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吉一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春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微栓子监测 ,研究微栓子发生情况。方法 :对 10 4例大脑中动脉区缺血病变病人及 40例无症状对照组人员进行微栓子监测 ,记录不同病例组及对照组微栓子阳性病例数。结果 :在 40例无症状对照组中未监测到微栓子。在总共 10 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中 ,32例大血管闭塞病人 6例 (18.75 % )病人监测到微栓子 ;3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均未监测到微栓子 ;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 3例 (8.8% )病人发现微栓子。在无栓子来源的病人 (n=39)中未检测到微栓子 ,存在潜在栓子来源的病人 (n=6 5 )中微栓子发生率为 13.8% ;其中有血管栓子来源的病人 (n=44 )微栓子发生率为 9.1% ,有心脏栓子来源的病人 (n=17)微栓子发生率为 2 3.5 % ,同时合并血管栓子来源和心脏栓子来源的病人 (n=4)微栓子发生率为 2 5 %。结论 :我们认为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机制多为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子起引的脑栓塞 ;而腔隙性脑梗塞病人脑栓塞的可能性较小 。
- 马临庆赵军张朝民许吉一程永杰赵俊岭卢琦朱晔
- 关键词:脑栓塞微栓子监测超声学
- 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变化规律研究
- 许吉一程永杰庆疆杨柳马临庆程立春李红杰
- 脑出血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给社会和众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急性期血浆FIB、D-D含量增加,血小板MPV、PDW增大,提示脑出血后凝血活性代偿性升高并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同时血小板...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
- 2009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53基因5-8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其突变情况。结果检出原发性肝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为40.3%,显著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的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5.35,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肝细胞癌的病因之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可以作为肝癌诊断一种辅助手段,为基因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
- 许吉一张柏秋于海龙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P53基因DNA突变分析聚合酶链反应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KCδ表达意义及银杏叶制剂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 C(PKC)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银杏叶制剂 (金纳多 )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PKC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 PKCδ表达 ,并用图象分析测定其免疫强度以及应用金纳多治疗后对其免疫强度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PKCδ阳性表达 ;再灌注 6h PKCδ免疫强度达高峰 ,2 4 h免疫强度减弱 ;金纳多治疗组相应时间点 PKCδ免疫强度明显减弱。结论 PKC的激活直接参与了缺血性神经元损伤 ;并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金纳多抑制 PKC活性 。
- 杨宏韩雪梅许吉一庆疆王春辉
- 关键词:PKC脑缺血再灌注金纳多银杏叶制剂
- P53基因瘤体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比较p53基因瘤体内注射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GTACE)与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分别采用GTACE(16例)治疗和常规TACE(19例)治疗。GTACE组先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直至血管铸型,一周后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p53基因,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TACE组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直至血管铸型为止。治疗后两组均经保肝及对症处理。疗效观察随访指标卡式评分情况,患者近期生存情况,影像随访及肿瘤缩小程度。结果GTACE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近期生存状况(两组患者近期生存期比较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随访肿瘤大小两组治疗后病灶均有缩小,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病人,GTACE与单纯TACE比较在病人生存期,病人生存质量(K氏评分)肿瘤缩小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远期确切疗效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及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 张柏秋孙义馨孙鹏郑昌盛许吉一左淑杰
- 关键词:肝癌P53基因介入治疗
- 脑血管病早期LPO、SOD、CAT、GPX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 许吉一祖仁生张朝民等
- 内容简介:该成果对脑血管病(CVD)后自由基的直接代谢产物(LPO)及主要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其检测急性脑血管病173例,取血样547份,进行四个指标系统的检查,得出数据1285个。提出脂质过氧化物...
- 关键词:
- 关键词:预后自由基清除
- 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机制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经头部CT检查证实的脑出血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不同出血量、出血部位分组;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3、7、14、21d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5项指标检测;24h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脑出血组1、3、7d FIB与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4、21d恢复至正常水平;FIB、D-D水平升高与出血量呈正相关,与出血部位无关;两组比较PT、APTT、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24h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出血组PLT、PCT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浆FIB、D-D含量增加,血小板MPV、PDW增大,提示脑出血后凝血活性代偿性升高并继发纤溶活性增强,同时血小板体积增大、新生血小板增多,促进止血。
- 李红杰程永杰许吉一庆疆马临庆程立春张朝民
- 关键词:脑出血凝血4项D-二聚体血小板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双介入治疗研究
- 张柏秋许吉一孙义馨张玉国赵俊岭左淑杰
- DVT的治疗过去常规采用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近年来应用综合介入治疗手段为DVT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但也存在费用昂贵的问题。常规静脉溶栓法是采用浅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或下肢局部结扎后远端静脉加压滴注使其尽可能较多量的流入深...
- 关键词:
- 关键词: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
- 酒精性脑萎缩(附48例报告)被引量:8
- 1995年
- 诊治慢性酒精中毒228例,经头颅CT检查48例示脑萎缩,多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中老年患者,有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症状的轻重和脑萎缩的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呈正相关性。戒酒及合理治疗酒精性脑萎缩有的可逆,脑功能可逐渐改善。
- 鞠浩徐忠信许吉一包萨仁
- 关键词:乙醇中毒脑萎缩CT
- 脑出血继发脑梗塞14例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9
- 1999年
- 脑出血短期内继发脑梗塞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14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7~80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冠心病史3例。全部病人均于发病3天内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而住院,其...
- 李红杰张朝民许吉一
- 关键词:脑出血继发性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