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怡

作品数:14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人工肝
  • 4篇基因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盐析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基因型
  • 3篇基因型分布
  • 3篇胶原
  • 3篇白质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浆蛋白
  • 2篇片段
  • 2篇细胞

机构

  • 14篇福州市传染病...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4篇陈怡
  • 8篇徐兵
  • 8篇江家骥
  • 7篇胡盈莹
  • 7篇李勤光
  • 7篇潘晨
  • 4篇林彩文
  • 4篇李丹
  • 4篇林灼
  • 4篇陈敏
  • 4篇蒋晓织
  • 3篇林曼芝
  • 3篇陈惠聪
  • 3篇姚履枫
  • 2篇李丽
  • 2篇欧文湖
  • 2篇苏智军
  • 2篇刘家俊
  • 1篇伍严安
  • 1篇苏东辉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第三届全国重...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梯度pH法快速回收人工肝置换血浆中多种蛋白质
目的:体外快速回收人工肝置换下来的患者血浆中蛋白,以期用于自体回输治疗。方法:自行设计一种梯度pH法(从pH值5.0开始,静置缓慢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3 h加完,使终点pH值至7.6),用此法配合盐析法(NaCl饱和度...
徐兵潘晨蒋晓织林曼芝陈敏陈怡林灼陈惠聪
文献传递
梯度pH共沉淀法回收人工肝丢弃血浆蛋白初步实验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在体外快速回收人工肝丢弃血浆总蛋白的方法。方法设计一种梯度pH共沉淀法,从pH 7.3开始,逐滴加入1 mol/L柠檬酸溶液,5h加完,使溶液pH值呈渐进梯度变化,至终点pH 5.1,用此法配合盐析法(氯化钠饱和度33%,4℃反应5.5h)或低温乙醇沉淀法(乙醇体积分数为0.04,-7℃反应5.5h),使等电点在pH 7.3~5.1范围内的各蛋白连环碰撞聚集而析出,形成多蛋白共沉淀,再一并回收,弃上清液以清除毒物。结果在pH 7.3~5.1范围内,用梯度pH低温乙醇法和梯度pH盐析法分别回收了41%(25 g/61 g)和50%(29 g/57 g)的血浆蛋白,上清液中未回收的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及其所结合的胆红素。两法回收的蛋白溶液中,TBil下降,分别为回收前的0.07%(低温乙醇法)和0.06%(盐析法),HBV DNA降为阴性(PCR)。结论在高浓度中性盐或低温乙醇条件下,渐进微调溶液pH值,可使一连串有相邻等电点的蛋白共沉淀,采用梯度pH共沉淀法可选择性快速回收人工肝丢弃血浆中总蛋白。
徐兵潘晨蒋晓织林曼芝陈敏林灼陈怡陈惠聪
关键词:氢离子浓度盐析法血蛋白质类回收
胶原凝胶包埋肝细胞体外培养和腹腔移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改进肝细胞腹腔移植的方法。方法 用胶原凝胶包埋大鼠肝细胞 ,并在体外培养 ,测定培养液中总蛋白 (TP)和尿素氮 (BUN)水平。将胶原培养液与鼠肝细胞混合后注入大鼠腹腔 ,混合物在腹腔内形成凝胶并包埋肝细胞。用含酶的培养液将受者鼠腹腔内的移植肝细胞洗出 ,再置于无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 ,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对照组处理过程与实验组相同 ,但不用胶原。结果 胶原凝胶包埋肝细胞组的TP、BUN和葡萄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胶原培养液与肝细胞混合物在注入腹腔 2 4h后变为凝胶。结论 胶原凝胶可促进体外培养或腹腔移植的肝细胞生长 ;胶原培养液腹腔注射和腹腔内胶原凝胶包埋细胞法 ,使肝细胞的腹腔移植更简便、安全、实用。
徐兵江家骥潘晨李丽胡盈莹陈怡李勤光
关键词:体外培养
鱼精蛋白和肝素预处理ELISA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的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ELISA。方法先用鱼精蛋白再用DNA依次包被反应板,建立鱼精蛋白包被ELISA(P-ELISA);再用肝素封闭未与DNA结合的鱼精蛋白位点,建立肝素封闭P-ELISA。用P-ELISA、肝素封闭P-ELISA和生物薄片免疫荧光法(BC-IF)对照检测了53例活动性SLE,44例非活动性SLE和27例其他AID患者的抗dsDNA抗体。结果在P-ELISA检出的57例抗dsDNA抗体阳性中,有11例(活动性SLE 5例,非活动性SLE 6例)在肝素封闭P-ELISA检测为阴性,这11例经BC-IF验证全部为阴性;而在肝素封闭P-ELISA检出的46例阳性中,仅1例(非活动性SLE)与BC-IF不符。结论肝素封闭P-ELISA可降低P-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的假阳性率。
徐兵陈怡黄毅马晓宁潘晨伍严安
关键词:抗DSDNA抗体鱼精蛋白肝素
紫外线摇动灭菌法建立及在胶原溶液灭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在已有胶原溶液灭菌方法中,微孔膜过滤和紫外线照射可不降低溶液的黏性,但紫外线只能用于表层溶液或透明管道中溶液的灭菌,限制了紫外线的灭菌效率。如果能用紫外线使一个容器中上下各液层都受照射灭菌,就可省去紫外线灭菌的循环管道,可简化操作保持灭菌蛋白特性。目的:改进紫外线灭菌法,使之适用于胶原溶液的灭菌。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0-02/2008-06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材料:灭菌装置由紫外灯、反光罩(可罩于摇床上)、摇床和容盘组成。方法:①容盘置于摇床上。将待灭菌的酸性胶原溶液装入容盘,液层深8~12mm。②开动紫外灯和摇床,使容盘中溶液摇动混合、暴露深层受紫外线照射。③将经照射灭菌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使成凝胶。主要观察指标:①胶原溶液层厚、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灭菌效果(菌落计数)的影响。②将紫外照射后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形成凝胶时间。结果:①液层厚8mm照射30min的胶原溶液和液层12mm照射90min的胶原溶液,经培养均显示细菌和霉菌阴性。②将用本法灭菌的胶原溶液pH变为7.4后可在1h内形成凝胶。结论:紫外线摇动灭菌法简便有效,灭菌后不影响胶原溶液成凝胶性,适用于胶原及类似蛋白溶液的灭菌。
徐兵赵芝萍丘仲琼陈怡
关键词:灭菌紫外线胶原蛋白质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首次调查福建省5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 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431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0%)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0%)(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 (1)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2)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3)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基因型分布
福建省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
胡盈莹江家骥欧文湖林国贤苏智军刘家俊李勤光姚履枫林彩文李丹陈怡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CD抗原指标检测在肝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2001年
1 外周血细胞免疫中的主要免疫细胞CD分子 免疫学中,T细胞亚群是淋巴细胞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次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Oxford,1986)统一了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名称,以分化群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这一名称为基础,然后冠以号码。
陈怡江家骥
关键词:炎症性肝病抗原HBCAG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
不同实验方法在监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三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突变方法的比较,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 用熔解曲线法、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mnh-ELISA)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mPCR-RFLP)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YMDD突变检测,比较它们的敏感性,并与直接测序法比较它们的特异性。结果 mPCR-RFLP法、PCRmnh-ELISA法和熔解曲线法检出HBV DNA的灵敏度分别为10~4、10~5和10~6拷贝/ml。44例患者血清中,用mPCR-RFLP法检出26例为YMDD突变株,18例为野生株。在26例突变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16例,PCRmnh-ELISA法检出18例;而在18例野生株中,熔解曲线法检出2例突变株,PCRmnh-ELISA法检出13例突变株。将上述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6例标本进行测序,mPCR-RFLP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与测序的符合率分别为93.8%(15/16)、43.8%(7/16)、18.8%(3/16),差异有极显著性(x^2=18.7,P<0.01)。结论 mPCR-RFLP法检测YMDD突变株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熔解曲线法和PCRmnh-ELISA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胡盈莹江家骥李丹林彩文李勤光陈怡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性基因突变YMDDHBV
梯度pH共沉淀法回收人工肝丢弃血浆蛋白
目的:有选择地快速回收人工肝置换下来的病人血浆中多种蛋白,以期用于自体回输治疗。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种梯度 pH 共沉淀法(从 pH7.3开始,逐滴加入1mol/L 柠檬酸溶液,5h 加完,使溶液 pH 值呈渐进梯度变化,...
徐兵潘晨蒋晓织林曼芝陈敏林灼陈怡陈惠聪
关键词:人工肝PH盐析血浆蛋白回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