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传华

作品数:93 被引量:251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水稻
  • 21篇优质稻
  • 15篇栽培
  • 15篇常规稻
  • 13篇选育
  • 13篇优质常规稻
  • 13篇香稻
  • 10篇性状
  • 10篇育种
  • 8篇栽培技术
  • 8篇基因
  • 8篇高产
  • 6篇稻米
  • 6篇组件
  • 6篇米质
  • 6篇精米
  • 6篇甘蔗
  • 5篇SSR
  • 4篇氮高效
  • 4篇施氮

机构

  • 88篇广西农业科学...
  • 8篇广西大学
  • 3篇合浦县农业科...
  • 3篇百色市农业科...
  • 1篇广西农业职业...
  • 1篇玉林市农业科...
  • 1篇桂林市农业科...
  • 1篇河池市农业科...
  • 1篇来宾市农业科...

作者

  • 93篇陈传华
  • 78篇罗群昌
  • 75篇刘广林
  • 57篇李虎
  • 36篇陈远孟
  • 5篇徐建云
  • 5篇陈超君
  • 5篇张向军
  • 4篇梁云涛
  • 4篇邓国富
  • 4篇李容柏
  • 4篇李杨瑞
  • 4篇梁海福
  • 3篇杨行海
  • 3篇罗同平
  • 3篇夏秀忠
  • 3篇曾宇
  • 3篇陈玉冲
  • 3篇农保选
  • 3篇徐志健

传媒

  • 9篇中国稻米
  • 8篇种子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作物杂志
  • 4篇中国种业
  • 4篇广西蔗糖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热带农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氮水平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广西6个主栽或新育成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及产量表现,为优质稻生产上选用氮高效利用品种及合理减施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常规稻品种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试验材料,以柳沙油占202为对照(CK)品种,设0(不施氮)、112.5(中低氮)、150.0(常氮)和187.5(高氮)kg/hm^2 4个施氮水平(依次为N0、N7.5、N10.0和N12.5处理),测定分析各优质常规稻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氮肥生理利用率(PE)、农学利用率(AE)、吸收利用率(RE)和偏生产力(PFP),并比较其产量差异,评价其氮肥利用效率。【结果】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在N7.5处理下最高,且均显著高于N12.5处理(P<0.05,下同);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1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香18、桂育9号和桂育8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在N10.0、N7.5和N12.5处理下最高;供试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N7.5、N10.0和N12.5处理下,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和桂育11号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N7.5处理下桂育18和桂育8号的产量与其在N10.0处理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在N12.5处理下的产量;在N7.5处理下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CK的产量,明显高于CK在N10.0和N12.5处理下的产量,表明这6个品种在氮肥减施25%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在产量构成因子方面,6个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N7.5、N10.0和N12.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桂香18、桂育12、桂育11号和桂育8号的有效穗数在在N7.5、N10.0和N12.5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桂育9号的有效穗数在N7.5处理和N10.0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桂育18的有效穗数在N7.5处理和N12.5处理下差异不显著,CK的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
刘广林吴子帅罗群昌李虎朱其南李秋雯陈传华
关键词:优质常规稻施氮水平氮肥利用率
施氮量对优质常规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讨施氮量对优质常规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桂香18、桂育12、桂育9号、桂育11号、桂育18和桂育8号为材料,在4种不同施氮量下分析稻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供试品种在施氮150.0kg/hm^(2)时其值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供试品种在施氮150.0或187.5kg/hm^(2)时其值较低,且在施氮150.0和187.5kg/hm^(2)时,粒长和长宽比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供试品种在施氮150kg/hm^(2)时直链淀粉含量均达到优质一等。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150kg/hm^(2)是实现供试品种稻米品质较优的最适施氮量。
吴子帅刘广林李虎罗群昌陈传华朱其南
关键词:施氮量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
水稻父本遮挡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稻父本遮挡装置,该水稻父本遮挡装置包括遮挡罩、空间分隔组件、至少一定位套筒以及接水盘,该遮挡罩形成有遮挡空间;空间分隔组件包括横向分隔板,横向分隔板设于遮挡空间内,并将遮挡空间分隔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上...
李虎刘广林吴子帅陈传华罗群昌朱其南李秋雯
文献传递
一种氮高效、大穗、细长粒、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高效、大穗、细长粒、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美香占2号作母本,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象牙香占作父本,杂交,以穗长≥25.0cm、穗粒数≥140粒、...
吴子帅刘广林陈传华李虎罗群昌朱其南
广西氮高效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选育策略与实践
2023年
针对广西21世纪初主栽优质常规稻品种普遍表现植株相对矮小而生物学产量偏低、穗型中小而每穗粒数偏少、粒型细短而千粒重偏轻从而导致产量偏低的问题及氮肥减施增效的生产需求,提出以重塑株型、穗型、粒型为核心,优化亲本选配、正常水肥和低氮条件下进行交替轮回选育,从而实现氮素利用、产量、品质高度协调统一的氮高效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选育策略。利用该策略已育成桂育9号等多个氮高效高产优质常规稻品种,以桂育9号等品种为核心的成果于2022年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下一步将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氮高效性状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在氮高效、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加强抗病虫性、香气、耐旱性育种研究。
刘广林李虎吴子帅罗群昌朱其南陈传华
关键词:常规稻氮高效高产育种策略
2009年自然低温下优质稻种质资源耐冷性初步鉴定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从供试水稻种质材料中筛选耐冷性强的优良种质,为水稻耐冷性研究和利用积累材料,为优质稻耐冷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方法】利用早春低温和晚稻寒露风自然低温条件,采用早播早植法及晚播晚植法,对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进行发芽期、幼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在458份优质稻种质资源材料中,发芽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表现耐冷性极强和强的种质分别有21份、15和76份、5和80份,分别占鉴定份数的4.59%、3.28%和16.59%、1.48%和23.74%。不同种质在不同生育期耐冷性表现不完全一致,但发芽期耐冷性强的种质在幼苗期也表现较强的耐冷性。筛选出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各生育期均表现强或极强耐冷性的优质稻种质6份,如TKM10、三粒寸、湘晚籼13号、恢968选、649/五大稻种//649///649、253/P117//253///253。【结论】利用自然低温条件,可初步区分不同生育期耐冷性强与弱的优质稻种质资源,其适合对大量稻种资源进行耐冷性筛选鉴定;筛选出的耐冷性极强或强的种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强耐冷性的6份优质稻种质,可作为耐冷亲本材料在水稻的耐冷性研究及优质稻耐冷育种中加以利用。
刘广林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蒋显斌
关键词:优质稻种质资源自然低温耐冷性
铜、锌肥对优质稻桂育9号的影响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明确铜离子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叶面喷施铜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稻桂育9号为试验品种,分别于2019年2月和2019年3—7月进行了4处理铜离子浓度浸种发芽率试验和双因素7处理铜锌肥喷施试验。【结果】铜离子溶液浸种时,M2处理(9.2 mg/L)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铜离子浓度过高效果下降。大田喷施铜锌肥时,随着锌离子喷施量的增加,有效穗、成穗率、千粒质量、穗长、结实率、蛋白质、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锌离子喷施量增加至24.75 g/hm^2后,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开始下降,喷施铜离子处理比未喷施处理的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有明显提升,千粒质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降低。铜锌肥互作条件下,各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均比对照有所提升,同一锌离子水平下,喷施铜离子的各处理穗粒数、结实率、产量均优于未喷施处理,除A1B0处理外其他各处理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升。叶面积指数仅在抽穗初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处理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单独喷施锌离子可以降低精米铜含量,但可能导致锌含量下降;配合喷施铜离子会促进精米铜、锌元素吸收。【结论】9.2 mg/L铜离子溶液(M2处理)浸种,可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分蘖期喷施6.9 g/hm^2铜离子(每hm^2对水450 L)和抽穗开花前喷施16.5 g/hm^2锌离子(每hm^2对水450 L)可使水稻桂育9号获得良好的产量和米质。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罗群昌朱其南李秋雯
关键词:水稻米质
9个广西常规香稻品种香味及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为加快广西香稻品种选育及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应用,利用感官法和仪器测定法对9个广西常规香稻品种的香味表型进行鉴定,利用吸嗅蒸汽法对其香味类型进行评价,并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的功能标记对其香味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感官法和仪器测定法鉴定结果一致,9个供试品种均为香稻品种;除桂野丰为芋头香型,其他8个品种均为爆米花香型;除桂茉香1号外,其他8个香稻品种均为第7外显子缺失8 bp变异类型。桂茉香1号香味评分75分,2-乙酰-1-吡咯啉含量74.838μg/kg,却不属于本研究检测的6种Badh2基因变异类型,有待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刘广林李虎吴子帅罗群昌李秋雯朱其南陈传华
关键词:香稻香味基因基因变异
优质稻SRI本土化研究及其物质生产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为参考,结合广西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拟定了一套广西优质稻SRI本土化技术方案,以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栽培方法为对照,设S-1(30cm×30cm,11.25万穴/ha)、S-2(23cm×20cm,21.45万穴/ha)2个种植密度,对各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技术体系下每穴最高分蘖、成穗率、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穴穗重,及各时期每穴干物质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同时该技术方案省时省工,适当延长了水稻的生育期,能极大发挥植株个体的生长潜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陈传华罗群昌陈远孟刘广林蒋显斌
关键词:优质稻本土化物质生产特性
优质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力源占1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特高产优质常规稻,2005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早稻生育期125 d,晚稻生育期108 d。
罗群昌陈远孟陈传华刘广林蒋显斌陈毓章梁秀然
关键词: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