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虎
- 作品数:74 被引量:52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系统性硬化症1例
- 2004年
-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脊柱关节病,与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很少见,我科收治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 熊焰张江林邓小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症系统性硬化症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探讨MBL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以4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相ELISA方法检测MBL的血清水平。根据MBL2*LXPA(基因库X15422)单倍体序列设计了MBL外显子1区和启动子区的引物和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探针,通过L ight Cyc ler实时PCR技术检测2组标本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SLE患者的MBL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献血员(107.2μg/L对290.2μg/L,P<0.01)。(2)MBL基因外显子1区的突变以第54位密码子的突变为主,其突变率在SLE患者为37.1%(15/40),对照组为13.3%(5/30),两组比较χ2=3.914,P<0.05。(3)健康献血员和SLE患者在H/L位点均存在多态性,两组的L频率相当。(3)发生第54位密码子突变的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显著下降,发生突变者与未发生突变者分别为141.7μg/L,49.8μg/L,两者比较P<0.01;两者的SLE活动指数(DAI)积分分别为12.87和7.44,P<0.01,且SLEDAI积分与MBL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48),启动子区H/L多态性与SLEDAI无关。结论发生MBL基因第54位密码子突变可能是SLE发病的易感因素;MBL的血清水平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潜在生物标记。
- 李胜光黄烽刘湘源邓心新徐明丛贤滋丁玉珍郭军华邓小虎赵绵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发病机理基因突变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对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52例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益赛普(25 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后6周均接受益赛普治疗,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及临床疗效评价,分析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规律。结果益赛普治疗后第1周,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即较基线时下降(P<0.05),并且有1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益赛普治疗使AS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要高于淋巴细胞增加的程度。临床分析表明白细胞减少与益赛普的疗效无关。同时还发现益赛普治疗可改善AS患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异常升高的血小板。结论益赛普治疗AS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患者血液系统的变化,有必要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常规。
- 邓小虎黄烽郝慧琴王莉莎张亚美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血细胞计数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细胞
- 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临床实践中的疑问与解惑被引量:4
- 2013年
- 脊柱关节炎(SpA)是一组相互关联的炎性疾病,以脊柱、外周关节和肌腱附着点的炎症为特征,强直性脊柱炎(AS)是其代表性疾病。新近国内外文献出现了一个新概念——放射学阴性中轴型SpA,新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加细分SpA群体,
- 邓小虎黄烽
- 关键词:脊柱关节炎放射学轴型阴性外周关节
- 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与8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周与8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2.0)、(5.8±2.2)、(4.2±2.3)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乃至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 马华张红邓小虎
- 关键词:关节腔注射类风湿关节炎复方倍他米松
-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5
- 2014年
-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为最常用的镇痛药,目前已知所有的NSAIDs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但是各种疼痛治疗指南仍推荐使用。很好的用药策略以及规范地遵从指南有助于减少NSAIDs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回顾了NSAIDs的作用机制及各种疼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比较了各种NSAIDs的镇痛效果,总结了NSAIDs的不良反应及防止不良反应的策略及将来的发展。
- 邓小虎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镇痛
-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我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并比较其不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25 mg,1次/3d和50mg,1次/7d,连续给药8次,在不同时间点评价ASAS20、ASAS50、BASDAI50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第1、4、8次给药及停药后20d ASAS20、ASAS50、BASDAI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剂量相同(200mg)但是不同用药间隔情况下,25mg组患者与50 mg组相比,达到ASAS20、ASAS50、BASDAI50改善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治疗我国AS患者时,见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总剂量相同时,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用药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50 mg,1次/7d给药更方便,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 郝慧琴黄烽唐捷邓小虎张亚美索塔林方显峰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肿瘤坏死因子Α
- 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
- 2023年
- 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23例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探索半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肾炎的前景。选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狼疮肾炎患者, 18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 5例患者于第1天和第14天给予利妥昔单抗500 mg, 6个月后依病情需要按需使用。第1天和第14天同时给予80~120 mg甲泼尼龙, 后以1 mg/kg甲泼尼龙维持4周, 依病情酌情减量至维持量或停用。记录利妥昔单抗治疗后B淋巴细胞水平、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评分(SLEDAI-2K)。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 基线期11例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 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12个月9例患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66.3±10.1) μmol/L 比 (162.7±58.6) μmol/L];12例基线期肾功能正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肾功能恶化。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4.00(2.00, 6.80)g 比 0.10(0.08, 0.40) g]。利妥昔单抗治疗后SLEDAI-2K明显降低[22(18, 26)比 3(0, 6)], B淋巴细胞水平在3个月时达到0.00(0.00, 0.01)%。23例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6个月时1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7例患者部分缓解。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输液反应1例, 口周疱疹伴肺部感染1例, IgG减低3例。提示本研究采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是狼疮肾炎的有效治疗策略。
- 赵玉荣李坤鹏邓小虎刘晓飞廖思敏杨金水郑茜张江林黄烽朱剑
- 关键词:狼疮肾炎利妥昔单抗
-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案,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52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入依那西普组及安慰剂组,每组患者各26例,依那西普组平均年龄(27.7±8.5)岁,安慰剂组平均年龄(29.7±8.1)岁。整个研究持续12周,前6周为双盲治疗期,后6周为开放治疗期。在双盲期,依那西普组给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给予非活性物质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开放治疗期,2组均使用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分析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其他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的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血液系统反应、肝酶水平、自身抗体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双盲期内依那西普组有26.9%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和瘙痒反应,安慰剂组无1例出现该反应,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34.6%。双盲期依那西普组有6例患者(23.1%)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安慰剂组无1例发生该反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和安慰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例与7例)、皮肤及附属器官反应(分别为6例和3例)、肝酶升高(分别为5例和8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那西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AS的药物。
- 张红邓小虎张亚美张江林黄烽
- 关键词:依那西普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
- 重组人可溶性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etanercept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本文对重组人可溶性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etanercept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Etanercept可以迅速、显著、持续地缓解AS的病情活动;Etanercept安全耐受性较好,并不增加...
- 邓小虎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