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江勃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混交
  • 2篇混交度
  • 2篇角尺度
  • 2篇柴松
  • 1篇植被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物种
  • 1篇群落物种多样...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空间结构
  • 1篇不同植被

机构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郝江勃
  • 2篇郭华
  • 2篇王世雄
  • 2篇王孝安
  • 1篇孙嘉男
  • 1篇魏丽萍
  • 1篇朱志红
  • 1篇范炜熠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株.hm-2,柴松种群优势度明显。2)柴松林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3,处于弱度混交到中度混交过渡时期,种间隔离程度较小。3)柴松林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7,整个林分呈团状分布。4)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52,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53,林木大小比数的分布较为均匀。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在反映林木生长优势方面具有一致性。
郝江勃王孝安郭华王世雄范炜熠
关键词:黄土高原柴松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量化
空间结构是构成空间的个体或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构成的空间集合体。森林空间结构可以定义为以森林中所有树木为个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多个空间的集合程度和形态。森林的空间结构是森林中树木相互作用的体现...
郝江勃
关键词:黄土高原柴松角尺度混交度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基于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5
2011年
物种多样性格局随着时空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与植被组织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基于多组织尺度的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规律。在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不同组织尺度的群落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性分配法分析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植被组织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物种多样性(γ)可加性分配分为群丛内(α1)、群丛间(β1)、群系间(β2)和植被型间(β3)4个多样性成分,无论用物种丰富度指数还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或Simpson多样性指数,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最大物种多样性都存在于群丛内(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除外),说明群丛尺度是度量该区物种多样性的最佳尺度。(2)植被型、群系和群丛3种组织尺度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百分比均大于Simpson多样性百分比,说明稀有种的分布对马栏林区各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起主要作用。(3)各尺度间的β多样性大小顺序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以不同多样性指数表示时各不相同,这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3层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以及主导不同植被组织尺度的物种多样性的因素差异有密切联系。
魏丽萍王孝安王世雄朱志红郭华孙嘉男郝江勃
关键词:黄土高原主成分分析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