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对罗马共和国的柏拉图式批评——谈《科利奥兰纳斯》并兼及“荣誉至上政体”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结合"血气"概念深入分析《科利奥兰纳斯》一剧同名主人公的性格以及当时罗马的政治、道德环境,揭示这一人物与初生的共和国在性格上的高度一致——两者的灵魂都由血气因素主导;按照柏拉图的说法,前者为"爱荣誉的人",后者为"荣誉至上政体"。在这一政体下,美德被重新定义:勇敢被尊为首要品质,智慧、正义和节制则被忽视。从政治经济角度看,鼓励勇敢的美德是与罗马的对外扩张掠夺政策相适应的,在这一意义上,科利奥兰纳斯的美德作为国家贪欲的工具实际上是罗马政治体内部疾病的一种征象。
- 陈雷
- 关键词:柏拉图血气
- 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种解读被引量:17
- 2002年
- 本文对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深入细致的解读。盖茨比像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所有主人公一样忠实于“想象中的浪漫” ,这种浪漫主义包含有“唯美主义”和“纯真性”这两个层面 ,菲茨杰拉德为了使盖茨比成为美国梦的象征 ,有意削减了人物的唯美主义倾向 ,突出了人物的纯真性 ,这反而使得人物形象变得单薄了。在一定程度上 。
- 陈雷
-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唯美主义美国梦主人公真性
- 现代感与现代主义的兴起
- 2000年
- Ⅰ.导论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尽管在这些看法中存在着种种盲信和偏见——往往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进程,这是因为历史观向人昭示出一种历史的趋势,为人规定了一种历史使命。
- 陈雷
- 关键词:末世论现代主义文学现代感理性化现代作家
- 《暴风雨》中魔法的涵义
- 2002年
- 很多评论家指出在普洛斯彼洛这个人物的刻画中,莎士比亚或多或少地掺入了一些自我写照的成分。尽管在写《暴风雨》时莎士比亚还不满五十岁,远不到普洛斯彼洛那样的垂暮之年,但在完成大量剧本和诗作之后作家达到了一种精神和创造力上的老境应是可以理解的。
- 陈雷
- 关键词:《暴风雨》普洛斯神意神话人物间离效果超自然力量
- 文森修公爵的“为政之道”——《一报还一报》中的道德哲学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分析《一报还一报》的思想特点:1.该剧与《哈姆莱特》和《暴风雨》的联系;2.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联系;3.与蒙田《随笔》的联系;4.与奥维德《变形记》的联系。这里的每一个角度都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一个侧面,而把这些侧面拼合成一个整体,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所作的道德哲学思考就能全面地展现出来。这一思考所围绕的核心问题是"美德是否可教"。与蒙田一样,莎士比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带有明显的马基雅维利印记,同时又试图淡化其学说中的非道德色彩。
- 陈雷
- 关键词:《一报还一报》马基雅维利奥维德
- 中产阶级与浪漫主义意象——解读《最漫长的旅程》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分析了福斯特早期作品《最漫长的旅程》与浪漫主义传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指出小说主人公里基·艾略特作为“浪漫主义者原型”的一些思想特征。对真实世界(Real-ity)的求索是小说的主题。里基先是把中产阶级世界视为真实世界,投身于其中,在他产生幻灭感后,又转而把同母异父弟斯蒂芬浪漫化为真实世界的代表。本文试图论证,里基心目中的“浪漫主义意象”(如斯蒂芬)事实上只是中产阶级世界经过曲折升华后的一个变体,中产阶级世界和浪漫主义意象之间的诸多相似性也证明了两者间的这一联系。并且,这一联系可以最终追溯到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之中。
- 陈雷
- 关键词:福斯特《最漫长的旅程》中产阶级
- 死神与小丑——浅论《冬天的故事》中丑角的功能被引量:1
- 2004年
- 莎士比亚的后期浪漫剧《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结尾有这样一段情节:西西里亚大臣安替贡纳斯奉国王之命把受冤的公主扔弃在波希米亚海岸。刚做完这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就被一只大熊咬死吃掉了,载他来的船只也遭遇风暴沉没。恰巧这些恐怖事件被一个牧人的儿子看见。此人无名无姓,人物表里干脆就叫他小丑。
- 陈雷
- 关键词:《李尔王》《麦克白》莎剧
- “血气”的研究——从柏拉图的角度看《雅典的泰门》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试图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血气(spirit-edness)"概念来解释《雅典的泰门》的主人公在性格和行为方面的一些特征。按照柏拉图的定义,"血气"的特点是"爱荣誉与爱胜利",而这正是泰门慷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另一方面,"血气"也体现为愤怒,而泰门在剧作后半部表现出的愤世恰与这一点吻合。此外,柏拉图还分析了"血气"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及其对城邦的潜在威胁,所有这些都可以在《雅典的泰门》中找到相应的描述。
- 陈雷
- 关键词:莎士比亚柏拉图塞涅卡
- “血气”的研究——从柏拉图的角度看《雅典的泰门》
- 2012年
- 试图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血气(spirit—edness)”概念来解释《雅典的泰门》的主人公在性格和行为方面的一些特征。按照柏拉图的定义,“血气”的特点是“爱荣誉与爱胜利”,而这正是泰门慷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另一方面,“血气”也体现为愤怒,而泰门在剧作后半部表现出的愤世恰与这一点吻合。此外,柏拉图还分析了“血气”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及其对城邦的潜在威胁,所有这些都可以在《雅典的泰门》中找到相应的描述。
- 陈雷
- 关键词:柏拉图血气《理想国》心理动力政治生活主人公
- 黄金时代与隐身的王权——《暴风雨》的一种解读被引量:4
- 2013年
- 莎士比亚后期浪漫剧《暴风雨》是一部以被颠覆的秩序最终得到恢复为主题的作品。剧中普洛斯彼罗用以"恢复秩序"——亦即夺回自己的公国、迫使昔日的敌人忏悔并与之达成和解——的工具是他的魔法,普洛斯彼罗通过它得以在强迫对手悔过向善的同时使他们的道德自新如同自然发生的一样。人人自发向善是神话中黄金时代的一个特点,普洛斯彼罗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重现了黄金时代的景象。而这一乌托邦幻景对魔法的依赖也揭示出一个悖论:关于黄金时代的神话虽然从不提"王权",但黄金时代实质上却是王权运用到极致情况下的产物。
- 陈雷
- 关键词:《暴风雨》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