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文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景天
  • 4篇红景天
  • 4篇红景天苷
  • 3篇蛋白
  • 3篇诱导性
  • 3篇生物材料
  • 3篇聚己内酯
  • 3篇己内酯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胶原
  • 3篇胶原蛋白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骨组织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型胶原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缺损

机构

  • 12篇兰州军区兰州...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2篇赵红斌
  • 12篇秦文
  • 7篇李根
  • 5篇唐俊杰
  • 5篇赵玲
  • 4篇赵兴绪
  • 3篇宋学文
  • 2篇王世勇
  • 2篇李文杰
  • 2篇甄平
  • 2篇张晓敏
  • 1篇杨霄鹏
  • 1篇李志宏
  • 1篇向大伟
  • 1篇曹健
  • 1篇李旭升
  • 1篇李晓云
  • 1篇高明暄
  • 1篇张勇
  • 1篇王维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导报(纳...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复合支架材料制备与表征及体外成骨诱导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比较不同比例凹凸棒石(ATP)复合支架材料的理化特征及其体外成骨诱导性能,并筛选出复合材料中最佳的ATP含量,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0%~70%八个比例的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ATP/ColⅠ/PVA)复合支架材料。通过宏观和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观察不同材料的形貌特征;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材料的吸水膨胀率、孔隙率、透气性;使用生物微力试验机检测复合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增殖;运用Real-time PCR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7d、14d和21d时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Runx-2、Osterix、OPN、OC和ALP mRNA表达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ATP含量的增加,复合支架孔径增加;在测定物理性质时,透气性20%~60%ATP相比于0%ATP下降极其显著(P<0.01);吸水膨胀率30%、40%、60%、70%ATP相比于0%ATP上升极显著(P<0.01);20%、30%、40%ATP相比于0%ATP弹性模量增加极显著(P<0.01);孔隙率40%ATP与0%ATP相比下降显著(P<0.05)。在CCK-8检测结果中ATP含量在30%、40%的支架材料上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六组材料。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30%、40%ATP含量与其他组相比,OPN、OC表达量明显升高,10%~50%ATP支架材料Runx-2、ALP、Osterix随时间延长和ATP含量增加而上调,60%、70%ATP含量的支架材料各基因含量缓慢增长。30%、40%ATP支架材料具有合适的孔隙率、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和弹性模量,细胞在支架上增殖率最佳,且成骨诱导性能良好。
任亚辉赵兴绪秦文秦文黄俊波赵红斌
关键词:凹凸棒石聚乙烯醇复合支架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诱导性
红景天苷对小鼠MSCs的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通过ERK信号通路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D-MEM/F-12完全培养液)、不同浓度红景天苷(5-100μg/mL)诱导组和阻断组(5-100μg/mL+30μg/L PD98059),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RK信号通路阻断前后细胞抑制率、细胞周期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0μg/mL诱导组和阻断组均能抑制细胞增殖,且5μg/mL(P〈0.01)、25μg/mL(P〈0.05)和100μg/mL(P〈0.05)诱导组对细胞抑制显著高于阻断组。25μg/mL诱导组和阻断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诱导组和阻断组cyclin A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下调,P21蛋白的表达上调。阻断组cyclin A蛋白的表达与诱导组比较明显下调(P〈0.01);50和100μg/mL诱导组与阻断组相比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2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MSCs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改变。
秦文李晓云杨霄鹏潘茜赵红斌
关键词:红景天苷MSCS细胞周期ERK信号通路
大鼠NeuroD2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小鼠MSCs细胞中的表达
2017年
克隆大鼠NeuroD2基因,旨在构建p IRES2-Ac GFP1-ND2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小鼠MSCs中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克隆大鼠NeuroD2基因,分析该蛋白质结构、功能域、细胞定位及与其他物种同源性;构建pIRES2-AcGFP1-ND2表达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采用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重组质粒在小鼠MSCs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大鼠NeuroD2基因CDS区全长1 149 bp,共编码382个氨基酸,属于b HLH家族,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结构呈现近似"螺旋-环-螺旋(HLH)"结构,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氨基酸序列与家鼠(99%)、罗猴(98%)、人(97.7%)同源性较高;Real-time PCR结果表明转染组NeuroD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NeuroD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成功克隆大鼠NeuroD2基因并构建了pIRES2-AcGFP1-ND2真核表达载体。
姬菩忠赵兴绪秦文宋学文张勇赵红斌
关键词: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骨组织工程诱导性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被引量:11
2015年
背景:前期实验中发现载淫羊藿苷壳聚糖/胶原/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目的:研究载淫羊藿苷壳聚糖/胶原/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兔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壳层,真空干燥法制备载淫羊藿苷壳聚糖微球/胶原支架芯层,将芯层嵌入壳层后利用京尼平交联构建载药复合支架。将载淫羊藿苷壳聚糖微球置入PBS中,观察药物缓释效果。将载药复合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 d,观察细胞黏附效果。取青紫蓝兔15只,复制兔左侧胫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载药复合支架,对照组植入胶原/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12,24周行X射线观察、样本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载药复合支架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壳聚糖微球体外缓释在72 h内保持19%释放量的良好缓释效果。术后24周,实验组材料完全被新生骨组织覆盖,硬度与正常骨相近,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发现有骨小梁、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但缺损区骨密度低于正常骨组织;对照组材料被纤维组织包裹,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有骨小梁、骨髓细胞和纤维组织;空白对照组呈凹陷愈合,但硬度低于正常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大量骨髓细胞和骨小梁。结果表明载药壳聚糖/胶原/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能有效修复兔骨缺损。
唐俊杰李文杰李根王九娜赵玲秦文赵红斌
关键词:生物材料聚己内酯骨缺损
红景天苷/胶原蛋白/聚己内酯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构建红景天苷/胶原蛋白/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复合神经导管支架材料并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探讨其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方法利用W/O/W方法制备红景天苷微球,检测其缓释率;然后取10、20、40μg红景天苷微球分别与1 m L胶原蛋白混合,冷冻法制备神经导管芯层;静电纺丝技术构建胶原蛋白/PCL神经导管壳层;将芯层和壳层利用京尼平交联制备红景天苷微球/胶原蛋白/PCL复合神经导管。扫描电镜观察交联前后神经导管结构。将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A、B、C、D组各9只,E组2只。各组大鼠制备15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分别采用胶原蛋白/PCL复合导管(A组),10、20、40μg/m L红景天苷/胶原蛋白/PCL复合神经导管(B、C、D组)以及自体神经(E组)桥接修复。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术后1、3、6个月行坐骨神经运动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评价;6个月后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和外周髓鞘蛋白0(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0,P0)]观测。结果红景天苷微球于3 d出现突释,13 d后缓释趋于平稳,累计缓释率达76.59%,可持续缓释至16 d。扫描电镜观察示,神经导管壳层交联后,无序排列的纤维变得相互粘连、皱缩、致密且有空隙;芯层交联前后孔道均清晰可见。各组大鼠术后无感染及死亡。术后1、3、6个月,E组SFI显著高于A^D组(P<0.05);术后1个月,B、C、D组高于A组(P<0.05),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A^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C组高于A、B、D组(P<0.05),A、B组高于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E组术后1、3、6个月S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大体观察示B、C组导管支架两端连接良好、神经较粗,A、D组近端连�
宋学文魏彦明李根秦文王维张晓敏赵红斌
关键词:红景天苷胶原蛋白聚己内酯坐骨神经神经缺损
骨组织损伤个性化功能重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赵红斌马东洋甄平李晓云曹健王世勇秦文高明暄高秋明李旭升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该项目隶属人工器官和与生物医学材料学(3106150)药效学(35040)和口腔矫形学(3204440)研究领域。 主要科技内容: 该项目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经费133万元,历时6年完...
关键词:
关键词:人工器官生物医学材料
胶原蛋白与黏土混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凹凸棒黏土质轻,吸水性强,湿时具有黏性和可塑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将凹凸棒黏土作为骨修复材料鲜有报道。目的:将胶原蛋白与不同比例凹凸棒黏土混合,构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期运用于骨修复。方法:将胶原蛋白和凹凸棒黏土以干质量比为1∶0、5∶1、4∶1、3∶1的比例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制备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表观特征,检测1%京尼平交联前后材料的孔隙率和质量吸水率。将4组比例材料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培养3 d及7 d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将1%京尼平交联后的4组比例材料分别植入大鼠体内,1个月后观察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材料呈多孔海绵状,交联前材料的孔隙率在60%-80%之间,交联后材料的孔隙率在40%-65%之间,4组之间交联前后孔隙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组材料交联后的质量吸水率较交联前显著降低(P<0.05)。胶原蛋白-凹凸棒黏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在动物体内可以完全降解并被吸收,但不同比例配比降解速率不一,无炎症反应。
王九娜赵兴绪唐俊杰李根姜拓之赵玲秦文赵红斌
关键词: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凹凸棒黏土生物相容性
改性淫羊藿苷共价结合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构建组织诱导型骨修复支架材料被引量:4
2016年
为构建一种诱导型骨修复支架材料,将淫羊藿苷(Ica)经过氨基化改性得到Ica-NH2,并对Ica-NH2进行FTIR、XRD和TG-DTA表征。以Ica-NH2共价结合壳聚糖(CS)为诱导因子添加方式,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和CS为基材,经过两相混合急速冷冻/冷冻干燥成型技术制备了Ica-NH2-CS/PHBV骨组织工程支架。随后,对支架材料进行了SEM、体外药物缓释、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及细胞增殖评价。结果显示:氨基化改性Ica的FTIR谱图在3 371、3 328cm-1处出现2个中等强度、尖锐的N—H伸缩振动峰,在1 689cm-1处出现N—H变角振动峰;XRD谱图显示其衍射增强且整体左移,证明Ica被成功氨基化改性;支架材料显微结构呈网络状串珠状,并均匀分布着3~10μm的微孔,其体外药物缓释效果良好,力学强度介于硬质骨与松质骨之间,复合细胞培养7d后表现出良好的贴附与增殖,且细胞在Ica-NH2-CS/PHBV支架材料上的增殖增长率显著高于CS/PHBV。研究表明所构建的Ica-NH2-CS/PHBV支架材料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诱导型骨修复材料。
李根李志宏王世勇秦文甄平赵红斌
关键词:淫羊藿苷改性药物缓释诱导型
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溶液浇铸-粒子滤沥法制备不同ATP含量(质量分数为0%、10%、30%)的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ATP/ColⅠ/PCL)复合材料。通过SEM、FT-IR、孔隙率、吸水膨胀率、三点弯曲和压缩实验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利用细胞和动物皮下埋植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结果显示:支架材料为多孔结构,复合ATP后,材料表面粗糙。30%ATP材料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与0%、10%ATP相比显著降低,而最大弯曲应力和压缩应力显著增强(P<0.05)。SEM结果显示30%ATP材料表面细胞呈梭形黏附生长;30%ATP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21d后,材料孔隙中有大量非炎性细胞侵润且形成组织,与0%、10%ATP材料相比,材料仅有极少部分降解。凹凸棒石/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具有多孔性、较强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晓敏赵红斌秦文宋学文
关键词:凹凸棒石I型胶原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
京尼平交联仿骨结构诱导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015年
背景:目前,尽管利用各种材料制备的组织工程化骨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均表现出诸如支架材料降解速度与新生骨组织形成速率不匹配、组织生长缓慢、降解代谢产物有毒性等缺陷。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仿骨结构诱导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评价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方法:以壳聚糖包被淫羊藿苷制备微球,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将载药微球与胶原蛋白复合构建支架材料的管芯;将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与胶原蛋白依次以0∶3∶3、1∶3∶3、2∶3∶3、3∶3∶3的比例混合于六氟异丙醇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依次电纺制得具有4层结构的支架材料外管;以1%京尼平将经嵌套的管芯与外管交联在一起。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表面接触角仪、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吸水率、透气性、孔隙率、体外降解实验等对交联前后外管材料的结构和特征进行表征,并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外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Wistar大鼠皮下埋置实验进一步评价交联前后外管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药物在管芯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制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交联后外管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率、透气性均高于未交联组(P<0.05),且体外降解速率显著低于未交联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良好贴附于交联前后的外管材料上;交联的外管材料植入Wistar大鼠皮下后均无炎症反应。表明交联后诱导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李根李文杰唐俊杰王九娜赵玲秦文赵兴绪赵红斌
关键词:硬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