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平

作品数:69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文学
  • 12篇文化科学
  • 10篇艺术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文学
  • 12篇文化
  • 11篇叙事
  • 6篇电影
  • 6篇诗学
  • 6篇文艺
  • 5篇大众
  • 5篇艺术
  • 5篇影视
  • 5篇狂欢
  • 4篇大众文化
  • 4篇盐业
  • 4篇影视文化
  • 4篇哲学
  • 4篇文本
  • 4篇口述
  • 4篇后现代
  • 3篇大众文化理论
  • 3篇电影理论
  • 3篇幽灵

机构

  • 41篇四川省社会科...
  • 21篇四川理工学院
  • 9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7篇王小平
  • 3篇严涛
  • 2篇古春梅
  • 1篇曾仲奎
  • 1篇杨爱林
  • 1篇王余
  • 1篇于源
  • 1篇欧阳钦
  • 1篇王涛

传媒

  • 11篇中华文化论坛
  • 6篇天府新论
  • 5篇郭沫若学刊
  • 5篇廊坊师范学院...
  • 3篇鲁东大学学报...
  • 2篇当代文坛
  • 2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2篇中外文论
  • 1篇当代电视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求索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年份

  • 4篇2018
  • 8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忆的诗学:检讨与新进路
2009年
作为古老的诗学概念,回忆的理论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回忆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对回忆的艺术本体论的阐释,对回忆与审美想象、审美感受、审美创造及审美体验等关系的申述,以及在叙事文本的分析中考察回忆手法的运用及由此产生的美学意味。尽管如此,国内回忆理论研究在理论借鉴、思维创新和研究对象方面需要加以检讨,同时,在文学边界不断扩展、文化研究蔚为大观的新的理论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从时间与叙事的角度勘探回忆的审美意涵。
王小平古春梅
关键词:回忆叙事检讨进路
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语境研究——以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为例
大众文化(除电影以外)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产物,也是后现代传媒发展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电视在中国的发展,西方和港台流行文化的传入,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大众文化的...
王小平
关键词:大众文化后现代语境影视文化网络文化
三线建设题材纪录片的叙事变迁被引量:2
2016年
1964年到1980年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了一场被称为"三线建设"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的实施迄今已有50年,被称为距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1,而长达17年的共和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资源繁浩丰富,理应融入当代文化生产之中。
王小平
关键词:三线建设纪录片创作电视纪录片叙事视点工业遗产
从世俗焦虑到终极苦难的叩问——对李玉电影《观音山》文本的透视被引量:1
2011年
李玉的《观音山》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从第五代导演对历史文化进行清理和第六代导演对当下社会、政治、人情关照的视域里超拔出来,镜头从世俗的坚硬外表切入,探进生命的深渊进行超越式书写。它把电影的现实关怀拔升到叩问个体终极命运的高度,表达了生命的无常感和悲怆感,这使《观音山》在中国电影中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者电影"。
王小平
口述历史:重建社群文化的可能——基于盐业社群口述历史实践的思考
2016年
口述历史是现代史学的新发展,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表征方式,其在怀旧心理的营造、历史体认与社群文化建构、社会赋权等方面显露出重要的意义。百年来,盐业社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同乡会的式微与传统行帮组织的消失,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以及盐业社群的离散状况。百年社会变迁,举国盐业兴衰,个体生命沉浮,盐业口述历史呈现的是三者的交织面貌。作为历史与记忆的载体,盐业社群口述史在呈现诸多历史变迁的同时,亦担负起盐业社群文化重建的重任。盐业社群口述历史项目通过"说吧,记忆":自我肯定的生命故事、活态记忆展览、创意工业遗址摄影和口述历史进博物馆等形式的尝试,致力于盐业社群文化的重建。
王小平
关键词:口述历史文化重建
包容“他者”:中国电影艺术的新视阈——评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差异化文化立场
2012年
陆川的《南京!南京!》以艺术的辩证法则、非意识形态对抗、非民族主义的立场、文化批判的精神、"复调"的叙事、还原历史真实和人性真实的勇气、"差异书写"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战争中的"他者"——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人角川,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继姜文的《鬼子来了》、冯小刚《集结号》后的又一部特立独行的中国战争影片,是一次在"包容他者"的人文理想和艺术原则基础上的对电影美学疆界的新跨越。
王小平
关键词:文化批判复调叙事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提要)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源于对拉伯雷文学创作的研究。拉伯雷的文学取材自中世纪的狂欢文化,在他的作品中,狂欢节成为主要的书写内容,狂欢节以诙谐的形式建立了一个消除阶级“区隔”和文化等级的平等世界,在这里,政治和文化权力被颠覆和消...
王小平
关键词:巴赫金文学创作狂欢诗学大众文化
文献传递
从接受美学到文学人类学——兼论伊瑟尔文学人类学思想及其理论反思被引量:3
2011年
从接受美学转向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迁移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一贯性,同时也体现出理论视野由微观的阅读反应的审美分析到宏观探究文学的人类学本性的显著变化。经由对文学存在的人类学动因的追问,文学人类学强调虚构化作为人类自我呈现和超越的重要意义,在"文本游戏"与"人类学展演"中,文学拓展了人类超凡的可塑性。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在欧美批评理论界远未赢得比肩接受美学的赞誉,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反思和检讨。
王小平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理论
现代性徘徊的幽灵——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的电影理论
<正>电影诞生在19世纪末期,是一次伟大的文化转型,媒介革命,它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大众社会的形成。电影改变了人类的娱乐生活方式,将世界文化从理性的形态逐步转变成感性的形态,推动了社会由前现代向现代和后现代社会迈进,...
王小平
文献传递
灾难暴力与亲情撕裂“缝合”的悲剧——对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爆炸效应”的文化症候阅读被引量:4
2012年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亲情被地震灾难的暴力撕裂又在地震中弥合的悲剧,其潜文本是对儒家伦理合法性的叩问。冯小刚在主流意识形态、灾难叙事、影像奇观中寻找到了平衡点,扬长避短,弱化灾难场景的时长和震惊、恐惧的镜头,影像表达聚焦在伦理化、情感化的故事上,博得了亿万观众的认同,实现了他在悲剧电影探索道路上的跨越。《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不属于美学形式上的成功,而是建立在对儒家伦理文化秘密勘破的基础上的成功,整个影片始终回荡着基于血缘家庭的亲情和冲突。正是这一亲情破裂又重新愈合的叙事构架完成了自然灾难的悲剧和文化观念导致的悲剧的无间的融合和互动,也契合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经验、文化期待、情感期待、审美期待,从而获得了"爆炸性"的反响和触及灵魂的共鸣。
王小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