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 作品数:7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17~65岁[(34.2士10.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6分[(19.8±3.2)分]。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66例,股骨+胫/腓骨骨折35例。58例急诊术后使用VSD技术治疗(VSD组),44例急诊术后使用常规换药法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再次血管探查、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创面感染坏死、气性坏疽、延迟截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人均清创次数、住院时间、植皮/皮瓣率、骨折内固定率、难愈创面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评分优良率及截肢率/保肢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4个月[(8.4士2.1)个月]。两组术后保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肢治疗的指标比较中,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气性坏疽、再次血管探查和延迟截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的创面感染坏死率分别为32%和15%(P<0.05),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和7%(P<0.05)o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和骨折内固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SIRS发生率分别为92%和73%(P<0.05),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人均清创次数分别为4.2次和3.2次(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2.1d和30.2d和(P<0.05),植皮/皮瓣率分别为69%和46%(P<0.05);随访结果中,两组伤后截肢率和保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难愈创面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骨不连发生率分别为22%和6%(P<0.05),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和
- 王翔杨帆解杰陈驾君宋先舟白祥军
- 关键词:多处创伤负压伤口疗法
- 普外科急诊手术切口裂开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通过对874例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切口裂开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普外科剖腹急诊手术的874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观察是否发生切口裂开,并对单因素χ2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7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裂开27例(3.09%);对患者进行各危险因素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缝合方式、创口长度、住院时间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腹内压升高、切口感染、对合缝合不当、缝线断裂或线结松脱、切口类型、BMI、是否有基础疾病及不同手术季节患者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切口感染和腹内压升高留在模型中,其OR值分别为1.543、6.544,95%CI[1.124,1.945]、[5.476,8.012],是切口裂开的独立危险因素。普外科急诊手术时,应注意控制切口感染,警惕腹内压升高,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
- 郑国寿占成业高伟王翔
- 关键词:急诊手术普外科切口裂开LOGISTIC回归
- 严重多发伤连枷胸患者急诊手术治疗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总结分析对严重多发伤连枷胸患者实施急诊肋骨内固定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严重多发伤合并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急诊剖胸探查手术指征,将患者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在实施剖胸探查术同时行肋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人院24小时输血量、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共4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有急诊开胸探查手术指征的患者11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ISS评分、24小时输血量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而呼吸机治疗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小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连枷胸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肋骨内固定术,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可酌情实施。
- 王翔王东方廖忆刘
- 关键词:多发伤连枷胸肋骨内固定
- 负压封闭引流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减轻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 VSD组,每组10只.通过阻断4h和再灌注6h左后肢股动脉和静脉的方法建立I/R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VSD技术进行再灌注时的干预即为I/R+ VSD组.对各组骨骼肌组织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测定.HE组织切片观察细胞水肿程度;免疫组化评估骨骼肌细胞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情况,并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对各组骨骼肌细胞HMGB1的变化程度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 I/R组MPO(0.91 ±0.22)、MDA(2.04 ±0.92)、SOD(35.97±9.23)、CAT(31.42±16.27)、GSH(1.48±0.90)的组织含量与VSD干预组(0.53 ±0.08、1.65±1.02、55.99±18.97、48.50±17.86、3.54±1.88)和对照组(0.31 ±0.10、1.01±0.12、61.83±14.91、75.95±13.09、3.84 ±2.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80、4.250、5.240、9.720、5.240,P =0.000、0.040、0.020、0.002、0.020).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骨骼肌细胞的间隙比高于VSD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F=16.47,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I/R组和I/R+ VSD组HMGB1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94%、18.63%和61.3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886,P<0.01),此结果与实时定量PCR(F=50.653,P<0.01)和免疫印迹法(F=963.489,P<0.01)检测结果相符.结论 VSD技术可通过增加骨骼肌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降低氧化因子损伤和炎性介质因子的表达而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时的损伤程度.
- 王翔杨帆管震王东方白祥军高伟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负压伤口疗法HMGB1蛋白
- 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33例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1.2±11.1)岁。分析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辅助诊断、预防及治疗现状等。结果多发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2%(33/785);33例经术前血管超声筛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下肢静脉血栓为阳性和阴性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择期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均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住院患者,血管超声是筛查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D-二聚体对多发伤患者血栓形成诊断价值有限。
- 王翔郑国寿白祥军高伟
- 关键词:多发伤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
- 多发伤急诊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处理策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多发伤患者发生急诊术后谵妄(POD)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2015-01-2016-01我科收治的105例多发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其中谵妄组(POD组)21例,非谵妄组(非POD组)84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5岁、ISS评分≥20分、严重体液丢失、机械通气时间≥36h、疼痛VAS评分≥7、睡眠障碍与发生POD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9.628,95%CI=2.099-43.740)、ISS评分≥20分(OR=18.309,95%CI=2.939-65.645)、VAS疼痛评分≥7(OR=8.316,95%CI=1.400-35.119)是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ISS评分、疼痛是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并相应处理危险因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王于昌刘沁心王翔王东方李占飞白祥军
- 关键词:多发伤谵妄急诊手术
- livin、LRH1、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蛋白(livin)、肝受体同系物1(LRH1)、Ki-67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手术切除后骨肉瘤患者的骨肉瘤组织标本50例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0例,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骨肉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LRH1、Ki-67的表达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将组织标本分为死亡组(n=15)和生存组(n=35)。分析骨肉瘤组织中livin、LRH1、Ki-67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livin、LRH1、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骨肉瘤组织中livin、LRH1、Ki-6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生存组骨肉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ivin、LRH1、Ki-67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死亡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ivin、LRH1、Ki-67的表达是影响骨肉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ivin、LRH1、Ki-6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均较高,三者共同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 王伟阳李辉刘涛王翔杨帆解杰
- 关键词:生存蛋白KI-67骨肉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