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唐斌

唐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3篇蛋白
  • 3篇再灌注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藜芦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肺疾病
  • 3篇白藜芦醇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浆
  • 2篇血浆蛋白Z
  • 2篇预处理
  • 2篇肾缺血
  • 2篇肾缺血再灌注
  • 2篇通路

机构

  • 17篇江西省人民医...
  • 13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7篇唐斌
  • 13篇黄丹
  • 5篇罗振中
  • 4篇李凡
  • 4篇傅强
  • 4篇王东旺
  • 4篇肖凡
  • 4篇周斌
  • 3篇童波
  • 3篇陈宁南
  • 3篇陈运和
  • 3篇李秋根
  • 2篇黄丹
  • 1篇陈婷
  • 1篇徐国海
  • 1篇卢忆梅
  • 1篇郑小兰
  • 1篇卢俊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Dex+罗哌卡因组(DR组)。R组和DR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PVB(T_4~T_9),R组在椎旁间隙内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DR组在椎旁间隙内注入0.5%罗哌卡因+1 μg/kg Dex混合液30 ml。3组患者术后常规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手术2 h(T_2)、术毕(T_3),及术后1(T_4)、6(T_5)、12(T_6)、24(T_7)、36(T_8)和48 h(T_9)时的心率(HR)、平均血压(MAP);记录T_4~T_9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于T_0、T_2、T_3、T_6、T_7及T_9静脉采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及血糖。结果 (1)不同时间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血浆E、NE浓度及血糖浓度变化有差异(P<0.05),不同时间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血浆E、NE浓度及血糖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镇痛效果较好,应激反应较轻;(3)3组静息及咳嗽VAS评分、血浆E、NE浓度及血糖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用于TPVB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减轻开胸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黄丹周斌肖凡唐斌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快速康复外科
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消化道出血8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7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尾号的奇偶进行分组,观察组(86例)应用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85例)采取泮托拉唑钠和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4.19%,治疗总有效率为98.84%,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为(1.84±0.72)d;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31.76%,治疗总有效率为81.18%,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为(2.25±0.71)d。2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和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出血停止时间较短,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王东旺唐斌
关键词:泮托拉唑钠木糖醇注射液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5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帕霉素1、5、10mg/kg预处理组(R1、R5和R10组),每组12只。采用肢体缺血2h再灌注3h的方法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 IR、R1和R5组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P<0.05);R1、R5和R10组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且R5和R10组明显高于R1组,R10组明显高于R5组(P<0.05)。IR、R1和R5组血清MDA、IL-1β、IL-6、TNF-α浓度和肺W/D明显升高(P<0.05);R1、R5和R10组血清MDA、IL-1β、IL-6、TNF-α浓度和肺W/D明显降低,且R5和R10组明显低于R1组,R10组明显低于R5组(P<0.05)。与S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R1、R5和R10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逐渐减轻。结论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其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作用越强,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黄丹肖凡郑小兰罗振中徐国海唐斌
关键词:雷帕霉素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处理SD大鼠
白细胞介素-33/ST2信号通路调控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白细胞介素-33(IL-33)/ST2信号通路激活树突状细胞(DCs)成熟,调控辅助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参与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临床机制。方法选择36只SPF级C57BL/6健康小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余小鼠用于制作COPD模型,采用香烟烟雾刺激和气道内注入脂多糖的方式建立COPD模型,以小鼠肺部压力-容积曲线移动或弹性程度降低为造模成功,将模型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PD组(n=12)和IL-33抗体干预组(n=12)。于造模开始第3周时为IL-33抗体组小鼠腹腔注射IL-33抗体,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小鼠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开始第28天在小鼠清醒状态下采集三组小鼠的内眦静脉从血液,使用PBS液冲洗三组小鼠右肺组织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比较三组小鼠外周血、BALF中DCs、IL-33表达情况差异,采集肺组织甲醛固定后染色处理,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COPD组小鼠外周血、BALF中Th17/Treg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IL-33抗体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小鼠外周血、BALF中DCs成熟标志物CD80、CD8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IL-33抗体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低于健康对照组和IL-33抗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显示,COPD组小鼠IL-33灰度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和IL-33抗体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鼠气道炎症病理差异较大。结论调控IL-33/ST2信号通路可以激活DCs细胞成熟,恢复COPD小鼠Th17/Treg平衡,改善COPD小鼠炎症指标水平。
唐斌童波李凡吴海凤李东东凌友亮聂秀秀黄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手术后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鞘内注射对手术后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不作任何处理,切口痛组(Ⅱ组)行左足底切开手术,生理盐水组(Ⅲ组)先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行左足底切开手术,右美托咪定组(Ⅳ组)先鞘内注射Dex 0.75μg·kg-1后行左足底切开手术。观察大鼠术后2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脊髓背角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原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MWT均降低,TWL均缩短,脊髓背角pCREB表达均增加(P<0.05);与Ⅱ、Ⅲ组比较,Ⅳ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CREB表达减少(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大鼠切口痛,镇痛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的脊髓背角pCREB的表达增加有关。
黄丹唐斌肖凡周斌沈友素罗振中
关键词:镇痛脊髓背角
白藜芦醇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根据对腹部注射紫杉醇制取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后实施腹部注射白藜芦醇,以评价其对于紫杉醇引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共计50只,将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任意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是P组、R+P组、LY+R+P组、R组和C组,制取紫杉醇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腹部注射白藜芦醇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心理学数据显示,在T 1,T 2时段,与C组比较,P组与LY+R+P组MWT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MWT上升(P<0.05),LY+R+P组MWT降低(P<0.05);与R+P组比较,LY+R+P组MWT降低(P<0.05)。与此同时,在T 1,T 2时段,与C组比较,P组与LY+R+P组的TWL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TWL上升(P<0.05),LY+R+P组TWL降低(P<0.05);与R+P组比较,LY+R+P组TWL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激活PI3K/Akt转录因子下,有效缓解了纹状体内线粒体损伤,继而有效预防紫杉醇所引起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黄丹罗振中卢俊肖凡周斌彭盛亮于福平唐斌
关键词:紫杉醇神经病理性疼痛白藜芦醇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浆蛋白Z及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浆蛋白Z(PZ)及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筛选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5例;50例正常对照者。按试剂盒方法测定PZ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PZ、PPAR-α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s-CRP、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PZ、PPAR-α水平低于UAP组,hs-CRP、IL-6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PZ、PPAR-α的表达水平与hs-CRP、TNF-α、IL-6、IL-8呈负相关(r=-0.445、-0.398、-0.534、-0.321;-0.365、-0.511、-0.423、-0.396,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Z水平明显下降,提示PZ缺乏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的一个危险因素。PPAR-α表达明显下调,与明显上升的hs-CRP、TNF-α、IL-6、IL-8呈负相关,提示PPAR-α可能通过抗炎反应,hs-CRP、TNF-α、IL-6、IL-8等可能参与促炎反应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并与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有关。
傅强黄丹王东旺陈运和陈宁南唐斌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蛋白Z炎症
一种呼吸科用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药装置,包括气体承载箱、药品雾化器、手动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鼓风机的后方设置有鼓风皮带,所述手动鼓风机的前端开设有外螺纹,述气体承载箱的内部放置有药品雾化器,所述气体承载箱的上方通过轴...
唐斌黄丹李秋根
文献传递
千金苇茎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p)、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比值、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组治疗后FEV1%prep、FEV1/FV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治疗后FEV1/F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OS比值、E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EOS比值、E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可通过降低AECOPD患者外周血EOS比值及诱导痰ECP表达,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缩短AECOPD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李凡李凡童波唐斌付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千金苇茎汤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南昌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中SLCO1B1基因的分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SLCO1B1的主要突变388G>A和521T>C在南昌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分别采用PCR-RFLP和ARMS-PCR方法对280名居住于南昌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SLCO1B1的388G>A和521T>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280名受试者中,SLCO1B1的388G>A位点:110名为388G>A突变杂合子,141名为388G突变纯合子,分别占总人数的39.3%和50.3%,余29名为388A野生型纯合子,占总人数的10.4%,突变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70.0%。521T>C位点:60名为521T>C突变型杂合子,6名为521C突变型纯合子,分别占总人数的21.4%和2.1%,余214名为521T野生型纯合子,占总人数的76.5%,突变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为12.9%。结论南昌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中的SLCO1B1 388G>A和521T>C突变与日本及中国汉族男性健康人群分布相似,388G>A突变率显著高于白人,521T>C突变率显著高于黑人。
唐斌黄丹傅强
关键词:基因型原发性高脂血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