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勋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
- 2012年
-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时代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辩证自然观、合理消费观和正确生态文明观,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解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想认识问题、公众基础问题和根本思想要求问题。
- 陈士勋李利人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论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
- 2016年
- 我们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树立自然人类物质系统整体生态体理念,确立生态文明观,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明晰生态文明建设现实路径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原因,遵循自然生态系统自身进化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自身生存发展完善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发展先进生产力,创新科技和社会管理,重构人的发展路向,完善体制机制,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
- 陈士勋杨敏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角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进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演绎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法等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角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马克...
- 陈士勋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概念内涵解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必须首先明确的逻辑起点就是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目前为止,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对比中西生态思想,剖析生态文明的基本组成要素,发现生态文明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给予生态文明比较明确的界定,厘清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陈士勋李利人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基于学习视角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育成的三维素养
- 2017年
- 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活跃,鱼龙混杂,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呈现纷繁杂乱的动态局面。在此情势下,关键问题还是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在现实中育成一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中,理论育成的三维素养——“高度”(即真理性)、
- 陈士勋
- 关键词:意识形态领域人民群众国家学说
- 科学发展观视阀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 2012年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生存发展,民族兴衰,党和国家存亡。生态文明成为文明理论研究新课题和文明实践活动新方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尤为迫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总结提炼已有理论和实践资料,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实际,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和现实路径。
- 李利人陈士勋黄廷安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五维”视阈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系统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我们以人的生命、生产生活活动,现实社会关系,全部社会现实生活,生存发展状态和社会发展总体层面等"五维"视阈,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系统考察,发现他分别阐述了人的类本质、群本质、动力本质、实践本质和联合体本质,形成了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人的本质系统理论。厘清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确立实践思维范式,澄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系统理论,而且有利于在理论上深入推进人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在实践上自由自觉地深入推进人的相关问题的顺利解决。
- 陈士勋杨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被引量:1
- 2016年
-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新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发现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视角,依托农民潜在主体自我意识、农村现实人文历史传统和农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探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增添其创新与活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增强农民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逐步实现农业市场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生态化的有机统一。
- 陈士勋杨敏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
- 2013年
-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时代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辩证自然观、合理消费观和正确生态文明观,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解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想认识问题、公众基础问题和根本思想要求问题。
- 陈士勋李利人黄廷安
-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
- 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被引量:3
- 2016年
-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旨趣,目前,国内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类本质"、"群本质"和"动力本质"等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不少误读、误解现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五W理论分析法,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典籍著作进行比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发现马克思更多地阐述了人的类本质、人的群本质、人的动力本质、人的实践本质和人的联合体本质等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确立实践思维范式,进一步澄清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内涵,而且对当下解决中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相关问题指明了正确理路。
- 陈士勋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