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
-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面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1例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的病理标本,对其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例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患者(46岁),B超发现双侧盆腔包块,半年前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NLL-M2)。光镜下,可见双侧卵巢及宫颈肿块内中等大小相对一致的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细胞质少,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细胞间可见少量未成熟嗜酸粒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MPO、CD43、CD117、Ki-67(30%+)。结论:双侧卵巢及宫颈粒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形态学易与其他小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粒细胞肉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
- 龙秀荣郭庆余萱玺钱跃民
- 关键词:卵巢子宫颈粒细胞肉瘤组织学免疫组化
- CIP2A、c-myc和p-ERK1/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 探讨CIP2A、c-myc和p-ERK1/2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95例OSA...
- 郭庆程静王建军余波马恒辉陆珍凤王建东石群立
- 关键词:CIP2AC-MYCP-ERK1/2卵巢浆液性腺癌
-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4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r,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卵巢SBT(经典型28例,微乳头型13例),比较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经典型和微乳头型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绝经状况、肿瘤最大径及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微乳头型SBT在高临床分期(FIGOⅡ/Ⅲ)、双侧卵巢发生、腹水中见肿瘤细胞、卵巢表面累及、微浸润、腹膜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经典型SBT(P<0.05)。治疗上微乳头型SBT患者多同时行子宫切除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常辅以化疗,并采用PT方案。经典型SBT患者常保留卵巢和生育功能。微乳头型SBT常伴乳头状输卵管上皮增生(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PTH)。结论微乳头型SBT与腹膜种植(尤其浸润性种植)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主张进行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完整手术分期。两型SBT预后相似,说明微乳头型SBT只是与预后不良因子紧密相关的经典型SBT的形态学变异。
- 韦玮郭庆涂频陆珍凤何燕李凤山石群立
-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FHI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tumor,OBST)、14例低级别OSA及58例高级别OSA中FHIT蛋白的表达,分析FHIT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HIT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OBST和OSA中阳性率分别为81.48%和47.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在低级别OSA中阳性率78.6%,在高级别OSA中阳性率3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表达与OSA复发、p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相关性(P<0.05)。结论 FHIT是重要的抑癌蛋白,其低表达或不表达能促进卵巢浆液性肿瘤病变恶性转化与进展,提示预后不良。
- 吴春郭庆刘琦余波章如松陆珍凤韦玮石群立
- 关键词: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交界性肿瘤FHIT
- 卵巢浆液性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其相关基因突变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腺癌(O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MDACC分级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OSA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进行MDACC和WHO分级,结合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直接测序法检测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BST)、10例低级别OSA和5例高级别OSA中KRAS及BRAF基因。结果 MDACC低级别14例,高级别58例;WHO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46例。MDACC低级别和高级别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显著(P<0.05),WHO分组3组间差异不显著。MDACC分级与OSA复发、pTNM分期、3年存活期显著相关(P<0.05)。WHO分级仅与OSA复发显著相关(P<0.05)。OBST中检测到1例BRAF基因突变;低级别OSA中检测出1例KRAS基因突和1例BRAF基因突变,后者OSA旁OBST区域也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5例高级别OSA中未检测到这2种突变。结论 MDACC分级在与临床参数的联系上比WHO分级更紧密,且与OSA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在临床运用上有更广阔的前景。
- 吴春郭庆余波章如松陆珍凤刘琦石群立
- 关键词: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基因突变
- EphB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目的:通过检测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可用于卵巢浆液性腺癌诊断、预后相关的新指标.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EphB1在74...
- 文娟娟刘琦郭庆石群立周晓军王建东
- 关键词:卵巢浆液性腺癌受体酪氨酸激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5例淋巴瘤患者的年龄4~83岁,平均年龄56.5岁,≥50岁者28例(80%)。发生于睾丸者最多,28例(80%),其次是前列腺3例(8.6%),精索、精囊、阴茎和附睾各1例(各2.9%)。组织学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62.9%)、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6例(17.1%)、Burkitt淋巴瘤4例(11.4%)、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5.7%)和浆细胞瘤1例(2.9%)。结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大多是B细胞淋巴瘤,以DLBCL最常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罕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淋巴瘤的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对明确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 张春芳郭庆刘冲马捷马恒辉周航波石群立
- 关键词:男性生殖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
- 卵巢浆液性腺癌中EphA2和EphB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EphA2、EphB2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FIGO分期、病理分级、复发、细胞增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OSA中EphA2、EphB2的表达及细胞Ki-67的增殖指数。结果 (1)EphA2在60例OSA中仅有16例阳性,11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阳性率为26.7%。(2)EphB2的阳性率为73.3%,其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Ⅲ+Ⅳ期组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组(P<0.001);与病理分级相关,高级别组的阳性表达高于低级别组(P=0.017);与复发无关(P=0.109);与患者预后相关,EphB2阳性组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46)。(3)Ki-67增殖指数为60%,EphB2的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P=0.046)。结论 EphB2可能促进OSA细胞的生长增殖,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戴颖青张洋刘琦余波马恒辉郭庆王建东石群立
- 关键词: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EPHA2EPHB2KI-67
- 乳腺粒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乳腺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均因偶然发现乳腺无痛性肿块就诊。组织学显示,瘤组织由较一致的原始细胞组成,弥散浸润,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短梭形及不规则形等,部分胞质呈嗜酸性颗粒状;瘤细胞核不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MPO和CD43(+),而CD3、CD20、CD30、CK、EMA和E-cad均(-)。随访2例,1例病情稳定,1例死亡,另外1例失访。结论发生于乳腺的粒细胞肉瘤罕见,预后差。组织学上需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等鉴别。
- 郭庆王彩霞陆珍凤马恒辉石群立
- 关键词:乳腺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1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原诊断为宫颈V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有11例维持VA原诊断,1例诊断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1例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4.1岁)。肿物大体均呈息肉样或菜花状生长。镜下肿瘤呈外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类似结肠绒毛管状腺瘤,肿瘤细胞呈假复层柱状排列,细胞轻-中度异型,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EA、p63和p53均阳性,ER、PR、vimentin和p1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11例中有4例HPV检测阳性。11例均行子宫根治切除术,8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5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患者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4~48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宫颈VA罕见,通常不会发生深层、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宫颈VA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宫颈其他良性肿瘤和普通型腺癌。
- 朱伦施雅郭庆何燕陆珍凤马恒辉马捷石群立
- 关键词:宫颈肿瘤临床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