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之云 作品数:17 被引量:21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矿业工程 更多>>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莺-琼盆地构造分界及其两侧断裂特征 被引量:29 2013年 莺-琼盆地(即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位于印支地块与华南大陆交汇处,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为南海西北走滑型和伸展型陆缘的交汇区,也是印澳-欧亚板块碰撞"挤出-逃逸构造区"和"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莺-琼盆地的北部以红河断裂带中1号断裂为界,前人对其认识比较统一,但莺-琼盆地南部由于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较少、研究程度低,以致其构造格局及分界位置不明确.通过对重、磁资料的处理,认为在莺-琼盆地分界的北段存在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梯级带,该梯级带与1号断裂位置相对应;在其南段存在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高值带,推断该高值带为一"中建凸起",结合重、磁对应分析技术确定了该"中建凸起"的分布范围.采用重、磁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识别出控制莺-琼盆地分界两侧的断裂构造,在分界以西断裂走向主要为北北西向,分界以东主要为北东向.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认为莺-琼盆地的北段以1号断裂为界,南段以"中建凸起"为界. 王万银 张瑾爱 刘莹 张厚和 邱之云 任飞龙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参数选择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19年 位场分离是位场解释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曾在2015年研究了单步长非原位和原位迭代两种类型最小曲率位场分离差分迭代格式,并利用Fourier频谱分析理论研究了这两种类型迭代格式的收敛性及位场分离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有关参数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首先,利用理论模型对迭代步长和迭代次数选择进行了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显示单步长原位迭代和叠加步长原位迭代均能收敛、且能获得较好的位场分离效果;迭代步长可根据位场分离目的选取,当位场异常迭代最大残差差值和原场均值平均相对误差差值趋于0时的迭代次数为最佳迭代次数;其次,三层组合模型位场分离试验再次验证了原位迭代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西非中南段加蓬盆地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处理试验显示了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的实用性. 纪晓琳 王万银 邱之云关键词:迭代次数 利用卫星重力异常研究南黄海地区中生界厚度 被引量:14 2004年 利用卫星重力异常数据 ,以盆地内钻孔和部分地震勘探解释结果为约束 ,采用多约束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计算了南黄海地区的中生界底界面深度 ;结合地震解释的新生界底界面深度 ,计算了区内中生界的残余厚度。南黄海地区中生界的分布规律是东厚西薄 ,北厚南薄。从分布区域来看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和中部隆起的东部是中生界残余厚度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而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区中生界基本缺失。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和中部隆起的东部中生界残余厚度最大达 80 0 0m。区内中生界展布方向变化较大 ,以北西西向为主 ,兼有北东东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 王万银 刘金兰 邱之云 黄翼坚 蔡东升关键词:中生界 沉积盆地 地质构造 沉积层 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009年 在空间域偶层位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完整的频率域偶层位曲面位场处理和转换方法.该法可应用于平面或曲面、规则网或非规则网的位场数据处理和转换.通过对偶层面z坐标和计算面z坐标平移不同的量来加速正演快速收敛和保证反演稳定、快速收敛;提出了适合于不规则网曲面处理和转换的核心算法——单点快速Fourier变换;提出了频率域不规则网曲面处理和转换方法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措施解决了大数据量特别是曲面不规则网的位场处理和转换问题,模型试算以及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王万银 刘金兰 邱之云 于长春 黄翼坚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被引量:24 2018年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问题.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分布规律、储量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地震剖面数据为约束,以重力资料为主、辅以磁力资料,研究了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构造区划.通过提取新生代盆地及其构造单元引起的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等资料反演了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及新生界厚度.在充分调研已有盆地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以新生界厚度为基础并结合重、磁、震、地质等资料,进行地质-重磁震联合解释,将南海原有的36个盆地重新划分为24个盆地,盆地总面积扩大了约15万km^2.研究表明,南海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厚度在1.5~16km之间,有6个北东东/北东向沉积坳陷带、2个近南北向沉积坳陷带以及1个三角沉积坳陷区;盆地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北西和近南北向,呈现"南三北三"的分布特征. 冯旭亮 张功成 王万银 王万银 邱之云 邱之云 纪晓琳 纪晓琳 鲁宝亮关键词:新生代沉积盆地 基于重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断裂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2018年 断裂构造作为重力异常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成果,它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地质界线以断裂为界,有些能源或矿产资源与断裂伴生.本文利用重力异常,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断裂识别方法推断了南海及邻区主要断裂平面分布位置,首次采用重力异常曲率属性方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区主要断裂视深度.在南海及邻区推断断裂57条,其中一级断裂14条,二级断裂43条;断裂走向以NE和NW向为主,其次为NEE、NWW和NNE向以及NNW、EW和近SN向;一级断裂长度大部分为600~1400km,二级断裂长度大部分为400~900km;断裂视深度约为2~10km,其中一级断裂视深度大部分为2~10km,二级断裂视深度大部分为2~8km.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海及邻区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以及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罗新刚 王万银 张功成 赵志刚 刘金兰 谢晓军 邱之云 冯旭亮 纪晓琳 纪晓琳基于磁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和热演化过程的两个重要磁性界面.为了研究南海及邻区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所反映的深部构造及其热活动的地质效应,本文在对磁异常进行化极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获得了磁性基底和居里面引起的化极磁异常,利用双界面模型快速反演方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区的磁性基底和居里面深度,研究了磁性基底、居里面深度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磁性基底、居里面与新生界深度之间相关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磁性基底深度5~20km,洋盆南北两侧磁性基底走向分别以NE、NEE向为主,中南半岛周缘磁性基底呈NW、NNW走向.居里面深度15~32km,宏观表现为"洋壳浅、周缘深"及周缘"北浅南深"的特征,洋盆地区居里面深度呈现"西南浅、东部深",洋壳与陆壳接触带在居里面深度上表现为梯级带特征.新生界深度与磁性基底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magnetic basement and Cenozoic,CDMBC)多以不规则形状分布,在盆地的沉积中心呈现正相关;新生界深度与居里面深度相关性(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pth of Curie surface and Cenozoic,CDCSC)多呈NE、NEE向带状正相关分布,走向与盆地走向一致;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南部和曾母盆地CDMBC呈正相关、CDCSC呈负相关,莺歌海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隆起而抬升,磁性基底张裂下沉,发生大规模沉降引起;琼东南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居里面随岩石圈变形下坳而下降,沉积中心与磁性基底下沉方向一致;万安盆地和曾母盆地相关性特征推测为:深部流体沿南海西缘断裂直接进入地壳,引起该处居里面深度变浅. 马杰 王万银 罗新刚 姚攀 赵志刚 邱之云 纪晓琳 鲁宝亮 冯旭亮关键词:磁性基底 居里面 盆地 南海南北陆坡地壳拉张特征对比 被引量:2 2012年 南海南北共轭边缘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记录了南海扩张过程的重要构造信息。通过选取南海南北陆坡区的5条地震剖面,按照不同地壳初始流变结构计算剖面的拉张因子,通过南北结果对比与数值模拟过程揭示的信息,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南海北部地壳拉伸程度大于南海南部,这不仅与南海南部后期经历挤压碰撞有关,而且与中生代二者所处的构造位置不同有关;2)珠江口盆地与礼乐盆地具有不同的地壳初始状态,推测在南海共轭陆缘形成过程中,二者不相对应;3)南海南部地壳拉张因子由北向南逐渐变大,是古南海向南俯冲的体现。 张云帆 胡登科 王万银 邱之云 李付成关键词:礼乐盆地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地区断裂及凹陷分布 王万银 张功成 邱之云 杨正华 梁积伟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2015年 位场分离是位场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给出了单步长非原位和原位两种最小曲率位场分离差分迭代格式,并利用Fourier频谱分析理论研究了这两种迭代格式的收敛性.通过研究表明,单步长非原位迭代格式不收敛,只有单步长原位迭代格式收敛,但单步长原位迭代格式受迭代方向选择的影响,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大其影响逐渐消失.根据单步长非原位迭代格式的频谱特点,提出了叠加步长非原位和原位迭代格式,同样利用Fourier频谱分析理论研究了叠加步长非原位和原位迭代格式的收敛性.通过研究认为,一维叠加步长非原位迭代格式收敛,但二维叠加步长非原位迭代格式不收敛;不论是一维或二维,其原位迭代格式均收敛.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明,非原位迭代格式的频率响应是一个实偶函数,而原位迭代格式的频率响应是一个复函数;单步长迭代格式的频率响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叠加步长迭代格式的频率响应无周期性特征;叠加步长迭代格式比单步长迭代格式的收敛性好. 纪晓琳 王万银 邱之云关键词:收敛性 频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