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
- 作品数:3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的分布及其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明确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在中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分布及其种群遗传多样性,为病害流行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2016年,在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山西等7个省66个县/市/区田间,采集了864份疑似病毒病症状的植物样品。提取样品总RNA,利用一步法三重RT-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的BYSM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利用RT-PCR扩增获得BYSMV的L和N基因片段,克隆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应用MEGA、Dna SP和PAML等软件分析BYSMV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从48个县/市/区采集的336份样品中检测到BYSMV,检出率为38.89%,该病毒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北、山西和山东,另外,河南及安徽北部亦有分布,江苏徐州和邳州仅局部发生。基于BYSMV的L、N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可将分离物划分为2个亚组,亚组I中的分离物其来源涉及全部7个省份,而亚组II中的分离物仅来自陕西和山西2个省,基于L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亚组II分离物与伊朗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BYSMV的遗传分化与分离物的地理来源相关,而与寄主植物、发生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运用RDP程序包的7个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没有支持重组的证据。选择压力分析显示,亚组内和亚组间的ω(d N/d S)值(0.02—0.19)远小于1,表明群体正承受净化选择。L和N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Hd)值(0.90909和0.99524)均大于0.5、核苷酸多样性(π)值(0.01324和0.01224)均高于0.005,表明中国BYSMV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L和N基因片段的遗传分化研究显示,东部和西部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0.32201和0.37326)均大于0.25,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表明东部和西部的BYSMV群体严重分化;基因流(Nm)值(0.53和0.42)均小于1
- 杨菲张爱红孟凡思霍良占李希望邸垫平苗洪芹
- 关键词:遗传分化
- 性诱剂与种衣剂联合应用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制定玉米螟安全、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2018-2019年连续2 a开展性诱剂与种衣剂联合应用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并比较了不同剂量种衣剂拌种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8年玉米乳熟期单个诱捕器诱捕的玉米螟成虫数量为11.61-16.77头;2019年成虫诱捕数量显著降低,单个诱捕器诱捕量为2.14-3.05头。每100 kg玉米种子用400 mL种衣剂拌种效果最好,大喇叭口期玉米受害株率为0.16%,防治效果达到85.45%;2018年、2019年乳熟期玉米螟幼虫防治效果分别为47.31%和61.11%,2019年单个玉米穗的玉米螟幼虫平均虫量较2018年减少89.78%。连续应用性诱剂和诱捕器可以持续控制玉米螟的种群数量,而且播种时适当提高种衣剂的使用剂量能有效减轻玉米螟的为害。
- 邸垫平杨菲张爱红李希望苗洪芹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种衣剂性诱剂
-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寄主范围研究初报
-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是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植物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细胞质弹状病毒属(Cytorhab...
- 张爱红杨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
- 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麦为主饲料进行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小麦种子筛选、催芽,在温室中播种,待小麦长至2叶1心期,高度达到6cm时,作为灰飞虱取食饲料;用养虫罩将小麦扣住,将灰飞虱饲养于养虫罩扣住的小...
- 张爱红邸垫平崔禹霍良占杨菲苗洪芹
- 文献传递
- 侵染中国河北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河北卢龙大豆叶片上检测到6株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命名为SMV-Gm1~SMV-Gm6。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和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SMV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经拼接后获得了6个SMV基因组全长序列,大小分别为9588 nt(SMV-Gm1、SMV-Gm3和SMV-Gm5)和9584 nt(SMV-Gm2、SMV-Gm4和SMV-Gm6)。开放阅读框位于基因组第132位至第9332位核苷酸,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分子量约为350 kD)。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SMV-Gm1、SMV-Gm3和SMV-Gm5与江苏SMV分离物(登录号:MH919386)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06%~98.07%,且遗传距离较近,并与江苏、浙江和山西SMV分离物聚为一小簇;SMV-Gm2、SMV-Gm4和SMV-Gm6与韩国SMV分离物(登录号:FJ640954)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48%~98.51%,且遗传距离较近。
- 杨菲杨菲周雪平周雪平
-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组序列
- 夏秋季设施番茄绿色防控必须走好前三步被引量:3
- 2019年
- 夏秋季设施番茄生产中,健康保障性绿色防控技术成败的关键在前三步,从维护幼苗健壮和提高植株自身抗性入手,抓住茎基腐病、病毒病和传毒媒介昆虫等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节点,帮助番茄顺利度过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季节。
- 潘阳邸垫平孙祥瑞杨菲张尚卿孙茜
- 关键词:设施番茄夏秋季绿色防控茎基腐病媒介昆虫高温高湿
-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研究初报被引量:2
- 2017年
-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是我国小麦产区新发现的一种病毒,为了明确该病毒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方法,在温室条件下对该病毒的传播方式、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YSMV仅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不能通过机械摩擦、土壤和病残体传播。该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最短为6 d,接种后20 d达到传毒发病盛期。灰飞虱最短获毒和传毒时间均为1 min,病毒在小麦苗中的最短潜育期为5 d。由此可见,灰飞虱对BYSMV具有较强的获毒和传毒能力。本研究为下一步进行该病毒的寄主范围、病害的发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也为生产上预防和控治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爱红杨菲闫冲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
- 关键词:小麦灰飞虱
- 设施甜瓜菌核病暴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 2019年
- 甜瓜菌核病逐渐成为了越冬和早春茬设施甜瓜的主要病害,其发生为害严重,常造成减产10%~3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介绍了发生原因及条件,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策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 张尚卿杨菲王淑荣吕庆江潘阳
- 关键词:设施甜瓜菌核病发生为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 人工饲养不同世代灰飞虱群体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明确人工饲养对灰飞虱传毒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人工饲养至第55代、23代和8代的3个无毒灰飞虱群体,研究灰飞虱携带和传播RBSDV能力的差异。每个群体经饲毒、度过循回期后,选择雌、雄成虫各50头,单头单苗接种1叶1心期健康玉米。接种4 d回收灰飞虱,利用RT-PCR检测带毒率,并调查灰飞虱死亡率;接种43~50 d后调查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人工饲养55代、23代和8代的灰飞虱群体平均带毒率分别为68.24%、58.93%和62.09%,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平均传毒率分别为31.22%、20.32%和29.91%,55代和8代群体均显著高于23代(P<0.05);3个群体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19%、65.24%和77.72%,其中55代群体极显著低于8代(P<0.01),二者与23代群体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灰飞虱的带毒率63.09%高于传毒率27.1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人工群体饲养至第55代的灰飞虱与仅饲养至第8代的灰飞虱在携带和传播RBSDV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且均保持了较好的能力。
- 杨菲张爱红闫冲孟凡思霍良占邸垫平苗洪芹王锡锋
-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人工饲养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