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华耀

作品数:196 被引量:2,520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天文地球
  • 8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9篇盆地
  • 60篇油气
  • 55篇成藏
  • 30篇源岩
  • 30篇烃源
  • 30篇烃源岩
  • 28篇油气成藏
  • 26篇凹陷
  • 22篇地球化
  • 22篇地球化学
  • 22篇四川盆地
  • 21篇气藏
  • 19篇同位素
  • 15篇油气藏
  • 14篇超压
  • 14篇川东
  • 13篇地质
  • 13篇油源
  • 12篇须家河组
  • 12篇生烃

机构

  • 1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95篇中国石油大学...
  • 5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1篇浙江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1篇中国石化
  • 10篇中国石油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海石油(中...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5篇邹华耀
  • 70篇郝芳
  • 38篇李平平
  • 19篇朱扬明
  • 12篇史建南
  • 12篇郭彤楼
  • 11篇滕长宇
  • 9篇田金强
  • 9篇陈斌
  • 9篇杜春国
  • 8篇庄新兵
  • 8篇方勇
  • 8篇姜雪
  • 8篇蔡勋育
  • 7篇张元春
  • 7篇曾治平
  • 7篇杨元元
  • 7篇冯冲
  • 6篇刘建章
  • 6篇李颖

传媒

  • 14篇石油学报
  • 10篇地球科学(中...
  • 9篇地质学报
  • 8篇现代地质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古地理学报
  • 5篇沉积学报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5篇地球科学
  • 4篇石油实验地质
  • 4篇断块油气田
  • 4篇地学前缘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科技导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4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7篇2006
  • 9篇2005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晚期快速成藏机理被引量:14
2007年
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喀桑托开背斜带克拉1、克拉2和克拉3构造油气生、运、聚过程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油气藏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控制的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逆冲带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的2个重要条件.由于逆冲带构造叠加导致的地层重复加厚,使得下伏烃源岩快速深埋,在较短的2.3Ma时间内烃源岩成熟度自1.3%Ro增加到2.5%Ro,熟化/生烃速率达到了0.539%Ro/Ma,表现出逆冲构造叠加作用对烃源岩生烃的显著加快效应,以及逆冲带烃源岩在短期内可以为晚期成藏快速提供充足的气源.该背斜带具有多种构造样式,只有断层扩展褶皱相关断层才能形成切穿膏泥岩盖层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由此导致的盐下流体低势区成为天然气快速汇聚的有利部位.露头构造、地震剖面解释构造和自生高岭石与储层物性证据一致表明,克拉2构造相关断裂形成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该大型气田成藏的关键;而克拉2构造两侧的克拉1和克拉3构造由于不具备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从而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
邹华耀王红军郝芳柳广弟张柏桥
热液活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的影响被引量:20
2021年
二叠系茅口组热液白云岩储层是近几年四川盆地勘探的热点领域,受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热液活动在茅口组白云岩中十分普遍,但对于热液如何影响白云岩储层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野外观测、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地球化学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①根据宏观产状,茅口组白云岩可分为层状白云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层状白云岩是主要的类型。根据微观结构,层状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粉-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斑块状白云岩则由中-粗晶白云石组成。②细-中晶白云岩多呈斑块状分布在粉-细晶白云岩中,具明显的不等晶结构,且发育与热液相关的构造和矿物,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细-中晶白云岩具有较高Fe和Mn含量、较强的阴极发光、较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偏负的δ18 O(PDB)值及较高的87 Sr/86 Sr值,表明细-中晶白云岩是粉-细晶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重结晶形成。③热液对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建设性作用表现在热液活动形成裂缝系统和角砾,热液溶蚀形成溶蚀孔洞,热液交代原始灰岩形成白云岩;破坏性作用表现在热液矿物沉淀充填先前孔、缝、洞和热液重结晶,重结晶过程有新的Mg 2+和CO 32-加入,导致重结晶后白云岩物性变差。④茅口组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热液可以作为储层发育的一个潜在信号,因此针对茅口组储层,应以滩控早期岩溶为核心思路进行勘探。
黎霆诸丹诚杨明磊李平平邹华耀
关键词:热液茅口组四川盆地
一种白云石团簇同位素纯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云石团簇同位素纯化处理方法,包括:醋酸中和液淋滤处理,得到粉末样品AW0、AW1和AW2,然后分别对AW0、AW1和AW2进行X衍射矿物含量测试(XRD)和团簇同位素测试,将测试后的AW0、AW1和AW...
卢朝进李平平邹华耀王广伟许启鲁
川东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断缝系统Ⅰ:断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断层破碎带通常伴生有复杂的裂缝系统,为地下流体渗流提供了重要通道,影响着油气、矿产、地下水等的储存。迄今为止,地下断层破碎带特征的研究因缺乏数据而相对较少。依托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本文提取了振幅剖面、极大和极小曲率属性、方差等地震属对通南巴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断层破碎带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南巴背斜在不同时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强度应力的综合作用,形成现今的北东向的背斜主体,并叠加有一系列北西向的次生褶皱和断层破碎带。工区范围内主要有6条NNW向逆断层破碎带,包括3条延伸超过10 km的长断层破碎带,和3条延伸3~6 km的较短断层破碎。这些断层破碎带在走向上宽度差异明显,破碎范围在270~1250 m,是该地区的断缝系统主要组成部分。高产井Ma101和Ma201处于F2、F3断层破碎带之间的构造高部位,断缝成藏优势明显。其中F2断层为通源断裂,可以沟通下部海相气源;而其他区域虽也有处于断块两背斜之间的区域,但处于构造低部位,并且离大断层较远,断缝成藏优势较不明显。本文为地下断层破碎带平面分布特征的描述提供了地震多属性分析方法,对建立致密砂岩地下断缝系统和相应的油气富集成藏模式有重要作用。
廖宗湖陈伟伦李薇刘辉邹华耀郝芳
关键词:致密砂岩断层破碎带地震属性
川东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断缝系统Ⅱ:断层破碎带的结构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断层破碎带结构是逐渐而非某次剧烈变化形成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破碎带结构几何空间特征的复杂性。通常断层破碎带主要由断层核和破碎带这两个部分组成,但大规模或者构造变形强烈的断层中,断层破碎带可能会由单一断层核演化为具有多个核部的复杂结构。如何获得这样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断层破碎带控制下的油气运移规律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震方差属性,本文提出对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的断层破碎带构造形态进行刻画,并对断层破碎带的宽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如下:(1)地震方差属性结果展示了地下存在单核断层破碎带和多核复合断层破碎带。本文利用累计方差值的斜率变化点,结合川东北致密砂岩具体情况,选取方差值0.2作为边界值,确定该断层破碎带宽度在700~1200m之间。(2)数值模拟显示,断层破碎带的形变程度呈指数衰减,即随着离核距离的增加,变形强度减少,这些特征和地表认识一致。(3)通过破碎带宽度量化分析,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断裂带的宽度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质性。致密砂岩不仅各断层破碎带之间宽度差异大,断层破碎带宽度在深度上也有明显变化,其结构显示出明显的"层控效应"。虽然确认断层破碎带宽度仍然依赖于经验取值,但该研究为致密砂岩断层破碎带内部结构解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为进一步建立川东北致密砂岩断缝成藏系统提供基础,其断层破碎带构造特征对分析断缝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廖宗湖凡睿李薇陈伟伦刘辉邹华耀郝芳
关键词:致密砂岩断层破碎带地震属性
库车坳陷依南构造带侏罗系异常高压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依南构造侏罗系埋深大于3000m,处于异常高压体系下,下侏罗统发育天然气气藏。侏罗系纵向上储盖组合发育,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横向上边界断层亦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据泥岩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和泥岩实测孔隙度分析,地层为正常压实,对异常高压的形成无明显影响。气态烃的生成使地层孔隙流体体积增大,长石伊利石化使地层固体体积增大,构造抬升使地层维持原始地层压力,因此,控制依南构造带侏罗系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构造抬升作用、气态烃的生成作用及长石伊利石化作用。
杨申谷邹华耀
关键词:侏罗系异常高压构造抬升
团簇同位素在白云岩化流体恢复中的应用与局限性被引量:8
2021年
碳酸盐的团簇同位素(Δ47)可以直接确定矿物的形成温度,结合矿物的氧同位素,还可以根据传统的氧同位素温度计确定矿物生长的流体(水)的氧同位素(δ18 O),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确定白云化流体的δ18 O、分析白云岩化流体来源的新方法。受白云岩化之后的重结晶作用和高温固态重置作用的影响,白云岩的团簇同位素温度(TΔ47)会比白云化作用实际发生时期的温度偏高,给直接利用TΔ47来恢复白云岩化流体的δ18 O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分析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化流体的来源,开展了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的白云岩团簇同位素研究。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的TΔ47在70~130℃,是重结晶作用和固态重置之后的白云岩视平衡温度。根据地层温度演化史和白云石的固态重置模型,固态重置作用导致川东北地区白云岩的平衡温度增高了30~35℃。经固态重置恢复之后确定的白云化流体的δ18 O(SMOW)在0~4‰,表明白云岩化流体来源于高盐度的蒸发流体。
李平平王淳邹华耀余新亚
关键词:氧同位素重结晶作用白云岩四川盆地
渤海湾盆地新太古代结晶岩潜山裂缝发育的露头模型被引量:28
2013年
新太古代结晶岩基底潜山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裂缝的发育与分布是该类潜山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通常潜山裂缝储层发育于断裂带。通过对秦皇岛地区鸽子窝与北戴河新太古代结晶岩露头断裂带与区域性构造节理带裂缝观测与描述,建立了裂缝发育的露头模型。研究表明,断裂带由核部碎裂带与两侧节理密集带组成,单侧节理密集带的宽度大于40m,整个断层带的宽度大于100m。节理密集带的线密度可达到28条/m,而且裂缝尺度长,多个方向的裂缝构成连通的网络系统,是该类裂缝储层发育的最有利部位。节理密集带以外的区域性节理发育带,因裂缝发育密度低、尺度小、彼此不连通,不能形成有效裂缝储层。潜山裂缝储层的分布受断层的控制呈现高度的非均质性,裂缝发育带与致密带在空间上构成不规则块状分布。
邹华耀赵春明尹志军蔡永吉滕长宇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和前沿研究领域被引量:67
2002年
随着地质工作者刻划和认识地下地质体构成、结构的能力及研究和预测沉积盆地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及其演化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流体流动和油气运移为核心的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证实了油气的优势通道运移并初步揭示了优势运移通道的微观和宏观控制机制,从而使基于油气运移路径三维预测的油气藏定位预测成为可能;2证实了幕式快速成藏过程并初步揭示了幕式成藏的驱动机制、有利场所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突破了油气成藏是一个缓慢渗流过程的传统模式;3深盆气勘探和成藏机理研究取得了进展,从而突破了背斜成藏的传统观念,使"向斜"(盆地凹陷区)成为一些盆地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重要场所。沉积盆地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活动构造背景下油气晚期快速成藏过程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郝芳邹华耀王敏芳杨旭升
关键词:油气成藏机理深盆气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与深层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108
2002年
晚期成藏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重要特征 .从晚期成藏的观点出发 ,深层油气藏的形成需要盆地深层发育仍处于有利生、排烃阶段的源岩 ,具有较高孔隙度、渗透率的深部储层 ,以及有利的储层 -盖层能量配置 .在超压盆地中 ,超压对生烃的抑制作用使常压盆地中已过成熟的源岩保持在有利的生、排烃阶段 ,从而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较好的烃源条件 ;超压条件下低有效应力引起的机械压实程度减弱、流体流动性减弱引起的化学胶结作用减缓及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作用使深埋超压储层保持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然而 ,由于超压引起的地层天然水力破裂和流体穿层运移 ,超压环境深部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需要有效的储层 -盖层能量配置 .
郝芳邹华耀倪建华曾治平王敏芳
关键词: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深层油气成藏条件孔隙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