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月桂

作品数:22 被引量:13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诱发电位
  • 13篇体感
  • 13篇体感诱发电位
  • 11篇电刺激
  • 11篇功能性
  • 11篇功能性电刺激
  • 6篇卒中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
  • 6篇脑卒中患者
  • 5篇健康青年
  • 4篇运动诱发电位
  • 3篇电生理
  • 3篇穴位
  • 3篇上肢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磁刺激
  • 2篇单侧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泰安市第一人...

作者

  • 22篇陈月桂
  • 20篇燕铁斌
  • 4篇刘慧华
  • 3篇陈昱
  • 3篇刘非
  • 3篇薛晶晶
  • 2篇谭志梅
  • 2篇姜文文
  • 2篇魏妮
  • 2篇吴伟
  • 2篇曾海辉
  • 2篇王东山
  • 2篇袁沃亮
  • 1篇燕军
  • 1篇刘英梅
  • 1篇颜海莲
  • 1篇马晓青
  • 1篇金冬梅
  • 1篇王景峰
  • 1篇徐本磊

传媒

  • 8篇中国康复医学...
  • 6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跟踪先进康复...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谭志梅燕铁斌姜文文陈月桂吴伟
经皮电神经刺激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比较单次(45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患者接受1次45minTENS治疗,刺激电极放在患侧上肢穴位上,刺激频率为100Hz,脉宽为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安慰组患者接受45min安慰治疗,仪器与治疗组相同,有指示灯闪,但无电流输出。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接受1次SEP检测,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侧与健侧SEP值相比,除N9潜伏期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EP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SEP值N20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次45minTEN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的SEP,推测TEN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可能与TENS增加脑电活动,改善SEP,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魏妮燕铁斌Christina WY HUI-CHAN陈月桂
关键词:经皮电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人和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人和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测量15例健康青年(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2.9±0.7岁)右侧上肢单次FES治疗前和治疗后S...
刘慧华燕铁斌刘非陈月桂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
文献传递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信度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及SEP的重复测试信度。方法:按FES的治疗部位将9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刺激偏瘫侧上肢组(上肢组)4例和刺激偏瘫侧下肢组(下肢组)5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1次30min的患侧上肢或下肢FES治疗,刺激频率为30Hz,脉宽为0.2ms,通电/断电比为5s/5s,波升/波降为1s/1s,刺激强度为患者耐受的最大强度。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双侧上肢或下肢的SEP检测。分析双侧上肢或双侧下肢SEP检测过程中N9、N20和P40的波幅及潜伏期,并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SEP的重复检测信度。结果:2组患者2次检测的SEP值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值上肢为0.989—1.000,下肢为0.832—1.000,上肢组优于下肢组。治疗前后SEP值比较,治疗后上肢组双侧N9、N2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20的潜伏期缩短。下肢组患侧N9、P40的波幅和健侧P40的波幅均升高,健侧N9的波幅下降。结论:利用SEP检测脑卒中后肢体接受FES治疗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具有较高的信度,且上肢组优于下肢组。
薛晶晶燕铁斌陈月桂曾海辉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脑卒中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脑梗死早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安慰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同时辅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组电极放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但治疗期间无电流输出。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3周治疗后,发现电刺激组FMA、PASS、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3.0±1.9)分、(19.5±2.4)分、(14.1±4.0)分和(43.2±5.2)分提高至(23.4±1.8)分、(30.1±1.0)分、(35.7±4.9)分和(83.4±3.8)分;安慰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10.3±2.6)分、(16.4±3.5)分、(12.7±5.2)分和(40.4±7.2)分提高至(16.2±2.6)分、(24.3±2.8)分、(24.2±6.9)分和(66。8±7.0)分;并且电刺激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安慰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FAC分级也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人选患者FMA、PASS、BBS评分与MBI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0.644和0.917,均P〈0.05)。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谭志梅燕铁斌姜文文陈月桂吴伟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下肢
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人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年轻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13例健康年轻志愿者参与了研究,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4.9±3.1)岁。分别接受30minFES和安慰刺激。采用经颅磁刺激仪(TMS)与肌电图仪(EMG)在FES前、后,安慰刺激后分别检测每一对象的MEP,计算潜伏期、波幅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结果:健康年轻人在FES后MEP值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安慰刺激后MEP的个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MEP值可以反映FES后健康年轻人大脑兴奋性的改变趋势。
徐本磊陈月桂燕铁斌刘慧华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磁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受试者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TMS)及肌电图仪,分别测量15例健康青年,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2.9±0.7)岁。单次FES前、后检测SEP值及MEP值,其中11例完成两周FES(每天1次,每次30min),并再次接受SEP及MEP检测。结果:健康青年者单次及2周FES后SEP及MEP值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与FES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FES侧变化不明显。结论:健康青年者FES前后SEP及MEP值均有变化,尤以波幅明显。
刘非刘慧华燕铁斌陈月桂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磁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S治疗频率30Hz,脉宽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及MEP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MEP检测中正中神经的肘部刺激点,臂丛区刺激点,C7刺激点及皮质刺激点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MEP重复检测的信度,并对组内同侧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后SEP、MEP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MEP值各部位5次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值均在0.8317—1.0000之间;2组患者患侧皮质MEP均未引出;FES组治疗后患侧SEP及MEP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5);FES组健侧和安慰刺激组双侧刺激后SEP及MEP变化不明显;刺激前后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ES后SEP及MEP潜伏期有缩短,波幅有增高。
刘慧华燕铁斌刘非陈月桂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卒中
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的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健康青年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双通道FES比较。方法健康青年受试者13名,男6名,女7名,分成双通道FES组(双通道组)和四通道FES组(四通道组)。双通道组先接受30min双通道FES治疗,四通道组先接受15min四通道FES,间隔3d后,2组互换接受第2次刺激。每次刺激前、后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记录N。及P。。的潜伏期和波幅。所有受试者均刺激右侧下肢。结果2组受试者在接受2种FES后,与组内刺激前比较,刺激侧的SEP值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四通道组与双通道组比较,FES后刺激侧N,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刺激侧潜伏期和波幅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健康青年下肢接受四通道FES后,刺激侧N9潜伏期较双通道显著性缩短,提示基于行走模式的FES能更快地激活脑细胞。
陈昱陈月桂燕铁斌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
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健康青年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于人体正常行走模式的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对健康青年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与双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比较。方法:13例健康青年受试者,男6例,女7例,分为两组:双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组(双通道组)接受30min双...
陈昱陈月桂燕铁斌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健康青年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