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胶质瘤干祖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社会活动:细胞连接、融合及胞释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分析免疫细胞社会中的肿瘤细胞与宿主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探寻肿瘤细胞社会中打破免疫平衡的大事件.方法 共培养红绿双色荧光示踪的胶质瘤干/祖细胞与宿主巨噬细胞,置于活细胞工作站实时摄影缩时成像并视频分析目标细胞的社会行为.结果 相关细胞实时动态连续观察发现:(1)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管道的6种类型.(2)2个活跃细胞相互作用后变成1个细胞,即细胞融合;已融合的细胞与另一个细胞再融合.(3)融合细胞的命运有对称分裂产生子细胞和瞬间凋亡两种.(4)存在一个细胞进入另一细胞内后胞释现象.结论 胶质瘤干/祖细胞与宿主巨噬细胞间连接方式、融合、分裂及胞释过程,可作为胶质瘤干/祖细胞诱导宿主巨噬细胞恶变的细胞行为学依据,对进一步理解肿瘤细胞社会成员间的复杂关系有重要意义.
- 王林代兴亮王海洋王中勇王爱东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细胞融合
- 胶质瘤干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融合驱动肿瘤的血管形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肿瘤细胞融合反应形成肿瘤血管的驱动作用。方法取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与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绿色裸小鼠MSCs,进行体外共培养。将SU3-RFP细胞接种于绿色裸小鼠脑内形成移植瘤,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共培养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RFP’/GFP’细胞或血管。结果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5代,高增殖活性基本不变,并高表达CDl05。在绿色裸小鼠股骨组织、移植瘤组织和临床胶质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血管细胞均可表达CDl05。随着MSCs与SU3-RFP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RFP’/GFP’黄色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FP’/GFP’黄色细胞占83.7%。移植瘤组织压片及组织切片中可见血管壁基质在内的成束RFP’/GFP’黄色血管样结构及黄色血管横断面管壁结构,为MSCs与SU3-RFP融合细胞衍生的血管。结论肿瘤细胞与宿主MSCs发生融合,并驱动了肿瘤血管生成。
- 赵东亮代兴亮孙超陈金生荣孝慈王海洋王麒龙芮琴王爱东王中勇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融合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肿瘤血管生成CD105
- 微小RNA-146b-5p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抑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微小RNA(miRNA,miR)是一类由17—27个核苷酸构成的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多种肿瘤中有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抗凋亡作用,且有研究报道STAT3能抑制miR-146b-5p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6b-5p对STAT3的作用。
- 王海洋王麒龙王德林陈金生代兴亮黄强董军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抑瘤效应转录活化因子恶性调节基因表达RNA分子抗凋亡作用
- 人胶质瘤细胞系 SU3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产生的融合细胞具有恶性转化的特点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胶质瘤细胞(SU3)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共培养来证明胶质瘤间质中的Mφ恶性转化是SU3与Mφ融合导致的。方法将转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RFP)的SU3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的小鼠腹腔冲洗出的Mφ进行体外共培养;用单克隆方法建立表达RFP+/GFP+双色荧光(黄色)的细胞系,然后进行癌细胞相关表型分析、致瘤性试验、鼠巨噬细胞标记物检测。结果(1)这两种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群中出现为数不多的黄色细胞,并成功单克隆到C3、C4和C12三株细胞。(2) C12继续传代培养后分化出RFP+、EGFP+和RFP+/EGFP+三种类型细胞,但随着传代次数增多,EGFP+(绿色)细胞比例逐渐升高而成为主体,RFP+/EGFP+(黄色)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而RFP+(红色)细胞基本消失。(3) C12细胞株中的EGFP+细胞具有以下特点:生长接触抑制消失、增殖速度快、染色体异倍体等癌细胞特征;在裸小鼠体内具有高致瘤率(5/5);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CD68,大部分染色体为鼠端着丝粒。结论本实验用体外模型证明我们先前在实体瘤中观察到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通过细胞融合途径实现的。本实验与我们先前从荷瘤鼠实体瘤组织中克隆到恶性转化的巨噬细胞株( ihCTC)的体内实验一起,相互印证了肿瘤微环境中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客观存在的。宿主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发生的恶变既为肿瘤恶性进展和肿瘤异质性增添了新的内涵;又为肿瘤靶向治疗增加了新的靶标。
- 王林代兴亮芮琴王海洋王爱东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癌变
- 靶向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是支持胶质瘤发生、恶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将其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各项治疗策略的靶点有望提高疗效。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特异性识别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靶向并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胶质瘤干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复制,裂解胶质瘤干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过继转移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经体外激活、回输后可直接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相关抗原,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疫苗通过胶质瘤干细胞mRNA致敏,发挥靶向激活抗胶质瘤干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胶质瘤干细胞活化性配体表达水平升高且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针对此特点,自然杀伤细胞可以较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在免疫逃逸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这些免疫检查点进行干预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靶向胶质瘤干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一定疗效,但远未成熟,尚待持续深入探究。
- 王海洋董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 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SU3-ihDCTC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干祖细胞体外诱导恶性转化的树突状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特征分析。方法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小鼠骨髓腔冲洗细胞,用树突状细胞诱导培养方法,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人胶质瘤干祖细胞SU3共培养,从单克隆增殖能力强的EGFP(+)永生化细胞中随机选取1株检测相关分子标志物,行染色体分析和致瘤试验。结果被鉴定分析的1株永生化EGFP(+)细胞形态为树突状,Dc标志蛋白CD11c、CD80、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均高表达,此外表达宿主鼠源性β-肌动蛋白和EGFP;且兼具高增殖、侵袭和移植致癌的潜能;染色体核型为异倍体。结论在体外共培养系统中,成功地建立了1株被胶质瘤干祖细胞SU3诱导恶性转化的永生化树突状细胞株,有望作为工具细胞进一步用于非可控性炎症细胞的相关研究。
- 王德林代兴亮费喜峰王海洋陈金生王麒龙芮琴王之敏王爱东董军兰青黄强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恶性转化
- 胶质瘤初发与自然复发后肿瘤干细胞克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比较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比较初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GBM)标本、体外培养的原代胶质瘤干细胞及患者原代肿瘤组织来源的肿瘤移植模型(PDX)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1)取同一患者手术切除的初发及复发GBM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Ki-67的表达;基因检测分析标本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扩增情况。(2)体外原代培养初发及复发GBM干细胞,分别命名为SU5-1和SU5-2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巢蛋白、CD133的表达;诱导分化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GFAP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TMZ)、卡铂(CBP)、顺铂(DDP)、阿霉素(ADM)的耐药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PD-L1阳性率的表达;基因检测分析同上。(3)建立裸小鼠原位初发及复发PDX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X模型巢蛋白、GFAP、Ki-67的表达,基因检测分析同上。结果(1)与初发GBM比较,复发GBM标本Ki-67、巢蛋白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较高,而GFAP阳性细胞数所占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分析显示初发及复发GBM组织中IDH基因均无突变,初发GBM组织中MGMT基因呈甲基化状态,EGFR基因未扩增,而复发GBM组织中MGMT基因为非甲基化状态,EGFR基因扩增阳性。(2)SU5-1和SU5-2细胞均表达巢蛋白、CD133。诱导分化后均表达GFAP。生长曲线显示SU5-2细胞的增殖启动期早于SU5-1细胞,第3~5天两者持平,第6天起SU5-1细胞的增殖快于SU5-2细胞。SU5-2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于SU5-1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15 mmol/L CBP、0.3125、1.25、5 mmol/L DDP,0.5、2 mmol/L ADM,125、500 mmol/L TMZ作用的SU5-2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同浓
- 施佳董旭宸戴晓晓王海洋代兴亮刘加驰姜倩倩盛余敬董军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肿瘤干细胞复发
- 细胞外囊泡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被引量:2
- 2022年
-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5000nm的脂质囊泡。根据其不同的生成机制,EVs可以分为微囊泡、外泌体和凋亡小体等,它们通过转运脂质、蛋白质和RNA等生物活性成分,直接影响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展。EVs在多种体液中含量丰富,对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的肿瘤来源EVs进行检测的方法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EVs检测有望成为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本文对EVs的生物学特性构成及其在脑胶质瘤临床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李皓然王海洋董军
- 关键词:高特异性脑胶质瘤微创性细胞分泌
- 双色荧光示踪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模型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双色荧光示踪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模型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体外培养GSCs;将具有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转染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于GSCs;将稳定表达RFP的GSCs接种至全身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
- 董军王海洋施佳刘亮姜倩倩黄强
- 文献传递
- 胶质瘤干细胞与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巨噬细胞融合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观察胶质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或巨噬细胞(Mφ)能否发生融合,并鉴定融合细胞的相关表型。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胶质瘤干细胞株SU4-RFP和源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Balb/c裸小鼠BMSCs和Mφ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U4-RFP与BMSCs、Mφ间的融合,分别命名为F-BMSCs、F-Mφ,单克隆高增殖力的RFP/EGFP双阳性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FISH)、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SU4-RFP、F-BMSCs、F-Mφ和BMSCs中RFP、EGF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U4-RFP、BMSCs、Mφ和F-BMSCs、F-Mφ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SU4-RFP、BMSCs、F-BMSCs有丝分裂相的染色体形态;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F-BMSCs、F-Mφ、SU4-RFP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融合细胞表达红、绿2种荧光。FISH、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BMSCs、F-Mφ共表达RFP、EGFP 2种基因和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U4-RFP细胞仅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BMSCs仅CD105和CD44表达强阳性,Mφ细胞仅CD68表达阳性;F-BMSCs共表达Nestin和CD105、CD44,F-Mφ共表达Nestin和CD68。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F-BMSCs的染色体核型中小鼠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同时可见少量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F-BMSCs、F-Mφ的克隆形成率高于SU4-R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生长速度高于SU4-RFP;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F-BMSCs、F-Mφ的穿膜细胞数(429.4±17.9、421.6±14.6)高于SU4-RFP(21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肿瘤干细胞可与宿主BMSCs或Mφ自发融合,且融合后细胞恶性程度更高,提示其可能为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之一。
- 王海洋陈俊杰王麒龙王德林陈金生代兴亮王爱东黄强董军
- 关键词:胶质瘤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细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