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回族
  • 5篇文学
  • 4篇回族文学
  • 2篇信仰
  • 2篇叙事
  • 2篇族性
  • 2篇文化
  • 2篇小说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底线
  • 1篇底线
  • 1篇典型文本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新时期文学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史
  • 1篇信仰文化

机构

  • 10篇广东技术师范...
  • 5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4篇林琳
  • 1篇姚新勇
  • 1篇刘汉波

传媒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朔方
  • 1篇民族论坛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中国艺术时空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敞开、挑战还是遮蔽与消费?——阎连科“神实主义”中身体写作策略的反思被引量:3
2016年
阎连科在其"神实主义"创作中,通过大量极端化的身体书写来探讨乡土与苦难,表现出对当下中国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小说形式的创新。但极端化身体书写又可能与当下物质性突出的消费文化语境形成呼应,"神实主义"的批判、突破又无意识地偏移成了大众"感官盛宴"的消费品。如何突破机械而单一的身体书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林琳
关键词:身体
新时期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被引量:2
2014年
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由于身处民族、国家、性别、阶级的多重关系内,而呈现出女性意识、民族意识、地域意识与宗教色彩杂糅的复杂面向。文章通过将回族文学中的女性话语内容划分为"内"、"外"两部分,以此考察回族文学中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并尝试揭示出历史、民族和国家话语给女性话语书写带来的巨大潜在影响。
林琳
关键词:女性话语回族文学多元文化
管窥当代中国思想史——也从汪晖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谈起
2013年
上世纪末,汪晖的《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站在新左派的立场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个详尽的解剖和分析。由于汪晖的文章涉及的问题之多,分析之具体,因此暂且将其作为了解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的切入点,并参照其余两篇,将这二十年的思想史做一个概括性的梳理。
林琳刘玮婷
关键词:思想史
从阿訇文学形象嬗变看新时期回族族性建构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少数民族族裔本位性的诉求愈发凸显。新时期以来的回族文学创作中的阿訇形象塑造与嬗变,体现了回族文学在族性建构这一维度的努力。新阿訇形象改写了近百年来曾被汉文化主流创作所描绘的回民负面形象,刻画了以阿訇为代表的回族精英在中华民族现代性进程中坚韧求索不断进步的历程。回族通过文学形象向中华主流文化发出尊重与承认的诉求,并由此建构出回民既有机嵌入中华民族又执着保持本质特性的回族族性。
林琳
关键词:回族文学阿訇族性文艺创作
全球化语境下的回族文化认同被引量:1
2015年
文化身份认同,一直都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回族的文化认同也不例外,它既有历时维度中被建构的过程,也有共时空间里意义明确的实体。回溯近百年的回族族群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回族的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嬗变中的复合体,不仅与主流族群拥有相似的历史经验,并且这种经验能为研究者提供在真实语境背后,一个稳定不变的指涉和意义框架。
林琳
关键词:文化自我回族
爱欲与启蒙背后的诘问——精神分析语境下的电影《梦之安魂曲》解读
2015年
《梦之安魂曲》是一部因内容过于暴露而广泛受到争议的电影。一方面,支持者嘉许导演达伦在电影中所运用的电影手法;另一方面,反对者贬斥电影的内容打破道德底线。在精神分析视野下,《梦之安魂曲》中四位角色的精神变异都是由爱欲得不到合理的释放而导致的,而导演达伦也因过于表达其解释世界的欲望和反启蒙的意志而致使电影体现着高超的手法同时又让一般观众难以接受。
林琳刘汉波
关键词:爱欲道德底线情绪基调《阿甘正传》
激情的校正与坚守——新旧版《心灵史》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一、引言 出版于1991年的《心灵史》,曾经被张承志认为是自己写作的最高峰,甚至是终笔之作。它自问世起,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既受到了热烈的肯定,又不断地遭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但是尽管如此,它仍然没有逃脱《金牧场》的命运,又被作者定位为“只不过是一个年轻人的感性抒情”而被重写。据说为了这次重写,作者“了20年的时间在各处穆斯林的土地上奔走,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专门进行修改和重写”;新版的重写“极其审慎”,哪怕是对“任何一个细节”的修改,作者“甚至认为一点点的偏差都像罪过一样不能容忍州”。
姚新勇林琳
关键词:《心灵史》激情《金牧场》重写
回归与革新:新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之路——以小说《白虎寨》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土家族作家李传峰的长篇小说《白虎寨》以进城务工青年人返乡,带领贫困山村脱贫的系列故事,呈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所遇到的难题,同时揭示出全球化资本的复杂逻辑如何有效瓦解了传统乡村的传统结构,并在乡村内部凝聚出一套新的统摄性社会语法的过程。
林琳
关键词:农村农民扶贫
新时期回族文学中的乡土书写被引量:1
2016年
乡村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乡土书写成为中国文学创作上一个无法绕开的重要领域,在每个时代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回族作为一个以"大分散小聚居"为居住特点的少数民族,散布在神州大地各处,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几乎都不乏回族人的身影。正是这种居住特点,可以覆盖城乡二者所具有的大部分议题。
林琳
关键词:作家群信仰文化典型文本乡土叙事
作为符号空间的广州--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广州形象建构被引量:3
2017年
作为中国大陆最长寿的情景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经过了十六个年头之后,在2016年7月突破三千集大关。这一部电视剧在充当广州市民生活附注的十六年里,讲述故事的场景也随着广州的现实变迁而刷新。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为观察传统广府文化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进行嬗变的一个微型窗口,也在不知不觉间把广州这座城市作为一种符号空间来进行视觉表述。
林琳
关键词:《外来媳妇本地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