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晨

作品数:1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水管
  • 6篇活性炭
  • 5篇水处理
  • 5篇给水
  • 5篇给水管
  • 4篇生物活性炭
  • 4篇臭氧
  • 3篇生物膜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微生物群落结...
  • 3篇给水管网
  • 3篇管网
  • 3篇臭氧-生物活...
  • 2篇垫片
  • 2篇毒剂
  • 2篇原水
  • 2篇闸阀
  • 2篇水处理装置
  • 2篇水力

机构

  • 15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同济城市...
  • 1篇成都川力智能...

作者

  • 15篇许晨
  • 13篇李伟英
  • 9篇王峰
  • 6篇刘瑶
  • 5篇张骏鹏
  • 4篇钱林
  • 4篇乔羽
  • 4篇石恬恬
  • 4篇李文明
  • 3篇向媛
  • 1篇张佳
  • 1篇徐祖信
  • 1篇楚文海
  • 1篇胡霞林
  • 1篇徐挺
  • 1篇尹大强
  • 1篇向嫄
  • 1篇王瑾

传媒

  • 2篇净水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包括生物膜取样管(1)、卡箍(3)、密封垫片(6)以及闸阀(2),所述的生物膜取样管(1)两端与给水管相连,连接处用卡箍(3)固定且用密封垫片(6)密封,所述的闸阀(2)安装...
李伟英王峰钱林许晨刘瑶乔羽李文明石恬恬张骏鹏
文献传递
给水管网生物膜变形细菌变化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饮用水系统的生物稳定性和微生物的控制策略,基于南方某市的实际给水管网,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管壁生物膜中的3类变形细菌进行研究,探讨管壁生物膜特性和生物膜细菌数量与水中细菌再生长潜力(BRP)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管网水质的提高,以γ-变形细菌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2.14%~77.34%、51.02%~77.45%、51.86%~65.99%)的变形细菌组成向以α-变形细菌为主(所占比例分别达62.56%~91.36%、75.27%~96.20%、73.08%~96.76%)的组成转变,致病威胁降低,生物稳定性得到提高.此外,管壁生物膜的脱落,使得管网水的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促进细菌的再生长,其与BR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伟英许晨王峰白涛
关键词:给水管网生物膜
扑热息痛对斑马鱼发育与运动行为效应的影响
2023年
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通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和关节痛等。由于其广泛应用,扑热息痛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检出浓度范围为ng·L^(-1)至μg·L^(-1)。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完全去除扑热息痛,且其在自然环境中很难被降解,因此扑热息痛对人体健康和水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本研究结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与运动行为效应影响综合评估扑热息痛的生态毒性。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相关低浓度水平(5~100μg·L^(-1))的扑热息痛暴露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致死、孵化等)和胚胎发育异常的亚致死效应,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200μg·L^(-1)),斑马鱼的致死率略有上升。此外,斑马鱼运动行为指标对扑热息痛暴露表现出了良好的灵敏性。在实验设置的最低浓度(5μg·L^(-1))暴露组即出现斑马鱼幼鱼游泳距离显著减小,顺逆时针转向规律改变的现象。此外,相比较空白对照组,各扑热息痛暴露组(5μg·L^(-1)~5 mg·L^(-1))斑马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抑制和转向改变,且斑马鱼运动抑制的程度随扑热息痛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研究结果预示,与行为学效应相关的神经毒性指标可能对扑热息痛更加敏感,未来的研究应该强化行为学相关的指标,并探究神经毒性的内在机制,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扑热息痛的生态风险。
许晨覃兰雪徐挺徐挺尹大强
关键词:扑热息痛斑马鱼发育
一种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用取样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用取样器及其应用,取样器包括钻探头、储样槽、旋转盖板及防滑柄,储样槽上侧开口,钻探头设在储样槽的前端,防滑柄设在储样槽的后端,旋转盖板的前端与储样槽的前端旋转连接,后端固定连接在防...
李伟英许晨王峰向媛周艳彦汤帅冰
臭氧-生物活性炭-金属膜联用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_3-BAC)-金属膜联用工艺去除水中污染物,探讨膜污染及膜清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联用工艺对浊度、菌落总数、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1%、96.2%、66.4%,出水颗粒总数低于100个/mL。恒通量(2m^3/m^2·h)终端过滤条件下,金属膜连续过滤60min后其跨膜压差由0 MPa升至O.7 MPa。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小颗粒污染物堵塞膜孔、覆盖膜表面,导致膜通量下降。采用膜滤后水反冲洗污染膜4 min(0.4 MPa),膜通量恢复率为86.4%;水反冲洗后分别采用2%柠檬酸和2%氢氧化钠对污染膜进行化学浸泡,通量恢复率均高于97.0%。
向嫄李伟英许晨高炜鹏王瑾张伟
关键词:水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金属膜
一种排水管道耗氧物质源解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耗氧污染物源解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采集典型污染源附近排水管道内的水样作为分析样品,同时记录相应的采集时间和地点;将采集的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将待测样品充分曝气,以固定间隔时间...
徐祖信许晨楚文海
活性炭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
<正>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作为一种净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虽然活性炭巨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构造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但是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了场所。颗粒活性炭表面滋生大量微生物,并在水流剪切...
李伟英许晨刘瑶
文献传递
预处理工艺控制膜污染试验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探讨了3种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延缓超滤膜污染的作用.试验表明,前臭氧+在线混凝+超滤(工艺1)、前臭氧+超滤(工艺2)、前臭氧+预氯化+超滤(工艺3)3种工艺超滤膜过滤的临界通量分别为86.5,59.8,68.1L·(m2·h)-1.其中工艺1临界通量最大,且其稳定运行的时间最长(约190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膜污染,这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矾花"被吸附到胶体类颗粒物上,通过膜筛分截留,减缓了有机污染物质与膜表面的接触与相互作用.控制、缓解膜污染方面,工艺3效果最好,其原因是在NaClO作用下有机物分子特征改变,一方面降低膜的通量负荷,改变其亲疏水性,另一方面NaClO使得滤饼层的电负性增大,过滤截留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较易在水力冲洗中被冲掉,跨膜压差得到很好恢复.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超滤膜表面附着一层滤饼层,滤饼层较疏松,而膜孔已被污染物堵塞;红外光谱研究发现,超滤膜经过氧化预处理和化学清洗,膜表面的某些基团被氧化,膜表面特性被改变.
李伟英许晨张骏鹏马腾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
一种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用取样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生物活性炭水处理装置用取样器及其应用,取样器包括钻探头、储样槽、旋转盖板及防滑柄,储样槽上侧开口,钻探头设在储样槽的前端,防滑柄设在储样槽的后端,旋转盖板的前端与储样槽的前端旋转连接,后端固定连接在防...
李伟英许晨王峰向媛周艳彦汤帅冰
文献传递
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管径给水管管壁生物膜取样装置,包括生物膜取样管(1)、卡箍(3)、密封垫片(6)以及闸阀(2),所述的生物膜取样管(1)两端与给水管相连,连接处用卡箍(3)固定且用密封垫片(6)密封,所述的闸阀(2)安装...
李伟英王峰钱林许晨刘瑶乔羽李文明石恬恬张骏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