/31.3±5.6,t=2.185)、夫妻交流(31.9±5.2/29.0±5.0,t=2.064)、解决冲突方式(33.2±4.4/30.1±3.2,t=2.902)、性生活(32.9±4.8/30.1±5.3,t=2.018)等4个维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临床有效率:研究组为85.7%,对照组为76%,经χ2检验,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已婚惊恐障碍女性患者病前一年内应激性生活事件是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主。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加婚姻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和婚姻质量。
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关键词:惊恐障碍婚姻质量病例对照已婚女性疗效
婚姻治疗对女性惊恐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2008年
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女性较男性更易患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但与长期的素质因素、生物学因素、短期的扳机因素、持续因素等有关。治疗上主要有药物和心理治疗,维持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已婚的惊恐障碍女性患者从应激的生活事件入手,在药物和认知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加婚姻治疗,保证了维持治疗的实施,提高了疗效和婚姻质量。
马梁红赵芳萍骆桂秀
关键词:惊恐障碍婚姻质量病例对照已婚女性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